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8年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期中試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8-2019學年度下學期期中校際聯考
七年級歷史試題  2017.4
(時間:5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 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宋朝李綱曾高度評價隋文帝“混南北為一區”的歷史功績。他認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過人之聰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綱的高度評價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為是(     )
A.加強中央集權   B.社會經濟發展   C.開通京杭大運河   D.實現國家統一
2.唐朝出現的下列社會現象,其中與大運河關系最密切的一項是(    )
A.南北商船云集洛陽    B.少數民族聚居長安 
C.農民用曲轅犁耕作    D.文成公主人藏
3.在第六屆上海國際藝術節開幕式上,京劇藝術表演家尚長榮扮演京劇《貞觀盛事》中一位耿直進諫的名臣。你知道尚長榮扮演的名臣是(    )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寶
4.南宋時期, 潮州人王大寶參加廷試(殿試),中榜眼(進士第二名),后來成為嶺南名宦。殿試制度的創立者是(    )
A.隋煬帝       B.唐太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
5.唐詩往往折射了時代特征。下列詩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時社會經濟盛況的是(    )
A.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B.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C.日本晁衡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D.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6.唐朝政局可用下圖表示,圖中“?”處應為(    )
A.唐太宗統治前期     B.唐太宗統治后期
C.唐玄宗統治前期     D.唐玄宗統治后期


7.學習隋唐史后,四位同學作了主題演講,你認為能準確地概括這段歷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 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統一   C.繁榮與開放    D.封建國家陷入危機
8.以下路線圖反映的史實應該是(   )


A.張騫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 主進藏    D.玄奘西游
9.“東瀛有多遠?芒履難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眾生……”這是中央電視臺播放的一部有關唐朝高僧的電視劇片尾曲。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是(    )
A.玄奘    B.鑒真    C.戒賢    D.戒日王
10.2018年中央電視臺《中國詩詞大 會》節目帶動全民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節目如問創作“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詩句的作者是誰,你的回答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蘇軾
11.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權力,宋太祖設置的官職是(   )
A.副宰相    B.通判    C.節度使   D.轉運使
12.宋遼議和與宋夏議和,從本質上看反映了(  )
A.北宋政府腐敗無能,軟弱可欺
B.宋、遼 和西夏都想在三個政權中趨利避害
C.歷史上中華民族大家庭內各民族和平共處、共同繁榮的主流民族關系
D.三個政權誰都吞并不了誰
13.“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反映的時代背景應該是(   )
A.宋遼對抗     B.南宋與金對峙      C.宋夏和議      D.北宋與金對峙
14.浙江杭州西湖邊有座岳王廟,人們立廟紀念岳飛主要是因為(  )
A.岳飛是北宋的抗金名將
B.岳飛堅持抗金,符合當時廣大人民的利益
C.岳家軍紀律嚴明,作戰勇敢
D.岳飛被投降派殺害
15.有學者指出,經濟重心的南移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一個重大事件,也是經濟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變遷。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時期     B.隋唐時期   C.南宋時期    D.明清時期
16.北宋后期,一位四川商人要在當地購買一批蜀錦,他最方便使用的貨幣是(  )
A.鐵錢      B.銅錢     C.交子    D.銀票
17.宋代,在主要港口設立的市舶司的職能是(  )
A.主持變法  B.監察百官   C.管理海外貿易    D.執行削藩政策
18.他在南宋滅亡后,仍然堅持抗元,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他是(   )
A.岳飛    B.辛棄疾    C.文天祥    D.楊家將
19.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賢士的建議,逐漸學會了更多地依賴漢人及其制度來治理國家,主要表現是(   )
A.推行重農政策    B.下令合并州縣    C.重用漢族官吏    D.設立駐藏大臣
20.下列省份在元代不屬于“腹里”的是(   )
A.河南     B.山東    C.山西    D.河北
二、材料分析題(21題22分,22題18分,23題20分,共60分)
21.唐朝,一個不筑長城的統一王朝,她有開拓創新的氣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
材料一 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治。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輒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錢。
                                 ———杜佑《通典》卷七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時期什么樣的社會狀況?這一局面的出現與他采取的哪一革新措施有關?

