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年秋學期初一歷史上期中考試卷(帶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7—2018學年度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考試卷
一、單項選擇,答案填在答題卡的表格里:(每小題3分,共75分)
1、“你來自元謀,我來自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愛讓我們直立行走!边@是網絡上頗為流傳的詩句。如果要考察“來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遠古人類應該去(      )。
A、北京市         B、陜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2、傳說是人們世代口耳相傳保留下來的歷史敘述。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遠古眾多部落崇拜物的綜合體。與龍形象形成密切相關的傳說是(       )。
A、盤古開天       B、炎黃傳說       C、禪讓傳說        D、大禹治水
3、在下列圖片中,反映長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4、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上演了一場“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諸侯率兵前往護衛周王是遵守了(      )。
A、禪讓制的規則                   B、分封制的義務   
C、世襲制的傳統                   D、郡縣制的法規
5、《舌尖上的中國 2》 的熱播,再次引發了人們對美食的關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種類已大大豐常,有主食,還有副食。他們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麥          C、粟          D、玉米
6、2011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開館,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中華第一鼎”正式移駐該館。“中華第一鼎”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大盂銅鼎       D、虎耳銅鼎   
7、據《史記》記載,禹年老時,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但禹的兒子啟卻舉兵殺死了伯益,繼承了父親的位置。從材料中能得到的準確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C、夏朝建立標志著我國封建社會的開始       D、啟是夏朝第一代君王
8、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使用鍵盤書寫,手寫漢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針對漢字手寫危機,央視科教頻道推出了全新節目《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全國引發了書寫漢字的熱潮。請問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哪個朝代開始(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9、“他對內整頓朝政,對外‘尊王攘夷’,終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春秋五霸之首的偉業!彼牵       )。
    A、秦孝公      B、晉文公     C、宋襄公        D、齊桓公
10、小明正在寫一篇關于一場戰役的論文,其中關鍵詞有“趙國”、“紙上談兵”“坑殺降兵四十萬”等,小明寫的論文是關于哪次戰役(      )。
 
A、城濮之戰     B、桂陵之戰    C、長平之戰      D、巨鹿之戰
11、改革是興利除弊、振興國家的重要手段。商鞅變法中,對后世行政制度影響最深的是(      )。
A、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織    
C、獎勵軍功,按功授爵                D、建立縣制
12、農業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立國之本,農業生產技術的革新歷來受到重視。下列哪一幅圖片反映了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
 

A、鐵農具      B、筒車       C、牛耕       D、都江堰
13、作家余秋雨曾經寫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長城的數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經完成了一個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涓涓清流!敝鞒中拗@個“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李冰          B、禹       C、李春          D、商鞅
14、某電視臺要招聘一批欄目主持人,假如時光倒流到兩千多年前,你認為最適合當《法制空間》欄目主持人的是(      )。
A、老子         B、韓非        C、墨子          D、孔子
15、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最主要是指(      )。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統一文字  
C、建立中央集權制                  D、焚書坑儒
16、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B、實行商鞅變法
C、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D、牛耕得到推廣
    17、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把夏桀、商紂、秦二世這三個歷史人物歸成一類,他們最突出的相似點是(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視農業    ③統治殘暴    ④末代國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搭配中正確的一項是(      )。
A、老子——《道德經》——凡事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互相轉化     
B、孟子——《春秋》——“兼愛非攻”,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C、孔子——《論語》——“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D、韓非——《孫子兵法》——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
19、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和漢武帝在經濟方面實施的相同措施是(     )。
A、統一文字       B、鹽鐵官營      C、統一度量衡       D、統一貨幣
20、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發動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地點是 (      )。
    A、陳縣           B、大澤鄉        C、巨鹿            D、長安
21、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罅Υ龠M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笨鬃拥南铝杏^點中,最能體現報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溫故知新      C、仁者愛人       D、有教無類
22、西漢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漢朝出現了一個社會穩定、國家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文景之治”。你認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①皇帝提倡節儉,以身作則                 ②輕徭薄賦,減輕人民負擔        
③重視發展農業          ④以德化民       ⑤焚書坑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3、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給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边@段材料主要體現了漢武帝的哪一項措施(    )。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分封制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4、從人類誕生到今天,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統治地位,都非常注重加強思想領域控制。漢武帝為了加強思想控制聽取了哪位人物的建議(      )。
A、孔子      B、董仲舒      C、韓非     D、李斯
25、“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及了中國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漢武”最主要功績是(     )。
A、創立中央集權制                B、結束諸侯割據,實現國家統一
C、穩固大一統局面                D、勤儉治國,政治清明,出現盛世局面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26小題12分,27小題13分,共25分)
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問題:(12分)
材料一 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币孕l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笪逶露匦⒐,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秦惠王車裂商君。衛鞅雖遭不幸,但新法仍然繼續推行,秦的國勢日益強盛。
請回答:
① 材料一中“衛鞅”指的是誰?“孝公”是哪一時期哪國的國君?(3分)
②材料一中“衛鞅”的主張是什么?變法取得哪些成就?(4分)
③根據材料二,分析變法為什么遭到舊貴族的強烈反對?(1分)
④從材料二可以看出“商君變法”的結局如何?有人說,“商君”被車裂意味著
“商君”變法的失敗。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4分)
2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后面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圖三
材料二:“書籍被燒毀,其實還在其次,春秋末年以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事實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擊!         —— 郭沫若
材料三:“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 董仲舒
請回答:
① 材料一圖一、二、三分別反映秦朝采取哪些措施鞏固統一?(3分)
②材料二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歷史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種精神”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什么歷史事件?(2分)
③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跟哪一位皇帝有關?為加強中央集權他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2分)
④材料三中的“孔子之術”指的是哪一學派?創始人是誰?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3分)
⑤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秦漢兩個朝代對待儒家思想的態度分別是什么?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3分)
 

2017—2018學年度**中學
七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答題卡
座位號: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B C B B C D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A B C B B A D B
題號 21 22 23 24 25 得分:
答案 D C A B C 
二、材料分析題:(26小題12分,27小題13分,共25分)
26、①   商鞅     ;  戰國     ;  秦國      。(3)
② 順應時勢,實施變法(不因循守舊,實施變法);(合理即可得2分)
 成就:使秦國國力大增, 軍隊戰斗力增強,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
諸侯國,為以后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答出 2句即可得2分)
③  變法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  。(1)
④  成功         ;    不同意       。(2)
因為商鞅雖遭不幸,但新法仍然繼續推行,秦的國勢日益強盛,  
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變法地位目的達到了。            
(意思相近即可得2分)
27、① 圖一:中央集權制 ;圖二:統一貨幣 ;圖三:統一文字 。(3)
②     百家爭鳴     。(2)
③   秦始皇(嬴政)    ;    郡縣制       。(2)
④   儒家學派    ;   孔子      ;    仁      。(3)
⑤秦:  焚書坑儒(坑儒)  ;漢: 獨尊儒術(尊儒)  ;(2)
根本目的: (從思想上)加強中央集權              。(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218624.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