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與環境》測試題20011.9.20
一、
1.青島是美麗的海濱城市,有著豐富的藻類植物資源,海灣淺水處長綠藻,稍深處長褐藻、再往深處長紅藻。影響海洋植物這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 陽光 B. 含氧量 C. 海水溫度 D. 含鹽量
2.湖北神農架地區生長著一種“神農野菊”,它的花能散發出陣陣芳香。但如果將其移植到其他地方,則它失去香味。這一現象說明( )
A .生物能影響環境 B. 環境能影響生物 C. 生物能適應環境 D. 環境能適應生物
3.“螳螂捕蟬,黃鵲在后”描述的是( )
A 捕食 B、合作 C、競爭 D、生物網
4. 柑橘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蘋果主 要分布在我國北方,造成這一分布差異的主要生態因素是
A. 水分 B. 溫度 C. 陽光 D. 土壤
5. 海帶能在海水中生活,卻無法生活在淡水中,這說明( )
A. 生物能適應一切環境 B. 生物不能適應環境
C.生物不能影響環境 D. 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
6.下列不屬于環境影響生物的是( )
A.春江水暖鴨先知 B.葵花朵朵向太 陽 C.大樹底下好乘涼 D.春風又綠江南岸
7.我國戈 壁大沙漠中植物稀少,起決定作用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陽光 B.溫度 C.水分 D.空氣
8.下列四組生物中,能生活在同一生態系統中的是( )
A.高粱和大豆 B.獵豹和獼猴 C.蓮花和紫菜 D.丹頂鶴和仙人掌
9.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 ”。這句話體現了( )
A.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存 B.生物能適應一定的環境
C.生物能影響環境 D.生物與環境可以相互影響
10.人們將一種 叫“水葫蘆”的植物引種到昆明滇(dian)池后,這種植物很快
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脅到其它生物的生存。這說明了( )
A.生物能適應環境 C.生物既能適應 環境 ,又能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
B.生物不能對環境產生影響 D.生物既不能適應環境 ,也不能對環境產生影響
11.2008年初南方部分省區遭受了罕見的冰凍災害,造成某些地區的植物大面積死亡,這種現象說明( )
A.生物能適應環境 B.環境能影響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響環境 D.生物能生長、發育和繁殖
12.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這句詩中影響鴨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
A.光 B.溫度 C.水 D.空氣
13.紅樹林枝繁葉茂、根系發達,能扎根于海灘淤泥中,有效的防止波浪對海岸和海堤的侵蝕。紅樹林的根系發達屬于( )
A生物對環境的依賴 B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C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D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14.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環境。下列各項能說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夏天大雨過后,蚯蚓常常會爬出地面 B.樹林底下好乘涼
C.鳥類遷徙 D.沙漠中的仙人掌,葉退化成刺
15.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影響這一現象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溫度C.光照D.土壤
16.青藏鐵路的唐古拉山越嶺段,海拔5000多米,風大且頻,氣溫很低,這里的松樹都匍
在地面,稱為“爬地松”。影響這種松樹形態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溫度C.空氣D.風
17.東北某林區,山腳是落葉闊葉林,山腰是紅松林,山頂是冷杉林,影響這種分布狀況形成的主要環境因素是( )
A.陽光 B.溫度 C.水 D.土壤
二、非
1.在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生物之間存在著多種關系。請將下列表示生物之間關系的序號填在表中相應的空格內。
備選答案:①捕食關系 ②共生關系 ③寄生關系 ④合作關系 ⑤競爭關系
生物 大豆與根瘤菌 噬菌體與細菌 雜草與 水稻 獵豹與羚羊
關系
2.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驗證他們的重要性,設計如下試驗:實驗過程:①②③④⑤⑥
①在四個大小、形狀相同的錐形瓶中,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時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
②向B、C、D錐形瓶中放入等量的金魚藻;
③向四個錐形瓶中放入大小、形狀、生長狀況相近的金魚各一條,用軟木塞塞緊
④A、B、C錐形瓶置于陽光下,D錐形瓶放在黑暗的環境里。
實驗結果如下:
錐形瓶編號ABCD
瓶中金魚生存的時間(天)311252
根據上述試驗回答:
(1)比較A、B、C可知,它們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和B的實驗結果可知,金魚藻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過 兩個錐形瓶試驗的比較,可以說明金魚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D裝置中的金魚存活時間短的原因是:
3.花園、庭院中的花盤和石塊下,常常會看到 一些身體略扁、長橢圓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動物——鼠婦在爬行,還會發現潮濕的地方鼠婦很多,這是為什么呢?某生物興趣小組對此進行探究,請你將探究活動的過程填寫完整。
(1)提出問題: ?
