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學期七年級歷史單元測試題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一、單項(每題2分,共40分。請將答案填在答題表內。)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新的歷史老師在自我介紹時說:“我的姓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的名稱一樣。”請問新的歷史老師姓什么?
A.秦 B.夏 C.商 D.周
2、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并統一了六國。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鐵制農具 B.實行商鞅變法
C.重視水利工程建設 D.牛耕得到推廣
3、秦統一后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A.圓形方孔錢 B.蟻鼻錢 C.鏟形幣 D.刀形幣
4、秦小篆后,在民間又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
A.大篆 B.隸書 C.楷書 D.行書
5、秦始皇建立封建中央集權制的指導思想接近于: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6、我國封建社會長期沿用的郡縣制度,開始于
A.春秋B.戰國 C.秦朝 D.西漢
7、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歷史作用而言應該基本否定的是
A.推行郡縣制 B.統一貨幣、度量衡 C.焚書坑儒 D.統一字
8、看右圖,你認為該杰出的歷史人物應該是誰?
A.秦始皇贏政 B.漢高祖劉邦、
C.漢武帝劉徹 D.西楚霸王項羽
9、你認為漢武帝頒布“推恩令”是為了
①維護皇帝的權威 ②恩賜親戚 ③鞏固統一 ④加強中央集權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西漢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朝代。西漢時期出現經濟發展,政治、思想、化大一統局面是在
A.漢高祖 B.漢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
11、儒家學說真正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是在
A.孔子創始儒家學派之后 B.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
C.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 D.孔子寫出《春秋》之后
12、以下古代官員中,直接負責監察工作的是
①丞相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隸校尉 ④刺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張騫兩次通西域的時間是
A.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28年 B.公元前138年與公元120年
C.公元138年與公元119年 D.公元前138年與公元前119年
14、“漢并天下”瓦當的出土進一步證明了
A.西漢的建筑技術高超 B.漢王朝的興盛和統一
C.西漢想統一的愿望 D.震懾少數民族的手段
15、被人們譽為“神醫”的是:
A.張仲景 B.華佗
C.黃帝 D.蔡倫
15、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的科學著作是:
A.《黃帝內經》 B.《九章算術》 C.《周髀算經》 D.《甘石星經》
16、關于造紙術的發明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
B.西漢前期就從“積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啟示,發明了紙。
C.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發明了“蔡侯紙”。
D.在公元前4~3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已經相當普遍。
17、到河南南陽旅游,一定要參觀醫圣祠。你知道這是為了紀念誰嗎?
A.華佗 B.扁鵲
C.張仲景 D.李時珍
18、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伊斯蘭教 D.基督教
19、《史記》是一部杰出的歷史著作,成為后世編寫史書的典范。主要是因為它
A.歌頌了農民領袖斗爭精神B.刻畫了眾多的歷史人物形象
C.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D.又是一部學著作
20、秦漢時期舉世聞名的雕塑藝術作品并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是:
A.帶枷的陶俑 B.秦始皇兵馬俑 C.樂大佛 D.盧舍那大佛
二、識圖題(本大題共22分)
21、請認真觀察《秦朝疆域圖》,將相應的內容填在橫線上:
(1)秦朝的都城A
(2)秦長城兩端西起B ,東至C ,
(3)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爆發的地點D
(4)你認為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
。
22題、讀下圖,回答問題。(8分)
(1)圖中所示路線即我國古代著名的“ ”,這條路線最早開辟于
朝代。(4分)
(2)依據上圖看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往西先后經過哪些重要的地區或國家?(4分)
(3)該商路也是東西方經濟化交流的橋梁,請說一說當時有哪些先進技術相繼西傳?(4分)
三、能力擂臺(本小題共12分。)
以下是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幸各地時遇到的麻煩,你能幫助他解決嗎?相信你一定能行!
麻煩一:秦始皇車隊進了以前韓國地界,路上行駛很慢還發生了堵車現象,因為韓國修了許多路障和堡壘加強防衛,不利于車輛通行。而且秦國車輛比較大,韓地的道路只能供韓地的兩輛車并行。
請問:你認為造成上述堵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麻煩二:秦始皇在前秦國內為他的妃子做了一條長裙。到了前齊國旅游的時候又叫齊國的裁縫做同樣尺寸的裙子,取貨時發現: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時裁縫又拒收他的圓形貨幣而要他付刀幣。
請問:你認為變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幣是不是裁縫故意刁難?為什么?你知道秦始皇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四、實踐樂園(每小題13分,共26分。)
23、右圖為河北滿城漢墓出土的金縷玉衣。從其形制看,當時以中靖王劉勝為代表的王國勢力已經非常強大,這種情況很不利于中央的統治。
請回答:
(1)為解決這一問題,漢武帝時期的主父偃 提出了一項建議,你知道建議的主要內容嗎?
(2)漢武帝是否采納了主父偃的建議,后結果如何?
(3)為了加強對地方官員的監督漢武帝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5、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一詩中曾提到“秦皇漢武,略輸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里的漢武指誰?簡述他的主要功績。(16分)
七年級歷史單元測試題
第三單元 大一統的秦漢帝國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題號12345678910
答案ABABCCCADD
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BDBBDCACB
二、識圖題(本大題共22分)
21題、(每空2分,共10分)
(1)A----咸陽 (2)B-----臨洮 C-----遼東
(3)D----大澤鄉 (4)秦朝的暴政
22題、(12分)
(1)“絲綢之路”、漢朝(4分)
(2)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安息)、歐洲(大秦)(5分)
(3)冶鐵、鑿井、造紙等(3分)
三、能力擂臺(本題12分。)
23題、
麻煩一:秦統一前,各地車輛大小不同。拆除一切路障,統一車輛形制,規定車輛的輪距為六尺. (6分)
麻煩二:(1)不是故意刁難!因為秦統一前,六國度、量、衡,貨幣不統一。統一度、量、衡,貨幣。(6分)
四、實踐樂園(每小題13分,共26分。)
24題、(13分)
(1)削弱諸侯王的勢力。(3分)
(2)頒布“推恩令”,原的王國被分割成為許多小侯國,勢力大大減弱,無力和中央抗衡。(5分)
(3)將全國分成13個監察區域,每個區域派刺史一人,負責監督地方官員。(4分)
25題(13分)
漢武帝;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大力加強監察制度,監督京師與地方官員。經濟上,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促進了經濟發展。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了思想統治。軍事上,進行了大規模反擊匈奴的戰爭,使北部邊郡得以安定。民族關系上,派張騫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與漢族的關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45731.html
相關閱讀: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