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七年級期末測試模擬題(二)
一、(1?45=45)
1、下列關于生物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物圈僅由植物、動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構成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
C.生物圈指生物活動能達到的范圍,包括月球D.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間的總稱
2、下列生態因素中,哪一項不是影響小麥生長的生物因素?( 。
A.小麥田間的雜草B.管理小麥的農民C.陽光D.吃小 麥葉的害蟲
3、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是( 。
A.大樹底下好乘涼B.地衣加速了巖石的風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葉特化成刺D.蚯蚓的活動使土壤更加疏松
4、圖示為農田生態系統中兩條主要的食物鏈。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內對該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是( )
A.有利于生態系統的平衡B.水稻蟲害嚴重
C.蛇的數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數量迅速增加
5、在使用顯微鏡的過程中,小明在對光后沒有在目鏡中看到白亮的視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補救方法,請你選擇其中不起作用的一項( 。
A.轉動遮光器B.轉動轉換器C.調節細準焦螺旋D.轉動反光鏡
6、制作臨時裝片時,必須讓蓋玻片的一邊先接觸水滴,再輕輕蓋上,目的是( )
A.有利于放大B.避免產生氣泡C.有利于對光D.載玻片不容易破裂
7、同學們已會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了,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結構是( 。
A.目鏡和物鏡B.反光鏡和目鏡C.反光鏡和物鏡D.遮光器和反光鏡
8、某同學使用的顯微鏡有如下一些鏡頭可供選擇(見下圖),要使被觀察的物體放大50倍,應選擇的鏡頭為( )
A.④和⑤B.③和⑥C.①和④D.②和⑥
9、“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從細胞知識看,使楓葉呈現紅色的色素存在于哪種結構中?( 。
A.細胞壁B.細胞質C.液泡D.葉綠體
10、某同學在顯微鏡的一個視野中看到了一行細胞如下圖,此時顯微鏡鏡頭的讀數是“10×”和“10×”,如果將鏡頭換成“10×”和“40×”,則可以看到的細胞數目是( 。
A.1B.2C.4D.8
11、切割成熟的西瓜和番茄果實時流出的汁液是( 。。
A.細胞質B.細胞液C.液泡D.水
12、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用于漱口的液體、載玻片上滴加的液體、染色用的液體分別是( 。
A.碘液、生理鹽水、自來水B.碘液、生理鹽水、涼開水
C.碘液、自來水、生理鹽水D.涼開水、生理鹽水、碘液
13、實驗課上,小柯在低倍鏡下看清某種細胞結構后,將顯微鏡輕移到小妍面前給她看,而小妍看到的卻是較暗的視野,她首先應操作的是( 。
A.目鏡B.物鏡轉換器C.反光鏡D.粗準焦螺旋
14用熱水將番茄燙一下,很容易就能撕下一層表皮,這層表皮屬于( )。
A.保護組織B.分生組織C.輸導組織D.營養組織
15、高等動、植物體的不同器官都來自同一個受精卵,其根本原因是( 。。
A.細胞分裂的結果B.細胞生長的結果
C.細胞分裂和分化的結果D.細胞的體積能不斷增大
16、科學家將雄性黑山羊的一體細胞細胞核移入雌性白山羊的去核卵細胞中,發育成早期胚胎后移入到黃山羊的子宮內,該黃山羊產下的小羊是( )
A.雄性黑山羊B.雌性白山羊C.雌性黃山羊D.無法確定
17、濟南軍區總醫院利用干細胞成功修復了受損神經細胞。其原理主要是依據( 。
A.細胞的分化B.細胞的衰老C.細胞的分裂D.細胞的生長
18、下列關于細胞 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癌細胞不斷分裂但不再分化B.細胞分裂產生的新細胞都可以繼續分裂
C.細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組織D.細 胞分裂就是一個細胞分成兩個細胞的過程
19、為了迎接將于2014年10月在荊州古城舉行的湖北省第十四屆運動會,荊州市的園林工人們在新建的荊州市體育運動中心的廣場上移栽了許多綠化樹,并給有些較大的綠化樹“掛吊瓶”,補充水和無機鹽,以提高成活率,“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較大綠化樹莖(樹干)的( )
A.樹皮B.韌皮部C.木質部D.形成層
20、“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合江荔枝名品“妃子笑”,當年被楊貴妃所食的部分(如圖③)是花的以下哪個結構發育而來的( )
A.子房壁B.子房C.胚珠D.受精卵
21、已剝殼去皮的一粒花生米,是花生的( 。
A.種子B.果實C.胚和子葉D.胚
22、我們所吃的黃瓜是由花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的( 。
A.胚珠B.花柱C.子房D.雄蕊
23、菜豆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部位是( 。
A.胚芽B.胚軸C.胚根D.子葉
24、下列屬于無性繁殖方式的是( B )
A.水稻的大棚播種育秧B.用土豆芽發育成新植株
C.用轉基因技術獲得超級鼠D.人類用試管嬰兒技術輔助生育
25、將浸泡后的玉米種子從中央縱向剖開,并在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被染成藍色的部位是( )
A.胚根B.胚乳C.胚芽D.子葉
26、在果園里放養蜜蜂對果樹的好處是( )
A.刺激子房快速發育B.幫助果樹進行傳粉
C.延長花的開放時間D.幫助消滅果樹的害蟲
27、如圖所示是被子植物有關器官的結構圖.圖中標注有錯誤的是( )