(2)作出假設: 。
(3)制定并實施探究方案:在鐵盤的一半放濕土,另一半放干燥的土,將10只鼠婦放在兩種土的交界處,放在適宜的環境下,認真觀察鼠婦的行為。
(4)分析實驗結果,得 出結論。該小組對上述實驗重復10次,結果如下表:
環境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第8次第9次第10次
干燥0只1只2只0只3只1只2只0只3只2只
潮濕10只9只8888只10只7只9只8只10只7只8只
(5) 在實驗重復10次的原因是: 。
(6)根據以上的觀察和計算出它們的 值;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顯微鏡使用知識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 給玻片標本染色時,最合理的操作是 ( )
A.先滴加染液,再蓋蓋玻片 B.把標本放入染液中浸泡
C.在蓋玻片上滴染液 D.在玻片的一側滴染液,在另—側用吸水紙吸引
2.當實驗室光線較暗時,顯微鏡的調節宜為( )
A.大光圈,平面鏡 B.小光圈,凹面鏡 C.大光圈,凹面鏡 D.小光圈,平面鏡
3.當發現鏡頭上有污點時,宜用( )擦拭
A.干凈的紗布 B.消毒過的衛生紙 C.專門的擦鏡紙 D.柔軟的抹布
4.要使鏡筒上升,可調節( )
A.轉換器 B.粗準焦螺旋 C.遮光器 D.反光鏡
5.當你使用的物鏡為20×,目鏡為10×,你所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 )
A.100倍 B.30倍 C.200倍 D.20倍
6.收顯微鏡時,對物鏡位置的要求是( )
A.調到最高,使它遠離載物臺 B.調到最低,使它與載物臺接近
C.調到最低,插入通光孔中 D.偏到兩旁,并將鏡筒下降到最低處
7.如果在觀察臨片裝片時,視野中出現了一個污點,該污點不可能存在于( )
A.目鏡 B.物鏡 C.反光鏡 D.臨時裝片
8.科學探索中,要求( )
A.結果與假設一致 B.實事求是,結果與原有知識相矛盾時,也要堅持
C.實驗結果與書本知識相呼應 D.重在推理、判斷,實驗結果并不重要
9.在玻片標本壓放到通光孔上后,接下來的操作是( )
A.用左眼觀察目鏡,轉動粗準焦螺旋找到物像
B.先降物鏡到近標片標本,再用左眼觀察,轉動粗準焦螺旋上升物鏡,直到找到物像
C.左眼觀察目鏡,調整準焦螺旋下降物鏡,直到找到物像
D.轉動轉換器,換上高倍物鏡,下降鏡筒,再觀察找物像
10.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正確順序是( )
①滴水 ②凈片 ③展平 ④染色 ⑤蓋片 ⑥取材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⑥③④⑤ C.②①⑥③⑤④ D.⑥②①③④⑤
11.蚯蚓生活在沃土里,它是用什么結構來呼吸?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
A.提出問題 B.作出假設 C.表達、交流 D.實驗
12.所有的實驗中都有變量,在對照實驗中共有五個實驗變量因素要考慮,某同學設計出了一個變量的正反兩方面,則實驗中變量相同的個數為( )
A.5 B.4 C.2 D.1
13.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正確的蓋蓋玻片的方法是( )
A.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將蓋玻片的一側接觸到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輕輕蓋上
B.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將蓋玻片的一側接觸到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快速蓋上
C.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將蓋玻片放在載玻片上,推向中央
D.用鑷子夾住蓋玻片,將蓋玻片迅速蓋在載玻片上
14.在設計對照實驗時,應注意的問題是( )
A.所有變量都相同 B. 所有變量都不相同
C.除實驗變量外,其他變量均不相同 D. 除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都相同
15.使用光學顯微鏡時,必須要使其光路暢通,下列有關描述顯微鏡光路暢通的正確敘述是 反光鏡反射來的光線(光源)→。ā 。
A.通光孔→光圈→玻片標本→鏡筒→物鏡→目鏡
B.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鏡筒→物鏡→目鏡
C.通光孔→光圈→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
D.光圈→通光孔→玻片標本→物鏡→鏡筒→目鏡
16.對好光后,從目鏡中看到的視野應該是( 。
A.白亮圓形的 B.圓形有直射陽光的
C.光亮橢圓形的 D.灰暗圓形的
17.在觀察玻片標本時,在顯微鏡下看到視野中有一黑點,轉動目鏡和移動裝片,黑點都沒有發生位移,因此可以判定黑點是在( 。
A.反光鏡上 B.目鏡上 。茫镧R上 D.裝片上
18.比較用5×和16×的目鏡觀察同一物像,前者會( )
