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第一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人體內的調節過程是十分復雜的,其中神經系統的調節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神經系統的組成概況
神
經
系
統 中樞
神經
系統 腦 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參與軀體平衡和肌肉張力(肌緊張)的調節,以及隨意運動的協調)和腦干(主要是維持個體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體溫、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
脊髓 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內,上端與腦相連
周圍神經系統 腦神經 12對分布于頭、顱以及胸腔內
脊神經 31對,分布于軀干和四肢的皮膚、肌肉中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神經元也 叫做神經細胞。神經元是一種高度特化的細胞。
一個神經元由胞體和突起組成。胞體是神經元的代謝中心,突起適合沿一定方向傳到沖動。突起分為樹突和軸突。樹突呈樹枝狀,數量較多,有利于收集信息和將信息傳至胞體。軸突比較長,往往只有一條,可將胞體發出的神經沖動傳到肌肉、腺體或其他神經元。
神經元受到刺激后會產生一種生物電變化,并以電信號的形式進行信息傳遞,這種能傳到的生物電變化叫神經沖動。神 經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
中樞部分的胞體構成灰質(色澤灰暗),神經纖維構成白質(色澤白亮)。脊髓的灰質在內,白質在外;大腦的白質在內,灰質在外。
周圍部分的胞體構成神經節,神經纖維構成神經。
神經纖維:軸突或長的樹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神經末梢: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
神經 :神經纖維集成束,外面包著結締組織膜。
▲反射是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作出的規律性反應。
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神經系統通過反射活動來控制和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使人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并與外界環境相適應。
反射弧是反射的基本結構。每個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元、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組成。
感受器 主要是指感受神經末梢,也叫傳入神經末梢。人的真皮中富含感受神經末梢。
傳入神經元 將感受器產生的沖動傳遞到神經中樞。
神經中樞 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匯集在一起,調節人體的某一項生理活動。神經中樞中有中間神經元(又叫聯絡神經元),在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間起聯絡作用。也有反射弧中無中間神經元,,只是借傳入神經元軸突末端與傳出神經元樹突或胞體來聯系,“膝反射”就是這種“兩神經元反射”。脊髓內的中樞屬于低級中樞。
傳出神經元 將神 經沖動從神經中樞傳到效應器。
效應器 運動神經末梢(傳出神經末梢)和它結合的肌肉、腺體合在一起構成的,接受來自傳出神經元傳來的沖動后產生的反應。
排尿反射中膀胱既是感受器,也是效應器。唾液分泌反射也是由反射弧完成的。
傳入神經元的胞體在傳入神經中,傳出神經元的胞體在神經中樞中。
▲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概念 生來就建立的先天性反射 在出生以后個體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神經中樞 腦干和脊髓 大腦皮層
刺激 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無關刺激
反射弧 永久的、固定的 暫時的、易變的
適應性 適應范圍小,只使用與不變的環境 適應范圍廣,可以適應多變的環境
引起非條件反射的刺激叫非條件 刺激。 引起條件 反射的刺激叫條件刺激。
▲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
人腦由1000多億個神經元和大量的支持細胞所組成。
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叫大腦皮層,其表面有許多凹陷的溝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腦皮層的總表面積。大腦皮層大約有140億個神經元細胞,總表面積達2200平方厘米,一層厚度約為2-3mm。可以接受上行傳到沖動和發出下行傳導沖動。它的生理活動叫做高級神經活動。
大腦皮層可以劃分為若干個功能區。
軀體運動中樞和軀體 感覺中樞分別管理對側肢體的隨意運動和感覺。
語言中樞使人對具體信號抽象出的 語言、文字建立條件反射。語言中樞分為運 動性語言中樞(說話中樞)、聽 性語言中樞、視運動性語言中樞(書寫中樞)、視性語言中樞(閱讀中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280094.html
相關閱讀:2016年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答案
2016年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201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期中考試題(附答案)
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練習題
七下生物血液循環期末復習難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