A. B. C. D.
28、下列關于藻類、苔蘚、蕨類植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都不能開花、結果B.都能進行呼吸作用
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都具有根、莖、葉的分化
30、關于植物類群的敘述,正確的是
A.銀杏、蘇鐵和雪松是裸子植物,其種子外面均有果皮包被
B.海帶和紫菜都是藻類植物,它下列們依靠其根固著在淺海巖石上
C.卷柏的根、莖、葉內有輸 導組織,所以適應陸地生活的能力較強
D.油菜和石花菜都是利用種子進行繁殖,這是它們更適于陸地生活的原因
31、利用孢子進行繁殖,并且有根、莖、葉分化的植物類群是( 。
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2、一朵桃花,經傳粉、受精后發育成果實的過程中,不會凋落的結構是( )
A. 花瓣B. 萼片C. 雄蕊D. 子房
33、以下是“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的相關描述中,其中不正確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葉片內的淀粉會運走耗盡
B.葉片的遮光部分與暴露部分可以形成對照
C.將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是為了脫去葉綠素
D.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遮光部分變藍
34、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向日葵的子粒也常出現空癟,其主要原因是( )
A. 開花不 正常B. 傳粉不足C. 受精作用不充分D. 子房和胚珠發育不好
35、花粉管進入胚珠的路線是( )
A.珠孔→柱頭→花柱→子房B.柱頭→子房→花柱→珠孔
C.柱頭→花柱→子房→珠孔D.柱頭→花柱→子房→珠被→珠孔
36、花粉和胚珠分別存在于( )
A、子房和花藥B、花藥和子房C、花絲和花柱D、花絲和子房
37、描述花生果實的諺語中所說“麻屋子”、“紅帳子”、“白胖子”依次指的是( )
A.果皮、種皮、胚B.果皮、種子、胚
C.子房、種子、胚D.果實、種皮、胚
38、擱置一段時間的新鮮青菜會萎蔫,萎蔫的青菜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后,又會硬挺起來。萎蔫的青菜用清水浸泡又硬挺起來的原因是( 。
A.細胞吸水漲大B.細胞壁加厚
C.細胞活動旺盛D.細胞失水,細胞之間變緊密
39、一般情況下,葉片正面的綠色 比背面要深些,這是因為( )。
A.靠近葉的上表皮柵欄層細胞中含有的葉綠較多體比
B.靠近葉的下表皮海綿層細胞中含有的葉綠體比較多
C.靠近葉的上表皮柵欄層細胞中含有的葉綠體比較少
D.葉肉細胞排列緊密,無色透明
40、植物呼吸作用中釋放的能量( )
A.全部變成熱量釋放出去
B.一部分用于植物進行各項生命活動,一部分變成熱量散失
C.全部用于植物體進行各項生命活動
D.用于保持植物生活的溫度
41、潮濕的稻谷堆里會產生大量的熱,這與種子的什么作用有關?( 。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騰作用
4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緊密相關,若下圖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則( )
A.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B.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機物和氧氣
C.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
D.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機物和氧氣
43、下面關于呼吸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呼吸作用必須有氧的參與 B、呼吸作用能產生二氧化碳
C、呼吸作用能釋放能量 D、花巷子能分解有機物
44、下面敘述中,與“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無關的是 ( )
A、用黑紙片遮蓋葉片一部分B、葉綠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淀粉遇碘液變藍D、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5、荊江兩岸的農民將豐收的水稻和小麥收獲后,入庫存入前,都會盡快曬干,其目的是( 。
A.降低蒸騰作用,避免能量消耗B.促進光合作用,延長種子壽命
C.保證種皮干燥,防止蟲類咬蛀D.抑制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
二、題(1?55=55)
1、某生物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對沂山某地域內的動、植物種類進行調查后,繪制了如下食物關系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8=8)。
(1)若要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還需增加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與鷹之間的生態學關系是__________;處在第三營養級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
(3)若蜘蛛獲得10千焦的能量,則最少需從蝴蝶中獲取________千焦的能量。若該區域受到某種重金屬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積存該物質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
(4)沂山生物種類及數量能夠較長時間保持一種動態平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給農作物施肥過多會出現“燒苗”現象.原因是:施肥過多造成土壤溶液濃度 根細胞細胞液濃度,使根細胞 。
2、請根據下圖回答有關問題。(1?4=4)
(1)在制作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圖甲中所滴的液體應是__________。
(2)圖乙、丙、丁分別表示使用顯微鏡時的一個步驟,其中圖乙所示操作的目的是能夠在顯微鏡中看到一個明亮的視野。那么這一步驟的名稱是__________。
