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2.4 細胞
課 題
細胞
授課人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教
學
目
標
1、認識細胞的基本結構,對各種動植物細胞能有形象的認識。
2、知道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3、說出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區別。
4、了解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5、學習使用顯微鏡;學會制作簡單裝片;繪制細胞結構簡圖。
6、了解觀察工具的發展及使用對生命科學微觀領域研究的意義。
重
點
難
點
分
析
細胞學生平時沒有條件去觀察,所以,可以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對細胞有一個形象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生命科學的熱情。
顯微鏡的使用是這一節的難點,在實驗中應規范的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對于一些課堂不能及時掌握的學生,課后應開放實驗室。
觀察動植物細胞后,在課堂上從感性到理性進行分析
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可以用橡皮泥模型加上學生的想象進行生動的認識。
課程資源的準備與開發
課件的制作,相關資料的收集,包括各種動植物細胞的動畫和圖片,各種各樣的顯微鏡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
本節分為4-5課時
教 、學 預 設
調 控 對 策
一、細胞的發現。
平時生活中我們用肉眼觀察各種事物,其實在我們的地球上還有一個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世界,微觀世界。這時候,我們就要借助工具??顯微鏡來進行觀察。
借助顯微鏡,我們不僅僅只觀察動植物的形態、內部結構或生活方式等方面,更深入到了它們的內部,由什么組成的?
1590年 荷蘭人 用兩塊透鏡組成顯微鏡
1665年 英國人 胡克 觀察木栓切片 發現了細胞(cell)
細胞的大小 一到幾十微米(um)(10-6米) 和納米(10-9米)和頭發(10-3米)進行比較
隨著科技的發展,顯微鏡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能看到的微觀世界越來越小(納米、原子、中子等)
各種用途的顯微鏡介紹(從網上搜索到的資料)
結論:觀察工具的發展是生命科學微觀領域研究發展的前提條件。
二、認識各種動植物細胞(課件進行介紹)
各種人體細胞 植物細胞
紅細胞 植物細胞1 DNA
神經細胞 白細胞 植物細胞2
精細胞 心肌細胞 葉子的細胞結構
這些細胞的介紹,主要是讓學生對細胞有個感性的認識,為接下去的自己動手觀察動植物細胞打下基礎。
三、細胞學說
那細胞到底是什么呢?顯微鏡發明后,科學家們一直一邊觀察動植物的細胞,一邊在思考。
從原型??原液??細胞學說(施萊登和施旺提出)德國人
細胞學說: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所構成。
討論得出:科學的發展需要幾代人或同代人的協同工作和孜孜不倦的努力;科學發展史實際上是一部科學家協作努力的歷史。
四、認識顯微鏡,練習使用顯微鏡。
1、認識顯微鏡:書上P166-167邊演示邊讓學生認識名稱及作用
2、使用顯微鏡:
1安放:接近光源,靠體前略偏左,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
2對光: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轉動集光器(最大),左眼看
調節反光鏡??>>>合適亮度
3調焦和物鏡升降:后生(升) 前降
4放片、調焦距:1、“上”字載玻片,夾住,通光孔;2、眼盯目鏡,向前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靠近載玻片;3、左眼看,慢慢向后調節粗準焦螺旋,上升,再用細準焦螺旋。
5觀察
3、觀察細胞形狀,指出細胞結構功能。
依次觀察一組不同細胞形狀的永久裝片,用鉛筆畫出來,三個細胞外形,并根據放大倍數估計細胞的真正大小。
4、觀察一些實物.
