學年第一學期《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期末復習練習題——選擇題
學校 班別 姓名 學號 成績
一、 選擇題:(請將正確的答案序號填入下面的答題框內)(共60分)
1、 “我來自元謀,你來自北京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愛讓我們直行走。”這首在網絡上頗為流傳的詩句, 讓我國境內的遠古人類蒙上了一層神秘而浪漫的薄紗。上圖中的遠古人是(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考古人員在北京人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這說明北京人( )
A.會建造房屋 B.會種植水稻
C.會制造彩陶 D.會使用天然火
3、假如你穿越時空回到五千年前的西安半坡,你不會見到( )
A.村落里有很多水井 B.田地里種滿粟
C.用人面魚紋盤盛水喝 D.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
4、下列不屬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一項是( )
A.農耕經濟比以前發展了 B.原始手工業比以前進步了
C.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了 D.社會生產力比以前大大發展了
5、寒假期間,楊軍實地參觀了陜西西安一處原始人類遺址,下面是他拍下的兩張照片,據此推斷這個遺址是( )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半坡遺址 D.河姆渡遺址
6、在歷史專題片《河母渡原始居民》中,不應該出現的場景是( )
A.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使用骨耜等工具耕種水稻
C.飼養了豬狗等家畜 D.用木頭制成簡陋的小船
7、相傳造宮室、車船、衣裳等,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A.黃帝 B.堯 C.舜 D.禹
8、今天漢族的前身是( )
A.蚩尤部落 B.華夏族 C.匈奴族 D.滿族
9、在我國遠古時代,經常發生很大的水患,造成巨大災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時間,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治好了洪水,造福人民。這個人物是( )
A.鯀 B.堯 C.舜 D.禹
10、按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原始人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山頂洞人 ②半坡原始居民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炎黃時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11、一代偉人孫中山的詩句“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反映了我們經常講的“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下面哪一人物開始
A.黃帝 B.炎帝 C.舜 D.禹
12、下列有關黃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建造宮室、車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讓部下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
C.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技術 D.中華原始和醫藥學的創始人
13、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是以禹建立夏朝為標志的,那是因為夏朝( )
A.進行了變法 B.組建了政府的軍隊,并制訂了法律
C.實行了分封制 D.產生了封建制度
14、商朝時期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這個時期我國的青銅文化的特點是:( )
①生產規模大 ②品種多 ③工藝精美 ④體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成都平原“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獲得“天府之國”的美稱,與這有直接聯系的歷史事件是( )
A.興建鄭國渠 B.李冰修筑都江堰 C.開鑿靈渠 D.興建芍陂
16、下列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關中地區某人發跡的故事,不可能的是
A.他在一次戰爭中殺敵有功,得到幾十畝土地的賞賜
B.幾年后,他辛勤耕種這些土地,糧食豐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后來,他用賣糧的錢,又添置了幾十畝土地,成為小地主。
D.四十歲后,他賣掉所有的土地去經商,得到政府的獎勵,成為擁有雄厚資產的大商人
17、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18、中國人使用的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那么,我國漢字出現和發展過程表示正確的是:
A.甲骨文→大篆→小篆→金文 B. 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
C.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D.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
19、郭沫若說“由秦到現在兩千多年的黃金時代!笔且驗榇呵飸饑霈F ( )
A.況相改革的時代風潮 B.諸侯爭霸局面
C.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 D.商業繁榮局面
20、《荀子》載: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與“立七十一國”相關的制度是 ( )
A.世襲制 B.禪讓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21、史明智同學在剛結束的模擬試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說要“家法伺侯”。媽媽趕緊說:“我們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進步”。爺爺慢吞吞地說:“這次考差了不全是壞事,知道差在哪兒,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其中爺爺的言論與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主張最接近?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2、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造型雄偉,紋飾古樸。下列青銅器件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精美的青銅器 ( )
23、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歷史發展呈現的趨勢是( )
A.國家數目越來越少,諸侯權力越來越大
B.國家數目越來越多,天子權力越來越小
C.國家數目越來越少,天子權力越來越大
D.國家數目越來越多,諸侯權力越來越大
24、關于春秋時期諸侯的爭霸戰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爭霸戰爭給社會帶來種種災難 B.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
C.促進了周王朝的鞏固和統一 D.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25、春秋時期,諸侯爭雄。其中以“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勢力,成為第一個霸主的是( )
A.齊桓公 B.晉文公 C.越王勾踐 D.楚莊王
26、右圖是一項著名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經受住了汶川地震的考驗,至今一直造福于人民。此項工程是 ( )
A.都江堰 B.隋朝大運河
C.趙州橋 D.元朝的運河
27、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大的變法。他的變法措施中體現了 (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28、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較完備的歷法, 將一年分為12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年增加一個月,最早制定這種歷法是在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東周