(3)進行圖丙所示操作時,眼睛注視所指部位的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圖丁狀態下觀察時找到相關物像后,如果需要進一步放大,操作的步驟應該是先把要觀察的物像調整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__________換用高倍物鏡觀察,不清晰時可用細準焦螺旋調節。
3、圖一是一株被子植物示意圖,圖二是圖一結構中一個細胞的放大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5=5)。
(1)圖一中的①②③和________________結構構成綠色開花植物的植物體。③根的尖端細胞分裂能力強的區域是__________。
(2)圖二是圖一結構中的葉肉細胞,該細胞中被稱為能量轉換器的是__________。
(3)圖二中除葉綠體外還有哪些結構是動物細胞所沒有 的__________。(填寫代號)
(4)圖二中A所示結構為細胞核,它是細胞的________。
4、如圖是辣椒發育成果實的過程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6=6):
(1)從花的結構看,辣椒花屬于 性花.
(2)辣椒花的花粉落在柱頭上的過程叫做 .要結出辣椒,還要經歷的另一個重要生理過程是 .
(3)②和④組成了辣椒果實.可食部分④是由[③] 發育來的.果實里②的數目較多,其原因是 .
(4)在一棵辣椒植株上要結出多個品種的辣椒,生產實踐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
5、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嗎?”這一實驗時,準備了實驗所需的材料用具:生長狀況一致的天竺葵、氫氧化鈉溶液(可吸收二氧化碳)、清水、小燒杯、碘液、透明的鐘罩(玻璃罩)等.并設計了如圖甲、乙兩組裝置,請回答(1?6=6):
(1)實驗前,應將甲、乙裝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處放置一晝夜,目的是讓天竺葵消耗掉葉片中原有的 ,以免影響實驗結果的科學性.
(2)本實驗探究的變量是 .
(3)將甲、乙裝置在陽光下光照一段時間,然后從甲、乙裝置的天竺葵上,各取一片葉,放入_______ 中隔水加熱,取出后用清水沖洗再滴碘液,觀察葉片的變化.
(4)實驗結果:變藍的是 裝置內的葉片.該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5)若把乙裝置內的清水換成澄清的石灰水,并將乙裝置放在黑暗的環境中,如果石灰水有變渾濁,則可以證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 。
6、選取生長正常的牽 牛花進行如下圖所示的光合作用實驗(1?8=8):
①將此裝置經黑暗環境處理一晝夜后,移至光下數小時,再將這三片葉取下,分別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養皿中,分別向這三片葉上滴加碘液,觀察三片葉是否變藍。
請根據已有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將此裝置放入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光下放置數小時后,發現兩玻璃瓶的內壁上有小水珠,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本實驗可以得出一些有關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結論。如,比較葉片甲不同部位,猜測顏色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可以說明________________;比較葉片乙和丙,猜測顏色變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以上實驗所得結論,為提高溫室里的農作物的產量應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兩條)
(5)綠色植物被稱為“空氣凈化器”,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
7、某學習小組的同學欲利用下列裝置探究綠色植物呼吸過程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氣體產生,設計的探究過程如下圖,請回答其中的相關問題(1?8=8)。
(1)寫出綠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處玻璃罩不能透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表示這個探究實驗成功的兩個主要現象是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如果該研究小組探究的結論不正確,原因是多方面的。請你從實驗條件控制上找出可能的兩個原因: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把一段帶葉的莖放在盛有水的錐形瓶內(圖一所示),并向錐形瓶內滴加幾滴紅墨水,將該裝置放在陽光下3~4小時后,取其莖進行橫切(圖二所示),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1?10=10)。
(1)圖一中變紅的結構是________,圖二中變紅的結構是[ ]__________。這一實驗說明了植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過[ ]________輸送到植物的各個器官的。
(2)圖二中的[3]是______,從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看,屬于____________組織,該組織細胞經過分裂向外可形成________。
(3)該實驗中,將帶葉的莖放在陽光下照射,其目的是使葉片上的氣孔________,以利于水分的散失,從而提高植物的________作用,縮短實驗時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81474.html
相關閱讀:七下生物血液循環期末復習難點解析
2016年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練習題
2016年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答案
201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期中考試題(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