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3《人的生殖》教案(人教版七年級下)
天亮了!---《人的生殖》教學實錄
前奏—師生較量
生獨白:“今天要講人的生殖了,哈哈哈哈……”
“看了好多遍了,真想聽聽老師怎么講, 好神秘。 ”
“對啊,我要看看楊老師怎么講,期待中,嘻嘻!”[
“嘿!太刺激了,今天要講睪丸、卵巢哦~!”
師獨白:早知道你們的小心思了,笑?!讓你們瞧瞧我怎么講,非把你們講哭了不可!
堂開始—序幕拉開
播放歌曲《天亮了》
歌曲背后的故事
這是歌手韓紅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動人的歌聲背后,隱藏著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麻嶺風景區,正在運行的纜車突 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父母卻失去了生命。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歌手韓紅,經過多方聯系,她領養了這個大難不死的小孩。(伴著歌聲、 插圖和悲傷地講解,許多學生潸然淚下……)
父母的愛是天地間最偉大的愛,自從我們呱呱墜地,到這個世界,父母就開始愛著我們,直到永遠。父母的愛,是一種對兒女天生的愛,自然的愛。猶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這能夠維護生命之最大、最 古老、最原始、最偉大、最美妙的力量莫過于父母對我們的愛。今天讓我們學習,父母是如何生下我們的!(學生很嚴肅地翻開本……)
接下直接切入主題——人的生殖。首先根據已有的知識,提出問題你知道你是怎么誕生的嗎?目的是找到學生已有知識的固著點,啟發學生對原有知 識進行梳理,從而利于衍生 新的知識。
第一部分:生殖系統。
猜一猜:播放1歲、5歲、14歲的男女照片,讓學生分辨男女。引出男性與女性生殖器官的差異稱為第一性征的概念,并感受性別、年齡的不同,生殖系統有所不同。學生利用學案自學男女生殖系統,明確卵巢和睪丸是生殖器官中最重要的結構、精子和卵細胞產生的部位,緊接著討論這些結構有什么功能。
第二部分:生殖過程。
設疑一:“小蝌蚪”找“媽媽”歷經了哪些路程和磨難?[
帶著問題認真觀看錄像資料,小組分析討論精子和卵細胞 產生的過程以及它們的相遇的歷程。:精子的旅程---艱辛; 卵細胞的旅程---漫長;精子與卵細胞的相遇和結合---奇跡。
設疑二:胎兒在子宮內怎么“吃飯”“呼吸”“排泄”?[
引導學生對胚胎發育中營養的供給,以及廢物的排出等問題質疑和推測,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 去掉一些 可能性比較差的假設。指導學生閱讀書本及有關圖片,然后得出結論:胎兒是通過胎盤、臍帶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
最后通過播放“三口之家”的動畫小故事進行,故事以父母給兒子講他由的生物知識為主線,回扣導入。讓學生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寫一段話。伴著《天亮了》的音樂,學 生交流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心,堂結束。
拓展:一個生命的誕生是如此的不容易 ,而要把一個小小嬰兒養大的過程更是不容易。 但是,總有些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生命是如此珍貴,遇到點挫折就選擇輕易放棄。這樣那樣的自殺事層出不窮(展示一組數據)。我們不忍再看下去,這些事情的發生有社會、家庭的因素,但在我們無力扭轉大環境時,我們最應該思考的是我們能做的是什么。學生暢談自己的感想和。
拓展作業:你知道什么是試管嬰兒嗎?
總結
導入:用神圣的方式解開神秘的面紗,注意德育教育,并避免了堂中不嚴肅的情境。
教學環節: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處理抽象的知識;用圖片、視頻、動 畫使內容更直觀;設疑啟發,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回扣導入,引發了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感悟,情感教育比較突出。拓展作業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49043.html
相關閱讀: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復習教案
食物的營養成分
奇妙的生命現象復習
傳染病及其預防
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