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義縣實驗中學七年史與社會下冊復習題四
一、選擇題:
1.“春風不度玉門關”,所描述的地方應位于我國的 ( )
A.西北地區 B.北方地區 C.南方地區 D.青藏地區
2.暑假琳琳由呼和浩特乘火車到烏魯木齊去旅游,在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 )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草原——森林
3.西北地區利用黃河水灌溉的農業區有 ( )
A.塔里木盆地 B.寧夏平原 C.河西走廊 D.吐魯番盆地
4.下列四地(圖5)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
5.中學生聯誼會上,四位同學介紹了自己的家鄉,下列表述屬于西藏自治區的是 ( )
A.我們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遠方的客人 B.我的家鄉群山環繞,是“天府之國”
C.我們這里石林廣布,吸引了眾多游客 D.我的家鄉地勢平坦,草原遼闊,是牧人的天堂
6.我國著名的水鄉主要集中分布在 ( )
A.鄱陽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洪澤湖流域 D.太湖流域
7.青藏地區發展牧業的有利條件有 ( )
①草場面積大 ②氣候寒冷、干旱,適合牧草生長 ③耕地面積小 ④牧草的營養成分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牦牛、藏綿羊和藏山羊是青藏地區的主要畜種,因為它們 ( )
①耐寒 ②對牧草的需求不大 ③能適應缺氧的高原環境 ④能適應低氣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活動特色鮮明。讀我國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場景圖,回答第21~23題。
9.四幅圖片中,反映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北方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圖片①代表的省區,物產有 ( )
A.石油、天然氣 B.哈密瓜、柑橘 C.三河牛、三河馬 D.長絨棉、牦牛
11.對圖片④地區的生產、生活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傳統民居以竹樓為主 B.農作物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帶
C. 農牧業生產現代化程度很高 D.水稻是當地主要的糧食作物
12.主要生活在牧區的一組少數民族是 ( )
A.高山族、朝鮮族 B.維吾爾族、苗族 C.滿族、壯族 D.藏族、蒙古族
13.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列行為不合適的是 ( )
A.在西藏建立水產品加工基地 B. 在內蒙古建立皮毛、乳制品加工廠
C.在黑龍江建立豆制品加工基地 D.在浙江開展海洋水產養殖
14.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南方地區的河流冬季有結冰現象。
B.南方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北方地區的主要是水稻
C.青藏地區的氣候以“高、寒”為主要特征,西北地區的氣候以“干旱”為主要特征
D.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農業都以旱作為主
15.讀右圖,下列對圖中四地的敘述符合事實的有 ( )
①A處平原遼闊,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旱地作物
②B地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是典型的溫帶季風區
③C地位于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此處地勢崎嶇不平
④D區牧民冬季主要生活在海拔較高的山地牧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黃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 )
A.西北地區 B.北方地區 C.青藏地區 D.南方地區
17.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位于
A.紐約 B.巴黎 C.莫斯科 D.北京
18.我國東部沿海和西部在自然條件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與東部相比,西部自然條件的優勢是 ( )
A.水資源豐富 B.平原面積廣大 C.氣候溫暖濕潤 D.礦產和能源資源豐富
19.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其地理意義表現在 ( )
A.是農耕區和畜牧區的分界線 B.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區
C.是長江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分界線 D.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20.下列地區與其資源優勢的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 )
A.塔里木盆地——油、氣資源豐富 B.黃土高原——森林資源豐富
C.華北平原——水能資源豐富 D.東北平原——熱帶動、植物資源豐富
二、非選擇題:
2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我國和世界上不同區域在各自的自然環境下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的主要特點。王麗決定對家鄉進行一次調查,以了解本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及其顯著變化。王麗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請你幫助她完成。
(1)王麗可以調查家鄉自然環境的哪些方面?
(2)王麗可以調查家鄉人文環境的哪些方面?
(3)王麗可以通過哪些方式獲得文字資料?