29、《論語》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語錄,宋代宰相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鬃铀枷氲暮诵闹鲝埵牵 )
A.“仁”的學說 B.“因材施教” C.“為政以德” D.“有教無類”
30、“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學生,他知道高柴愚鈍,曾參性子慢,子張好偏激,子路愛沖動,就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發揮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克服不足!睂@句話最準確的認識是 (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無類 C.因材施教 D.當仁不讓于師
1、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下列關于秦統一六國史實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長平之戰標志著秦統一大業的完成
B.秦統一六國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
C.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陸續滅掉六國
D.秦建立起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歷史小組的同學以“中央集權制度”為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右圖是他們正在編制《秦朝行政機構示意圖》,請按圖意給空白處選擇正確的內容 ( )
A.諸侯 B.丞相 C.殿閣大學士 D.軍機大臣
3、秦統一后,為維護皇權,鞏固統治,加強了對官員的監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監察百官的是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4、秦統一后,將全國劃分為36個區域,每一區域都配備一批官員。這些官員( )
A.擁有封地 B.負責地方政務
C.對丞相負責 D.官職世襲而來
5、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屬于經濟方面的有( )
①書同文 ②車同軌
③統一貨幣 ④統一度量衡
A.③④ B.②③④ C. ①③ D.①②③④
6、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指的是( )
A.國人暴動 B.武王討伐
C.楚漢之爭 D.陳勝吳廣起義
7、2011年6月11日是世界文化遺產日。下列屬于長城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依據是( )
A.抵御了少烽民族入侵 B.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C.完全保證了邊疆地區和平 D.成為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
8、按先后順序排列漢初的幾代皇帝應是( )
①漢景帝 ②漢武帝 ③漢高祖 ④漢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9、考古工作者對一座古墓進行考古挖掘時,發棗子了許多五銖錢、瓦當、提花機等文物。請你判斷這座墓的主人最早可能生活在( )
A.春秋戰國 B.西漢 C.秦朝 D.東漢
10、秦朝咸陽的一位糧食商人,要購進一批小米。結賬時,這位咸陽商人應該用下列哪種貨
幣支付貨款
11、秦朝的暴政表現在 ( )
①繁重的徭役、兵役 ②沉重的賦稅 ③殘酷的刑法 ④宦官專權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陳勝、吳廣起義與歷代農民戰爭不一樣,其獨特的歷史作用是( )
A.首稱提出“平分田地”的口號
B.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
C.以大無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建立政權,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統治
13、下列對秦朝成為短命王朝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 )
A.“焚書坑儒”,統一思想 B.抗擊匈奴,消耗國力
C.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等 D.施行暴政,嚴刑酷法
14、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西漢建立 ②大澤鄉起義 ③巨鹿之戰 ④張楚政權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15、經典誦讀已成為當今中國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方式!度纸洝分小摆A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所包含的朝代順序是( )
A.秦——西漢 B.西漢——東漢 C.東漢——三國 D.三國——西晉
16、 《大漢天子》是近幾年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大漢天子”為推進我國首次出現大一統格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方面,他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 )
A. 設司隸校尉 B. 拆分諸王封地
C. 北擊匈奴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7、 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但他們在處理以下某一方面問題時態度截然相反,這個問題是( )
A. 國家統一問題 B. 外族入侵問題
C. 中央集權問題 D. 儒家思想問題
18、 襄陽人杰地靈,許多名人作出過杰出貢獻。劉秀的貢獻是( )
A. 匡扶漢室,建立蜀國 B.隆中對策,三分天下
C. 建立東漢 D. 輔佐吳國,春秋爭霸
19、一部電視劇的片頭有這樣一句話:“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威嚴,他的國號成為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這個“他”是指( )。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唐太宗 D.漢武帝
20、 張騫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品傳到中原,豐富了中原人民
的生活。下列物品中,哪一種是中原原有的 ( )
21、漢代開辟的絲綢之路是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東方和西方的
橋梁。絲綢之路的走向是 ( )
A. 長安——蔥嶺——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
B. 長安——今新疆地區——河西走廊——蔥嶺
C. 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蔥嶺
D. 成都——云南——緬甸——印度——歐洲
22、張騫,班超出使西域,所起相同的作用有( )
①溝通了東方與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②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③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束縛和奴役 ④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3、 俗語“家家觀世音,人人阿彌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國民間的盛行。請問佛教傳入我國是在 ( )
A. 秦朝時期 B. 西漢時期 C. 魏晉時期 D. 隋唐時期
24、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被后人尊稱為“史圣”;他創作的史書被認為是后世紀傳體史書的典范。這里的“他” ( )
A. 孔子 B. 司馬遷 C. 杜甫 D. 司馬光
25、文物就是鮮活的歷史,下列文物能夠反映秦朝歷史的是 ( )
26、“邊城晏閉,牛馬遍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關系 ( )
A.冒頓統一蒙古草原 B.漢朝宮女王昭君出塞
C.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大匈奴 D.東漢王朝派竇固、竇憲出擊北匈奴
27、原于中國本土的宗教是 ( )
A.道教 B.伊斯蘭教 C.佛教 D.基督教
28、“漢并天下”瓦當的出土進一步證明了
A.西漢的建筑技術高超 B.漢王朝的興盛和統一
C.西漢想統一的愿望 D.震懾少數民族的手段
29、到河南南陽旅游,一定要參觀醫圣祠。你知道這是為了紀念誰嗎?
