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達標測試題
A卷
一.選擇題
1.皇帝的馬車都配不上毛色一樣的四匹馬是在( )
A.西漢初年B.文帝時期
C.景帝時期D.武帝時期
2.建議漢武帝允許諸王分封地給子弟,建立小侯國的是( )
A.董仲舒B.主父偃
C.張湯D.李斯
3.在位二十多年,沒有什么增加宮室、園林的皇帝是( )
A.漢高祖B.漢武帝
C.漢文帝D.漢景帝
二.讀下面可知當年董仲舒晚年辭官在家著書,朝廷仍不斷遣使者向他請教。在董仲舒死后,一次武帝經過他的墓地,特意下馬,后稱“下馬陵”。思考、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談談漢武帝為什么要這樣做?
(2)從這兩件事你對漢武帝有何看法?它對現代有何啟示?
A卷答案
一、1.A 2.B 3.C
二、(1)漢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這兩件事都反映了漢武帝對董仲舒的器重。到董的墓地下馬,更說明武帝對董仲舒的懷念與敬仰。
(2)兩件事反映了漢武帝對人才的珍惜與尊重。武帝即位后,就下詔令各郡縣推薦人才,并親自命題考察。董仲舒等一批人才就是這樣發現的。出身貧寒的主父偃也得到了破格提拔,甚至一年競將他升官四次。出身奴仆的衛青,做了大將軍,都說明漢武帝的英明。
像漢武帝這樣尊敬人才、愛惜人才的觀念,在今應當效發。培養人才、廣招人才雖然已成為一種風尚,但在使用人才上還有不少問題。如:不重視人才、重庸才、重阿庚奉迎之“才”的人也大有人才。要與古人比相差太大了。
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達標測試題
B卷
一、選擇題
1.漢武帝時期,要到全國的最高學府接受儒家教育,必須到( )
A.洛陽B.咸陽C.開封D.長安
2.文景之治是指( )
A.西漢初年的清明政治統治局面B.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安定局面
C.西漢文帝景帝時期的清明統治D.文帝景帝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
3.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 )
A.法家和墨家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C.諸子百家D.道家和兵家
二.下圖是“漢代講學圖”,讀圖討論回答以下問題。
(1)漢武帝時推行的何種教育?怎樣推行的?
(2)這種教育對后世有何影響?應當以怎樣態度來對待它?
B卷答案
一、1.D 2.C 3.B
二、(1)漢武帝時主要推行儒學教育。在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在長安興辦太學,以儒家的“五經”作為主要教材。
(2)由于儒家思想在根本上適應、反映并體現了中國古代在社會結構、家與國之間特殊基礎上形成的倫理道德和政治,注重經世致用,為當時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所以,使其沿襲了2000余年。
對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應當采取繼承其精華,弘揚其優良部分,剔除糟粕,批判和否定其消極因素。如儒家思想提倡的尊老、教賢、尊師等等,則是我們今天應大力提倡的。
第12課大一統的漢朝達標測試題
C卷
一.選擇題
1.下列幾位皇帝在位的順序是( )
①漢高祖 ②漢武帝 ③漢文帝 ④漢景帝
A.①③④②B.①④③②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最突出的積極作用應是( )
A.促進了西漢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
B.確立了儒家學說作封建正統思想的地位
C.鞏固了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
D.限制了其他多種思想的傳播和發展
3.下列關于漢武帝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他是西漢的開國皇帝 ②在他統治時期,西漢王朝實現了大一統,進入鼎盛時期 ③重視“以德化民” ④允許諸王將封地分給子弟,建小諸國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二、論從史出
“到這個時期,國家的糧倉豐滿,新谷子壓著陳谷子,一直堆到倉外;府庫里的大量銅錢,多年不用,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
閱讀下面,回答問題。
(1)這段話反映的是什么時期的情況?
(2)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什么?
(3)你認為出現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C卷答案
一、1、A 2、B 3、C
二、(1)漢景帝時期。
(2)“文景之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68067.html
相關閱讀:重大發明與科技創新課堂同步訓練試題(含答案)
2012年七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試卷(有答案)
2013年七年級下冊歷史期末測試題(帶答案)
2018七年級歷史上冊第三單元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測試題(附答
七年級歷史下冊3月月考檢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