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識目標:
(1) 了解生物間的食物關系是錯綜復雜的。
(2) 知道什么是食物網。
2、能力目標:
(1) 通過分析資料,進行語言表達。
(2)學會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加深對生物與 環境關系的認識,形成熱愛自然、保護生物的情感。
(2)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具有社會責任感。
重難點分析:
本節重點是:指導學生學會 分析資料,討論當生態系統中的某一成分數量變化,其他生 物的數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帶來什么樣的后果。難點:指導學生觀察理解教材中“物質和能量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流動”示意圖,弄清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通過動動手、小品表演、資料分析等手段,掌握重點,突破難點。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分析資料、解讀數據的能力,并對生態問題產生憂患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設計思路:
通過動動手、小品表演、小組組討論等方法,悟出食物網的概念,依據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每一物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通過問題的引領和對“科學?技術?社會”欄目中“ 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富集”等資料的解讀,討論歸納出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沿著食物鏈進行的,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總結歸納的能力。最后通過一系列的“小資料”和學生收集的當地的一些“事例”,讓學生分析討論,理解人類活動對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影響,認識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是通過食物網聯系在一起的。它們互相制約,互相依存,保持穩定,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對生態問題產生憂患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素養。最后提議每們學生寫一份“倡議書”,倡議人們要有憂患意識,拒絕“野味”,保護生態平衡,保護我們惟一的家園??地球村。進一步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課前準備
1、提醒學生準備好上一節課所做的“食物鏈”
2、進行角色扮演的頭飾。
3、課前收集人類活動對食物鏈和食物網影響的資料。
4、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過程
展示課件1:展示溫帶草原生態系統或森林生態系統各種生物和諧生活的畫面和捕食的場面。利用上節課所學的知識聯出各條食物鏈,看一看,想一想,這些生物之間是否只是單方向的食物聯結?
生:它們并不是只 吃一種生物,一種動物可以吃多種生物。例如,鳥可以可以吃草籽,吃蜘蛛,也可以吃昆蟲;一種生物也可以被多種動物所吃,例如,鳥可以被鷹吃,也可以被蛇吃。因此,在同一個生態系 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食物關系。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激情)
【學生活動】各小組將上一節課制作的食物鏈取出,將食物鏈中相同的生物重疊起來,你看到了什么現象?
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像這樣各條食物鏈相互交叉連接起來,形成的網狀結構叫什么?
學生得出:食物網的概念。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生物之間的聯系,就象一張無形的大 網,“牽一發而動全身”。
【小品】農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各學生頭戴各種生物的頭飾,手拿彩帶,按照吃與被吃的關系聯系起來。并按照討論題,表演出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同一條食物鏈用同色彩帶相連)
分組討 論:1、仔細觀察你連接的食物網中有幾條食物鏈?請在P74“分析農田中的生物”圖上畫出這張食物網。
2、如果由于長時間的干旱,這個生態系統中析青草全部枯死了,哪些動物的生存最先愛到影響?
3、由于人的捕殺,青蛙數量聚減,這個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的數量會發生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活動和小品的表演,悟出食物網的概念;依據食物鏈、食物網的知識,以及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每一物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
師: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不僅反應了生物之間通過食物而形成的復雜聯系,同時還反應了物質和能量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流動的情況。
展示課件2:能量流動的FLASH動畫,并配上話外音。
小組討論:1、生態系統中生物所需要的能量來自哪里?
2、食物鏈中的什么成分可將能量固定?
3、某一種生物捕食另一種生物的同時,是否也獲得了能量?
4、能量是否全部能沿著食物鏈傳遞下去?
學生總結:能量在食物網中的流動規律:從綠色植物開始流向植食性動物,再流向肉食性動物。
展示課件3:豐富多彩的食物(圖片)以及學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這是上節課利用過的課件)
請 你說出你在用膳的過程中,能量是如何通過食物鏈進入你的體內的?以一條食物鏈為例,講述能量流動的過程。
學生總結:我們發現自己處在食物網的最高位置。
師:可見,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沿著 食物鏈進行的。假如,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些有毒物質隨食物鏈進入我們體內,將會有怎樣的后果呢?
展示課件4:有害物質通過食物鏈富集的實例。(DDT、“狂貓病”和人的“水俁病等)
師:仔細觀看,通過分析討論,你們發現什么問題了嗎?
生:在食物鏈中,有毒物質會隨著食物鏈的遞進而不斷積累。最終危害到人類的安全。
師:很好。那么這些有毒物質是從哪里來的呢?
生:工廠排放的廢水,廢電池隨手扔入水中,生活污水排入水中……
師:這說明了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的破壞,最終威脅人類自身,所以為了我們的生存,為了地球的生存,讓我們珍惜環境吧!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反面分析問題的逆向思維和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發散思維能力)
討論:從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角度考慮,人會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響嗎?人類活動對食物鏈和食物網有影響嗎?
展示課件5:視頻1:某野生動物交易市場的場景和每日交易量;一些高檔餐館內人們品嘗“ 野味”的場面以及當地農田受鼠害的畫面和數據統計。
視頻2: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兒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可是,歷史上由于這兒野狼成群,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野狼活動,使野狼的數量銳減,剩下為數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為家,以牛羊為食,統統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見了,畜牧業空前發展,在牛羊種群不斷增加的同時,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草原難以承載,導致草場急劇退化,使草原面臨沙化的危險。
討論:1、你認為人們品嘗野味與大量農田遭受鼠害有關嗎?為什么?
2、你認為狼對這個生態系統的穩定具有什么作用?
3、通過這兩個資料的分析,談談人類應當如何與自然和諧發展?
師:小結在生態系統中,處在每一個環節上的生物都很重要,并且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如果一種生物消失,就會使整個食物鏈中斷,從而影響整個食物鏈和食物網,甚至危及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如果人類活動過多地干預某一部分,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失衡,導致人類自食其果, 我們每個同學都要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討論:組織學生討論當地的一些不良行為和生態農業所取得 的成果的事例。
生:列舉當地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如:捕食青蛙、捕食蛇、捕食鳥……
生:列舉當地利用食物鏈、食物網知識發展的生態農業所取得的成果,如:稻田養魚、稻田養蟹、稻田養鴨、藕田養泥鰍……
最后,和同學們一起閱讀信息庫的“利用食物鏈造福于人類”的生態農業的事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資 料、解讀數據的能力,并對生態問題產生憂患意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課堂小結:我們生存的環境通過食物鏈、食物網紡織成一張無形的大網,“牽一發而動全身”。生存環境的優劣很多時候取決于人類的創造活動和破壞活動,也許不自覺中,我們有過破壞環境的行為,但若不注意,最終受到懲罰的也正是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地球建設成所有生物的美麗家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4557.html
相關閱讀:食物的營養成分
奇妙的生命現象復習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復習教案
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傳染病及其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