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訓練:議論文閱讀2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議論文閱讀(二)

(本試卷總分60分 測試時間:45分鐘)

一、閱讀朱鐵志的《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回答后面的問題。(15分)

①每個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態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個層次、何種境界,是每一個嚴肅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也決定了這個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魯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療救的注意,所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用于讀書寫作。哈佛大學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校訓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鷹不甘宇下,駿馬難守圈欄。一個志存高遠的人,必定將追求優秀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作為一種近乎本能的習慣。

②所謂習慣,是一種常態,一種下意識,一種自動化,一種經過長期培養歷練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狀態,一種無需思考即可再現的回憶。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腦和肌肉中,成為一種特殊的記憶,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是優秀的外化和證明,都會使人眼前一亮,為之折服和贊嘆。

③優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可以有一個明確的起點,但肯定沒有固定的終點。但只要不斷追求,每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都會成為一個新的起點。即便生命個體終結,后來者依然可以從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著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優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孿生兄弟。優秀的人無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優秀的,起碼是比較優秀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勤勉本身就是優秀的代名詞。所有天才無不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請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天才的神話,那種似乎不需練習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種不費吹灰之力就品學兼優的學子,我們聽說過,但沒見過,不可太當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樣的特例,于我等也毫無借鑒之可能,不可作為榜樣盲目復制。道理很簡單,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個。哲學常識告訴我們,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聰明的人從來不把自己當特例,聰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為追求優秀,做什么都必須有“爭創一流”的意識。食人俸祿,盡其本分,是常人的標準,而在優秀的人看來,是起碼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學,獲得全優成績,將來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是一般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優秀的頭腦中,僅僅是一個通向優秀的起點而已。因為定位于優秀,別人可以睡的懶覺自己不能睡,別人可以敷衍的責任自己不能推,別人可以視而不見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別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優秀作為一種品質,當然離不開客觀環境。但真正優秀的人懂得:命運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運。平庸的人總是把別人的成功歸結為環境好、條件好、人緣好、運氣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敗歸結為外在原因。優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離不開客觀條件,但從不過分依賴客觀條件。他們懂得: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他們成功的時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對社會、面對所有幫助過他們的人,把成功的功勞歸結于客觀條件。他們失敗的時候,往往把原因歸結為自己努力不夠。優秀的人總是說自己不行,認為自己無知;平庸的人總是利用各種機會表白、粉飾自己。在真正優秀的人看來,世界上沒有比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優秀是一種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會產生一種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詩人的話:優秀是優秀人的通行證,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銘。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3分)

2.文章首段引用魯迅、哈佛大學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3分)

3.讀文歸納填空:“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一是要不斷追求;二是要勤勉;三是

;四是 。(2分)

4.文章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優秀的人無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為觀點,請你參照下面示例再寫一個具體事例作論據(所舉事例限制在所學初中教材的范圍內)。(4分)

示例:聞一多日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終于寫成了《唐詩雜論》。

(2018?中考改題)二、閱讀劉自力《學會感激》,回答問題。(15分)

①心理學家認為,人際交往存在著一種“互酬互動效應”。就是說,你以何種心態和行為去對待他人,別人即會以同樣的方式給以回報。

②據說,在慶祝三峽大壩竣工時,有位記者問指揮長:你的第一杯酒敬誰?指揮長回答:首先要敬曾經反對過修建三峽大壩的人。因為有他們的反對,我們在設計方案的時候不斷征求意見,以科學的態度聽取不同意見,并不斷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科學合理。大壩修建成功,他們功不可沒,所以應敬酒以表示感謝。

③學會感謝他人,就是要用寬容來調劑人生。與領導、同事或社會上的其他人交往相處,應當永遠記住對方的長處;對反對過自己、包括反對錯了的人,也要不計前嫌,與之和諧共事。一旦做到了這一點,就會覺得身邊人人都是朋友,處處見友誼,獲得一種幸福、美麗、充實、愉快的心情。