 

材料二 

 

(2)農業工具的創新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現的兩種新農具是?分 別有何用途?


材料三  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謠》
(3)材料三中的唐詩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哪種選官制度?(2分)唐太宗和武則天對這一制度的完善分別作出了怎樣的貢獻?(6分)

 

 

材料四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在講述唐朝對外關系時說:“一個偉大僧人西行取經的傳奇故事,一條由信念、堅持和智慧澆鑄而成的求知之路,一個民族胸襟開放、海納百川的真實寫照!
(4)材料四的這位“偉大僧人”是誰?(2分)他的一生與佛學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學學府和為后世留下的佛學經典著作分別是什么?(4分)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
材料一:顯德七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帥諸軍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軍嘩變,將士于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他先后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傭兵自擅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顯得七年”具體是哪一年?當時將士是在哪里擁立趙匡胤為帝的?


(2)材料一中趙匡胤“解除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的目的是什么?為了達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顯赫尊崇是歷代不曾有過的……宋朝大力發展科舉,徹 底取消了門第限制,社會各階級的優秀子弟都被允許應試入仕。提倡讀書,重用文人,這里既有“不能馬上治天下”的客觀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來抑制武將權勢。因此,歷宋一朝,高級官員都使用文人,就連專門掌管全國的樞密院長官也大都是由文官擔任的。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結合趙匡胤的經歷談談宋朝實行這一政策的原因及積極作用。


(4)宋代注重文教,改革和發展了科舉,對宋代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
材料一:考之前代,北方 奄有中夏,必行漢法,可以長久。故后魏、遼、金能用漢法,歷年最多,其他不能實用漢法,皆亂亡相繼,史冊具載,昭昭可見也。
                                              -----(元)許衡《魯齋遺書》
(1)根據材料一,說明許衡建議“行漢法”的主要歷史依據。


材料二:他是入主中原的第一位蒙古族帝王,大元帝國的創立者。他結束了中華民族數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了中國。
(2)材料二贊頌的歷史人物是誰?他在繼承汗位后,接受漢族儒臣建議推行了哪些發展舉措?
 
(3)材料二贊頌的歷史人物最終完成了全國的統一,統一有何重大意義?
 
材料三:
 

(4)材料三中的印章體現了對哪一地區的管轄?并舉出元朝對東南地區進行管轄的史實。這有何歷史意義?
 
(5)綜合上述材料, 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2018-2019校際聯考歷史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5   DACCA      6-10  CCCBA
11-15 BCBBC     16-20 CCCCA
二、材料題(21題22分,22題18分,23題20分)
21.(1)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秩序安定。(2分) 
措施: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2分)
(2)曲轅犁,筒車;耕作;灌溉。(共6分)
(3)科舉制度;(2分)
 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2分)
武則天: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2分)
(4)玄奘  ,那爛陀寺,《大唐西域記》。(6分)
22.(1)960年 , 陳橋驛( 4分)
(2)目的:加強中央集權(2分)
措施:采取分化事權的方法,削弱相權;設立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2分)
(3)政策:重文輕武的政策(2分)
原因: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跋扈的弊端重現(2分)
積極作用: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生,有利于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安定。(3分) 
(4)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了整個社會文化素養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3分)
23.(1)北魏、遼、金因推行漢法統治時間較長,其他不行漢法的少數民族政權都很快相繼敗亡。(2分)
   (2)元世祖忽必烈(2分)
     措施:“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辦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4分)
   (3)元的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較長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4分)
   (4)x藏 (2分)    在澎湖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4分)
   (5)我們要有銳意進取的精神,學習先進文化,敢于創新,與時俱進。(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1229368.html

相關閱讀: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