頭發、紙片、線、透明塑料尺、紅領巾、樹葉等等放到顯微鏡下面觀察,然后畫出來。
5、討論 P169
五、細胞的結構。
1、復習練習顯微鏡的使用,觀察一組不同形態的細胞裝片。
指出動物細胞的構成: 功能
細胞膜 保護,控制與外界的物質交換
細胞質 生命活動的場所
細胞核 含有遺傳物質(變異)
2、觀察一些植物細胞永久裝片,并畫出植物細胞結構與相應的名稱。(略)
3、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比較。(討論得出)
均有細胞核,細胞質,細胞膜,但植物細胞還有
細胞壁:由纖維素組成,具有保護和支撐的作用。(樹木頂天立地)
液泡:里面有細胞液,我們吃的水果其實就是吃液泡里面液體
葉綠體:含有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植物的葉綠色的原因)
六、分組實驗,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略)
七、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1、受精卵??>>>生物個體
模擬受精過程(競爭)??>>>問題,人如何從一個細胞長成現在這樣? 分裂(變多),生長(變大),分化(變成各樣)??>>>轉化成人(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2、細胞的分裂
P58,橡皮泥分裂,從一個到二、四、八,數量變多,總體積不變
例如:切蛋糕,切紙片……(分裂了8次,變成了幾個?)
問題:細胞都變小了,會長大嗎?(剛分裂好就是分裂前的一半)
分裂不是像我們捏橡皮球這么簡單,看課件演示如何分裂:
分為無絲分裂和有絲分裂(有絲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體,DNA,染色單體,著絲點(簡單介紹)
3、細胞的生長、分化
分裂的子細胞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的物質,不斷長大到母細胞大小,一部分繼續分裂,一部分則分化。
生長、分裂變多,分化產生各種細胞,變成了生物體的各種結構。
再次請學生描述自己的生長過程,從受精卵到現在……
注意:1剛分裂的子細胞只有母細胞的一半大小
2細胞的分裂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過程,生長和分化是相伴而行
3細胞的分裂,生長、分化是不斷進行的
4、細胞的再生
傷口愈合,頭屑脫落…………細胞死去再生
蚯蚓,壁虎的尾巴都能再生,但有些卻不能,如人腿……
八、小結
九、練習,基礎題做做也好(附在本教案的下面)
軼
事
記
錄
課
后
反
思
一、顯微鏡的使用
1、寫出顯微鏡的各個結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是:
3、使用顯微鏡要注意的問題:
(1) 如果從目鏡看到要觀察的物體在左邊,要移動到中間,載玻片該往 邊移。
(2) 向 旋轉 準焦螺旋,物鏡會快速上升;
向 旋轉 準焦螺旋,物鏡會慢慢下降。
(3)拿顯微鏡時,要左手托 , 手握鏡臂;要使觀察的視野最亮,可以把 最大的光圈對準 ,并且用反光鏡的 面鏡。
(4)在自己動手做洋蔥表皮臨時裝片的時候,如果發現:
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應該
細胞結構不太清楚,可能時因為 ,要
有黑色圓圈等雜物體,應該
二、各種各樣的細胞
1、細胞的發現和細胞學說的建立
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 (Robert Hooke)的英國科學家,用自已精心改良的 觀察瓶塞的軟木,發現了蜂窩狀的小室,并把這些小室稱之為“細胞”,這就是人類了解植物基本構造的開端。事實上,胡克當時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細胞的外殼?? ,而對細胞里面的細微結構卻一無所知。到了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 和 終于發現動物細胞雖無細胞壁,但有與植物細胞一樣的細胞核,于是提出了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的內容)。
2、細胞的結構
動物細胞的三種基本結構是 、 、 ,其中有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之間物質交換作用的是 ;含有遺傳物質的是 ;許多生命活動場所是 。
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多了 、 、 ,有些樹木之所以能長的這么高,就是因為有 ,它主要由纖維素組成,有
的作用,使植物有一定的結構;植物的葉子是綠色的,是因為樹葉細胞里有 ,里面含有葉綠素,是進行 的場所。
3、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
剛分裂產生的子細胞只有母細胞的 大。患毎姆至咽且粋
的過程, 和 是相伴而行的;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是 (填不斷進行 或者 斷斷續續)的。
用我們學過的知識,發揮想象,簡單描述一下人從一個細胞??受精卵如何發育成一個復雜的人體結構。(其中細胞的分裂,生長和分化各起了什么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80684.html
相關閱讀:傳染病及其預防
環節動物和節肢動物
食物的營養成分
奇妙的生命現象復習
第13章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員復習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