A.華佗 B.扁鵲
C.張仲景 D.李時珍
30、秦朝時期,王家四兄弟的情況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A.老大被征去修長城 B.老二被征去與匈奴作戰
C.老三在家練小篆 D.老四整日忙于發明編鐘
1、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共同點是 ( )
①都發生在三國時期 ②都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 ③都是統治階級內部的戰爭,其目的都是爭奪統治權 ④結果都是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對赤壁之戰中曹操戰敗原因分析,不正確的是 ( )
A. 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
B. 驕傲自滿,對孫、劉聯軍采用的戰術未引起重視
C. 曹軍疾疫流行,戰斗力減弱
D. 諸葛亮巧借東風,利用天時擊敗了曹操
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句成語出現在( )
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 C、長平之戰 D、巨鹿之戰
4、下列人物不屬于三國時期的是( )
A、諸葛亮 B、劉備 C、曹操 D、孫權
5、觀察右圖、政權“魏”的建立者是 ( )
A. 曹操 B. 劉備 C. 劉邦 D.曹丕
6、 圖示法是學習歷史的一種好方法,它能將復雜的歷史較直觀
形象地展示出來。下面哪幅圖直觀反映了三國鼎立的形勢( )
7、歌曲《曹操》的第一名歌詞是“東漢末年分三國”。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戰役是 ( )
A. 淝水之戰 B.巨鹿之戰 C. 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8、匈奴、鮮卑等少數民族內遷最突出的歷史作用是 ( )
A.促進了我國民族的大融合 B.使我國古代人口分布更趨合理
C. 促進遷入地人民反抗統治者的斗者 D.促進遷入地的生產方式更新提高
9、西晉與以前哪個王朝有相似之處( )
A、西漢 B、東漢 C、三國 D、秦朝
10、東晉南朝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促進江南開發的重要原因有 ( )
① 南方建立了統一政權 ②北方人口南遷避亂 ③江南戰爭相對較少④南方自然條件優越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江南)一歲或稔(豐收),則樓都忘饑”。這一現象開始出現于 ( )
A. 秦朝 B. 西漢 C. 東晉南朝 D.宋朝
12、今浙江省的烏鎮,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有著“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景區。在東晉、南朝時期,該鎮及其周圍地區的農作物種植情況是 ( )
A. 以種植水稻為主 B. 以種植玉米為主
C. 以種植小麥為主 D. 以種植棉花為主
13、如右圖,5世紀末北魏教文帝力排眾議,遷都于( )
14、北魏孝文帝遷都的原國是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擾
B. 孝文帝仰慕當地的繁華
C. 擴大鮮卑族的地位與影響
D.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
15、“北魏孝文帝帶頭納漢女為妃,讓五個弟弟娶漢女為妻,把公主嫁給漢人,改姓為元,在光極堂賜群臣以漢衣,對30歲以下仍操胡語者降爵黜官!边@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內容有( )
① 采用漢姓 ② 改穿漢服 ③學說漢語 ④提倡與漢族聯姻⑤ 發展經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6、“鮮卑族本身,盡管因此而不再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個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笔辊r卑族“得到永生”的歷史事件是( )
A. 管仲改革 B.商鞅變法 C. 王安石變法 D. 孝文帝改革
17、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 )
A.社會動蕩不安與民族仇殺混戰 B. 政權分裂與社會的倒退
C. 民族大融合與逐步走向統一 D. 少數民族掌握中原政權與國家走向分裂
18、我們現在坐的方凳、圓凳,吃的燒餅、蒸饃等,都是我國古代民族大融合的產物。極大地促進了北魏時期我國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
A.人口大量南遷 B. 孝文帝改革
C. 張騫通西域 D.江南的開發
19、“割圓不盡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標美名!边@兩句詩贊美的是( )
A. 司馬遷 B. 張衡
C. 賈思勰 D. 祖沖之
20、《齊民要術》中有這樣一包話:“濕耕澤鋤,不如歸去!边@包話反映了作者的主張是 ( )
A. 因地種植 B. 適時耕作
C. 注重興修水利 D.提倡改進生產技術和工具
21、在古代,圓周率的推算是衡量數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最早把圓周率的精確值計算到小數點后第7位的中國古代科學家是 ( )
A.賈思勰 B.宋應星 C. 李時珍 D.祖沖之
22、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是( )
A.《齊民要求》 B. 《水經注》 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
