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人體概述
目標
(一)知識性目標
1.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總結,描述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系統。
2.舉例說出人體各系統的主要功能。
(二)技能目標
1.親自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研究人體結構和功能的一般方法。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驗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關注人體的健康,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
2.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認同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
重點
1.識別組成人體的器官和系統,舉例說出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
2.舉例說出人體各系統的主要功能。
3.舉例說明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互統一。
教學難點
1.舉例說出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
2.分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導入新[引言]: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精卵結合能孕育新生命。每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都會令整個家庭欣喜若狂,人類新個體的產生,種族的延續是由生殖系統完成的。大家還記得男女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嗎?
[提問]:人體除了生殖系統外,還有哪些系統?
一、人體系統的組成
[自學]:閱讀書13-15頁,討論人體除介紹過的生殖系統外,還有哪些系統?組成怎么樣?它們的功能是什么?
回憶舊知識,積極舉手回答。
上學期學過有關人體的結構層次,提到過有關人體八大系統的知識,學生能回憶出一部分。
齊聲回答:消化系統。
CAI展示肌肉和骨骼肌圖片,請同學上講臺指圖說出構成運動系統的主要的骨骼和肌肉。
[提問]:運動系統有何功能?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與討論。
一位同學上講臺指圖說出顱骨、軀干骨、四肢骨、面部肌、軀干肌、四肢肌。
說出運動、支持功能。
[補充]:運動系統還具有保護功能,如肋骨能保護心臟和肺。
[提問]:早上到第四節時,有的同學已餓得饑腸轆轆,肚子咕咕叫,這是哪個系統發生的反應?
[描述]:吃葡萄時,葡萄籽被咽了下去,它們是怎樣“旅行”的?請你描述。
[提問]:消化系統有何功能?
[提問]:你知道可怕的流行病“非典”是哪個系統的疾?
頗有興趣地說出: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
回答: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功能。
大部分學生回答出:呼吸系統傳染病。
神經系統CAI展示呼吸系統圖片,請同學指圖說出呼吸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以及功能。
一位同學上講臺指圖講解:呼吸系統由鼻腔、氣管和肺組成。其功能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能說出尿液、汗液等。
[提問]:你知道人有哪些代謝廢物嗎?
[提問]:這些代謝廢物,還有人體多余的水是通過什么系統排出體外的?
[出示]:泌尿系統圖,請學生說出泌尿系統由哪些器官組成?
回答:泌尿系統。
一位學生上講臺指圖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CAI展示循環系統圖片,提問你能說出循環系統的主要功能嗎?
[講述]:循環系統主要功能是運送氧氣和養料,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
[提問]:我們已知道,當男孩、女孩進入青春期后,出現了第二性征,這與睪丸、卵巢分泌的激素有關。睪丸和卵巢不僅屬于生殖系統的器官,還屬于哪個系統?
觀察圖發現,睪丸和卵巢還屬于內分泌系統。
[講述]:內分泌系統的器官分泌激素對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有重要作用。
[提問]:同學們在堂上思想集中,能流利地回答老師的提問,是靠什么系統指揮的呢?
異口同聲:神經系統。
一位同學上講臺指圖說出神經系統的組成:腦、脊髓、神經。
CAI展示神經系統的圖片,請同學上講臺指圖講解。
[講述]:神經系統能調節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
回顧人體八大系統的組成及功能。
二、人體系統的功能
實驗: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
[討論]:為什么說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能舉例說嗎?
[講述]:人體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成為一個復雜、協調、統一的整體,使各種生命活動能夠有序地進行,也使人能夠適應環境,在復雜多變的生物圈中生存并得到發展。
[出示]: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和細胞間質組成了人體的四種基本組織;各種組織有機地聯系在一下起,形成各種器官;具有相關功能的器官又組成人體的各系統。
[講述]:不同系統都有一定的功能,結構與功能是相互統一的,而結構的特性又和結構的成分有關。
[提出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生一些小問題,如不小心被一根小魚骨卡住了,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實驗]:讓我們一起做個實驗吧!
[觀察思考題]:
(1)骨在煅燒時有什么現象產生?最后變成什么顏色?
(2)把煅燒后的骨放在紙上,用鑷子輕輕敲擊,有什么現象?說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3)魚骨在稀鹽酸中有何變化?說明它含有什么成分?
積極討論,舉出例子,如快要遲到時,就快速奔跑起,這時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都參與了活動。
跟著老師一起回憶上學期有關人體結構層次的內容。
有的同學回答:可以趕快喝醋,因為這樣可以軟化魚骨。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帶著思考題認真觀察。
(1)骨在煅燒時先變成了黑色,最后變成了灰白色,整個過程魚骨被燒著了,還能聞到臭味。
(2)煅燒后的骨被敲擊后粉碎,說明它含有無機物。
(3)魚骨在稀鹽酸中變軟,還可以打結。說明它含有有機物。
(4)魚骨在浸泡的過程中,你觀察到有何種現象發生?
[補充]:骨中含鈣的無機鹽在稀鹽酸中能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
[提問]:煅燒的骨容易敲碎,而未鍛燒骨不易敲碎?為什么?
[總結]:骨的成分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這兩種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彈性。
[講述]:骨成分的含量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骨的特性也發生變化。如:青少年的骨容易變形,老年人的骨容易骨折。
[思維拓展]: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完成。(4)發現有氣泡產生。說明產生了氣體。
討論后認同骨在煅燒后易碎,是因為含有無機物,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而未鍛燒的骨中有機物與無機物結合,使骨非常牢固和緊密,所以它不容易被敲碎。
完成書上思維拓展題,對骨的成分與含量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52214.html
相關閱讀:食物的營養成分
奇妙的生命現象復習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復習教案
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傳染病及其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