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七年級歷史下冊1—12課復習重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歷史1—12復習重點
第一 1、繁盛一時的隋朝的繁盛的表現①②③ 2、隋朝大運河的三點、四段、五河、六省,與元朝大運河的異同點比較,大運河開通的意義(作用),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的排列順序。3隋朝大運河為什麼能夠開通?4、隋煬帝為什麼要開通大運河?
第二 1、隋朝滅亡的標志,唐朝的建立者與建立時間2、“貞觀之治”的含義,貞觀之治的措施,描述貞觀之治的局面。3、武則天的功績4、如何評價武則天、李世民?
第三 1、“開元之治”的含義,“開元盛世”的含義,二者的關系2、開元盛世的表現:農業方面、手工業方面、商業方面3、唐朝滅亡的時間,原因,轉折點。4、開元盛世是唐朝的全盛時期。
第四 1、科舉制的創設的兩位皇帝,科舉制完善的三位皇帝,他們分別的貢獻是什麼?2、科舉制的影響3、科舉制誕生的標志,時間。4、科舉制對國外的影響。
第五 1、唐朝對少數民族采取的開明政策表現2、唐玄宗統治前期在邊疆地區管理方面的作為3、唐太宗在邊疆地區管理方面的作為4、如何理解“和同為一家”?
第六 1、唐朝和日本對外友好往表現2、唐朝和朝鮮對外友好往表現3、唐朝和天竺對外友好往表現4、鑒真六次東渡的啟示5、鑒真的貢獻、玄奘的貢獻6、唐朝對外關系對我們的改革開放的啟示7、唐朝實行對外友好往的條件
第七、八 1、隋唐輝煌的化的表現:建筑、雕版印刷術、詩歌、書法、繪畫、莫高窟、音樂、舞蹈反面,分別能夠寫出表現2、化輝煌的原因:①國家的統一②政治的安定與清明③開放的民族政策④對外交往⑤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第九 1、契丹的興起2、陳橋兵變與北宋的建立3、如何評價澶淵之盟4、西夏的建立、西夏與北宋的關系5、北宋的滅亡,金與南宋的關系,金與南宋的和議內容6、如何評價岳飛抗金?7、并立的政權有哪些?
第十 1、經濟重心南移的開始時間、完成時間2、經濟重心南移的表現:農業、手工業、商業方面3、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第十一 1、宋代社會風貌的表現:衣服、飲食、住宿、交通旅行、瓦子、節日等方面的表現2、瓦子盛行的原因,瓦子的內容3、節日有哪些?
第十二 1、成吉思汗的貢獻2、忽必烈的功績:滅西夏與金,滅南宋,建立元朝完成統一,經濟上的作為,行省制度。3、行省制度的內容,意義4、民族融合的表現、特點。
歷史1—12活動與探究、動腦筋答案
第一 動腦筋2 答:這句話的意思是,國家水上運輸糧食全靠運河。
中國古代在沒有鐵路、汽車等交通工具的條件下,陸路運輸糧食只能利用車、馬、靠人力、畜力運行,運量小,速度慢,費用大。而水運糧食比起陸運,運量大,速度快,費用小。
比一比答案:①今天的運河不經過洛陽②今天的運河北段已不通航,現正在逐步修通
思考與判斷答案:①總的說是好事,但只用一個“好”字或一個“壞”字評論大運河的作用太簡單了。②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夠全面。不過,說是好事的,還是看到了問題的主要方面。③大運河開通后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也有利于國家的統一。但當時為開鑿大運河,的確是過度役使了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了沉重的徭役負擔。
第二 動腦筋答案:唐太宗和漢帝的共同之處:注意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提倡節儉,并以身作則。
活動與探究答案:制表
項目漢武帝唐太宗
政治削減諸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吸取隋亡教訓,勤于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軍事派兵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思想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民族關系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把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第三 動腦筋1答案:他們都善于任用賢臣,重視地方吏治,重視農業生產,都注意”戒奢從儉”,唐玄宗統治前期和唐太宗統治時期都出現了中國封建社會著名的”治世”______”開元之治”和”貞觀之治”.
動腦筋2答案:說明唐朝絲織技術高超,絲綢質地很薄。
活動與探究答案:1、這句話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時候在民間,親身經歷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難,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他后沒有堅持這樣做(看教材的小字部分)
第四 動腦筋1答案:明經考試中的“帖經”,是封建統治者用儒家學說統治、禁錮人們思想的表現。這種試題題型,有利于強化記憶,但不利于讀書人發揮自己的見解。它類似于今天的題。
動腦筋2答案:唐朝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對于唐朝學繁榮和發展、詩歌藝術的普及與提高是有利的。對于確立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地位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活動與探究1答案:李德裕反對科舉制度。他的話是不妥的,因為熟悉朝廷事物、禮儀只是有利于當官以后從形式上辦好朝廷的事情,但這不是當官的必要條件。
活動與探究2答案:孫中和英國大百科全書這兩段話,表明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明確指出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與英國科舉考試制度及現代各國考試制度之間的淵關系。這說明,中國古代考試選官制度對世界明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第五 動腦筋2答案:藏族與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種植青稞和小麥等作物;飼養牦牛、馬等牲畜;冶鑄業和紡織業水平高;能歌善舞。
動腦筋3答案:可以傳授內地的化(歷法、繪畫等);可以傳播內地的先進生產技術、優良品種(如平整土地、種植蔬菜等等);可以幫助松贊干布管理書奏章等等。
第六 動腦筋2答案:這里所說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即位之前被唐高祖封為秦王。
活動與探究1答案:有東亞的新羅、日本,中亞的波斯、大食、巴爾干半島和小亞細亞的拂林,印度半島的天竺以及東南亞各國等。
第九 動腦筋1答案:都是方塊字,且結構嚴謹,平穩端正,大小均衡等。
第十 動腦筋3答案:隋唐科舉制的規定表明官府對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視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對商業活動的壓制。宋朝放寬對商人參加科舉考試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政治上歧視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業活動的發展在經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
活動與探究答案:第一種觀點看到了南方經濟發展對社會經濟進步帶的積極影響,但忽視了人類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帶的不利影響。第二種觀點認識到經濟發展過程中人類對自然環境帶的破壞,但否定了南方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
兩種觀點各有其合理之處,但都過于片面,沒有全面反映南方經濟發展的影響。對南方經濟發展帶的影響應該結合歷史的發展情況進行全面而辨證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觀而正確的結論。
第十二 活動與探究3答案:隋朝運河通過都城洛陽,呈大彎曲狀。元朝都城不再通過洛陽而是截彎取直,抵達大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34389.html

相關閱讀: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