A像較小,視野較暗 B像較小,視野較亮 C像較大,視野較暗。南褫^大,視野較亮
19.在探究“蛆是從哪兒來的”實驗中,選擇兩塊大小相同的豬肉分別放在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碗里,其中一個碗口覆蓋有紗布,另一個碗口敞開,放在同一環境下,在這個實驗中,實驗變量是( )
A豬肉是否見光 B豬肉是否覆蓋C豬肉是否放在同一溫度下 D豬肉里原先是否有蛆存在
20.觀察蚯蚓在硬紙板上及玻板上的運動速度,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蚯蚓在硬紙板上運動快
B.蚯蚓在平整的玻璃板上運動快
C.在玻璃板上及硬紙板上運動速度相差不大
D.不同種蚯蚓在不同地方運動速度不同,同種健壯的蚯蚓在玻璃板上運動速度快
21.探究實驗中,關于確定變量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在一次對比實驗中,只能有一個變量
B.在一次對比實驗中,所有影響的因素都是變量
C.在一次實驗中,可以有一個變量,也可以有多個變量
D.在一次實驗中,先要確定多個變量,實驗中要不斷更換變量
22.在制作玻片標本的過程中,蓋玻片的一側要先接觸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 )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觀察材料受損害 C.防止出現氣泡 D.防止蓋玻片受損
2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的材料必須是( )
A.新鮮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4.圖甲和圖乙所示,是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臨時裝片時的兩個視野,當他將甲圖所示視野轉為乙圖所示視野時,除轉換物鏡,轉動細準焦螺旋外,還應將裝片向( ) 移動。
A、上 B、下 C、左 D、右
25.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下列哪組鏡頭下看到的細胞數目最多( )
A.物鏡10× 目鏡5× B.物鏡40× 目鏡10×
C.物鏡10× 目鏡16×D.物鏡40× 目鏡16×
26.某同學在顯微鏡的一個視野中看到了一行細胞如右圖,此時顯微鏡鏡頭的讀
數是“10×”和“10×”,如果將鏡頭換成“10×”和“40×”,則可以看
到的細胞數目是( )
A.1個 B.2個 C.4個 D.8個
27.下列各項中,與字母“p”在顯微鏡視野中的物像最近似的是( 。
A.p B.b C.d D.q
28.當顯微鏡的目鏡為5、物鏡為10時,在視野范圍內看到一行相連的16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在視野中可看到這行細胞中的( )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二.非選擇題部分
1.右圖是顯微鏡結構圖,根據此圖回答:
(1)使用顯微鏡對光的正確程序是: 。
①選遮光器上適宜的光圈對準通光孔
②轉動轉換器,使物鏡對準通光孔
③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 開)
④轉動反光鏡調節出一個白亮的視野。
(2)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需要調節焦距,找到物象;此時
必須轉動圖中標號為 的部件。
(3)觀察時應先選用 物鏡。(填“高倍”或“低倍”)
(4)顯微鏡的使用過程中,鏡筒下降時眼睛應注視( )
A. 目鏡內 B. 物鏡 C. 載物臺 D. 通光孔
2.光學顯微鏡是學習生物學和研究生物體細微結構的一種重要儀器。下面是與顯微鏡構造和使用相關的問題,請分析回答:
(1)右表為3臺顯微鏡不同的鏡頭組合。為了方便尋找某一目標細胞,需要盡可能觀察到標本更大的范圍,應選用顯微鏡的序號是_________。
顯微鏡序號目鏡物鏡
15×40×
210×10×
315×8×
(2)某同學在光線良好的環境中使用顯微鏡進行對光時,已將功能完好的目鏡、物鏡和通光孔調節到同一直線上,反復調節反光鏡還是看不到白亮的視野,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將視野中如圖所示的細胞移動到中央,應向_______移動裝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2048.html
相關閱讀:2016年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答案參考
2012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生物期中考試題(附答案)
第一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練習題
2016年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生物寒假作業答案
七下生物血液循環期末復習難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