23、欣賞自然風光、游歷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暑假小明一家準備游歷長江三峽,出發前小明要了解古代長江三峽的風貌,他應該查閱的著作是 ( )
24、書法成為一種藝術始于( )
A. 西漢末年 B. 東漢末年 C. 三國時期 D.西晉時期
25、“一橫長城長,一豎字鏗鏘;一畫蝶成雙,一撇鵲橋上;一勾游江南,一點茉莉香!备枨洱埼摹沸蜗蟮刭澴u了我國的 ( )
A.書法藝術 B. 繪畫藝術 C. 音樂藝術 D.舞蹈藝術
26、周杰倫創作的“中國風”歌曲:“蘭亭臨,行書如行云流水!Σ坏瓯淄貐s難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這首歌時會想到以下哪位書法家 ( )
A. 張旭 B.顏真卿 C.柳公權 D. 王羲之
27、他是東晉最為出色的畫家,有“才絕、畫絕、癡絕”的美譽。下列屬于他的代表作是 ( )
28、關于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特點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國家大分裂
C、民族出現大融合 D、國家穩定,經濟迅速發展
29、從公元前二十一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個朝代在洛陽建都。自古以來,這里墨客騷人云集,因此有“詩都”之稱,牡丹香氣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譽。以下政權中,曾經以洛陽為都城的是( )
①東漢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晉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0、下列人物與作品搭配錯誤的一組是( 。
A、祖沖之-《神滅論》 B、賈思勰-《齊民要術》
C、酈道元-《水經注》 D、陶淵明-《歸園田居》
學年第一學期《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期末復習練習題——連線及問答題
一、連線題:
1.將戰國時期的學派、代表人物、政治主張用線連接起來。
儒家 老子 主張實行“法治”
墨家 孟子 認為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
法家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政”
道家 孫武 “知彼知已者,百戰不殆”
兵家 韓非 主張“仁政”
2、220年至222年,魏、蜀、吳三國先后建立,三國鼎立局面形成。請將它們和各自建立的時間、建立者及都城連接起來。(10分)
魏 222年 劉備 洛陽
蜀 221年 曹丕 成都
吳 220年 孫權 建業
3、請將朝代按正確順序填入框內:(10分)
1 -----商-----2 -----東周(3 、4 )-----5 -----6 ----東漢-----7 (魏\蜀\吳)-----兩晉(8 、9 )-----10
4. (把人物 與有關的成語連線)
項羽 指鹿為馬
劉邦 揭竿而起
趙高 破釜沉舟
陳勝、吳廣 約法三章
秦始皇 焚書坑儒
二、1.讀《秦朝疆域圖》,將相應的內容填在橫線上:(10分)
(1)秦朝的都城A
(2)秦長城兩端西起B ,東至C ,
(3)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爆發的地點D 。 時間在::————
2、讀圖題:(10分)
(1)上圖中的歷史文物的名稱是什么?它屬于什么朝代?
(2)它在歷史上的地位如何?
(3)除了這件作品,你還能列舉出兩例這樣的作品嗎?
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
1.某校初中歷史興趣小組開展“商鞅變法”專題學習,請你參與下列活動。
材料:公元前365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上冊
[角色扮演]
(1) 根據上述材料同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變法時期秦國的一位農民,你是否支持商鞅變法?為什么?
[理解學習]
(2)根據上述材料指出,商鞅變法確立中央對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2.新疆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白呓陆闭搲_始了,請你一起加入吧!
(1)在漢武帝時期,為了邊境的安寧,他曾派誰兩次出使西域?這兩次出使分別發生在哪一年?
(2)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你能列舉出中央政府最早對它的管轄來說明嗎?
3.請認真觀察右圖《東晉南遷移民分布圖》,回答問題:(10分)
(1)東漢末年北方人口南遷的原因是什么?
(2)南遷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
(3)大批北方移民南遷,給南方經濟帶來了什么影響?
4、探究:臺灣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三國時期臺灣被稱為什么?這一時期是如何與臺灣交往的?(10分)
(3)2009年7月5日,新疆烏魯木齊市極少樓人在境外三股勢力的直接指使下進行打、砸、搶、燒的分裂破壞活動,擾亂社會秩序,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你怎樣看待“新疆極少數人”的行為?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如何維護祖國的統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192545.html
相關閱讀: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