(4)如果王麗想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家鄉人民是如何看待家鄉的發展的,請幫她設計兩個調查問卷的題目。
答案:(1)地理位置、氣候、地形、河流、植被等。
(2)經濟狀況、歷史沿革、名勝古跡、教育科技、著名人物等。
(3)實地考察、查閱書面材料、上網查詢、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
(4)略。
22.觀察下圖,完成下列各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
A 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稱為“___________”,
位于我國地勢第_____ 級階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
于我國西藏與___________(國家名)的邊境上。
(3)我國陸地最低的地方___________(省級行政區)。
(4)青藏地區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適合種植的主要農作物是__________,支柱產業是
___________,代表性的畜種是被稱為“高原之舟”的___________。
(5)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結束了西藏自治區沒有鐵路的歷史。青藏鐵路在修建過程中,面臨的困難主要是 ( )
A.地質條件復雜,多滑坡和泥石流 B.地質條件復雜,多橋梁,投資大
C.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 D.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
(6)說說青藏鐵路的開通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案:
(1)西藏自治區 青海省 (2)世界屋脊 一 尼泊爾 (3)9002. (4)高原山地氣候 青稞 畜牧業 牦牛 (5)C (6)改善青藏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有利于發展旅游業,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利于加強本區與東部地區的聯系,有利于民族團結等。
23.觀察“太湖流域圖”,回答問題。(13分)
(1)請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域名稱。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1) 從圖中可以看出,太湖流域城鎮分布有什么特點?為什么
會有此特點?(4分)
(3)蘇州素有“江南水鄉”之美稱,但人均水資源量只有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8。你認為造成蘇州缺水的原因是什么?(3分)
(4)新時期水鄉城鎮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應如何解決?(4分)
答案:(1) A 太湖 B 京杭大運河 (2)特點:沿河、沿湖分布。
原因:四通八達的水網交通為人員和貨物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水陸交匯的地方形成了密集的人流和物流,一個個城鎮漸漸成長起來。
(3)人類不合理地利用水資源導致水資源受到污染,從而造成缺水。
(4)水鄉城鎮的環境污染問題。保護水資源,加強執法力度,嚴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
24.讀西藏自治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A 山脈 B 河流
C 鐵路 D 國家
(2)B河谷地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這里發展農業
有利條件有哪些?
(3)藏族人民多信奉 教,位于拉薩市著名的宗教圣地是 。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許,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北緯33.1,東經96.7)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33千米。
(4)地震發生在圖中_________地區,該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因而給震后營救及災區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難 。
(5) 4月14日7時49分許,武漢市的天已大亮,中小學生大多已經上學或在上學的路上,而在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天剛剛亮 , 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_(運動)產生的 。
(6)青藏鐵路穿越了 山脈:(可以有1個或1個以上答案)
A.昆侖山 B.天山 C.唐古拉山 D.岡底斯山
(7)在建設過程中碰到的主要自然障礙是下列四組中的 組. (可以有1個或1個以上答案)
A.高山深谷,地勢起伏大 B.高原凍土 C.高寒缺氧 D.水土流失
(8)拉薩日照時數最多的原因是: ,
(9)三江源的三江指的是哪三江?
(10)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的生態系統是 。
A.高寒草甸和濕地B.溫帶針闊葉混交林C.亞熱帶常綠闊葉林D.溫帶草原及湖泊
(11)近年來,長江源頭河流流量減少,有些支流出現干涸現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2)在三江源附近的 盆地因 、 、 、 、 等礦產資源豐富,有 之稱。
(13)C是 鐵路,它穿過我國四大盆地中地勢最高的 盆地.
答案:(1)A昆侖山脈 B雅魯藏布江 C青藏鐵路 D尼泊爾
(2)北面有岡底斯山脈,冬季基本不受寒潮的影響;太陽光照多,輻射強;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
(3)藏傳佛教(喇嘛教) 布達拉宮
(4)C 高寒 (5)自轉
(6)A C (7)B C
(8)地勢高 空氣稀薄
(9)長江、黃河、瀾滄江 (10)A
(11)溫室效應,全球變暖,高山冰川后退;植被遭到破壞,水源涵養能力減弱。
(12)柴達木 煤、石油、鉀鹽、鉛鋅礦 聚寶盆 (13)青藏鐵路 柴達木
3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有“日光城”之稱的是________;有“聚寶盆”之稱的是________盆地,“聚寶盆”里的“寶”主要是指________;有“高原之舟“之稱的畜種是_______;我國最大的地熱發電站是________;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2)青藏高原內的三條大江(河)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青藏高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同處北緯30°附近,為何氣 候不同?
(4)在唐代,文成公主入藏與________結婚,對漢藏兩族的和睦相處做出了貢獻。西藏在唐代稱做________。
(5)____________年,中國政府和平解放西藏。1987年,高原上第一條鐵路從________到________的青藏鐵路(北段)通車。
(6)該地區最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是_________, 是本地區代表畜種,善于爬山負重,被譽為“高原之舟”。
(7)B河谷地是西藏主要的農業區,主要種植 和 ,這里發展農業有利條件有哪些?
(8)藏族人民多信奉 教,位于拉薩市著名的宗教圣地是 。
答案:(1)拉薩 柴達木 資源 (煤、石油、鉛、鋅、鹽) 牦牛 羊八井 青海湖
(2)長江 黃河 雅魯藏布江
(3)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勢高,又有喜馬拉雅山脈的屏障作用,阻擋了印度洋西南季風的進入,形成了獨特的高寒氣候。長江中下游地區海拔低,又東臨太平洋,由于海陸熱力差異,形成了夏季從海洋吹向陸地的濕熱夏季風;冬季從陸地吹向海洋的干冷冬季風,成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4)松贊干布 吐 蕃
(5)1951 西寧 格爾木
(6)高寒 牦牛 (7)青稞 小麥 北面有岡底斯山脈,冬季基本不受寒潮的影響;太陽光照多,輻射強;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8)藏傳佛教(喇嘛教) 布達拉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273753.html
相關閱讀: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