④與此相反,倘若個人心胸狹窄、斤斤計較得失,總不忘懷他人對自己曾有過的某種“不是”,甚至凡事猜疑、揣度人家是否“居心不良”,必然在心間滋生莫名的記恨心理,將他人看成是“敵對者”,從而使自己生活在一種充滿困惑、憂郁、陰暗的自我環境中。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③④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為第③段補充一個事實論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為本文補寫兩句結尾的話,使之與開頭相照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沈陽)三、閱讀《積極面對無奈》,回答問題。(15分)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無奈。劉翔為傷痛不能馳騁田壇而無奈,高考生為相差幾分不能跨進大學校門而無奈,子女為工作所累不能照顧年老的父母而無奈,貧窮的父母因“差錢”不能很好地培養孩子而無奈,老年人因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無奈,殘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無奈。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碰到數不清的無奈。

②對待人生的無奈,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種是消極的態度,由無奈而生怨氣,怨天怨地怨人,進而對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歡,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種是積極的態度,創造條件克服困難,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無奈的陰影。竊以為,兩種態度,往往會產生兩種不同的結果:A面對無奈,消極沉淪,無奈就永遠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絆腳石; B積極面對,才能在人生道路上邁開新步伐。正如馬克?吐溫所說:“人生在世,絕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見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喪氣。你應當下個決心,想法子爭回這口氣才對。”

③世界超級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個面對無奈永遠積極進取的人。在一般人看來,他可能是一個一生都倒霉透頂的人:1歲時險些死于猩紅熱;4歲時一場麻疹,又讓他險些進了棺材;13歲時患上了嚴重的肺炎;46歲時突然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了嚴重的眼疾,幼小的兒子成了他的“拐杖”;50歲后,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后來,他的聲帶也壞了,幾乎成了啞巴。58歲就吐血而亡?删褪沁@個經常為身體不好感到無奈的人,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3歲學琴,8歲時就創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9歲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登臺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一舉成功。他把苦難與成才這兩項生活的饋贈,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極致。巴爾扎克說:“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能人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而培根則認為:“順境中的好運,為人們所希冀;逆境中的好運,則為人們所驚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給了他一個糟糕的身體,讓他經常處于無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運的。因為正是生活的苦難,成就了這位天才。他沒有在苦難面前低頭,在無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頑強的毅力去戰勝它,使自己從苦難者成為一個音樂的天才。

④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許多人因為下崗、上當受騙、經商失敗、親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種種無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憂郁癥,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其實,當你將一切歸零,給自己時間,給自己空間,重新認識世界,就會感到,原來生活沒有自己想象的那樣糟。一轉念,就是一個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時因傷痛而暫時折斷了飛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樣為生病而經受苦難,或者碰到種種不如意甚至無奈的事情,那么,請記。“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只有戰勝不幸,從不幸中走出來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選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3.選文第②段A、B兩句不能調換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選文第③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5.請從以下備選人物中任選一個,結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為本文的事實論據。(3分)

面對 的無奈, 。

備選人物:韓愈 袁隆平 貝多芬 海倫?凱勒

(2018?中考改題)四、閱讀王蒙的《做好你自己的事》,回答問題。(15分)

①前不久,在美國遇到一位中國訪問學者,出于對國事的關心,她問我:“你說,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②我脫口而出的回答是:“做好你自己的事。”

③就是說,如果您現在在國外訪問,希望您的講學活動與學術交流活動成功。回國以后,繼續為促進我國學術事業的繁榮與中外學術交流而努力。

④如果您在國內是打籃球的,我希望您把球打得更好?

⑤如果您是拉提琴的,我希望您拉得更好,最好和帕格尼尼一樣好,或者更好。

⑥而我是個作家,我理應把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上面。

⑦做好您自己的事也包括私事。我祝愿每個人都愈來愈能處理好自己的生活,身體健康、家庭和睦、鄰里平安。

⑧很簡單,一個社會是一個分工合作的大集體,沒有合作就沒有社會,沒有分工就沒有社會,除了戰爭時期、非常時期。如果希望安定與發展,就必須尊重社會的分工,起碼多數人是各司其職、各安其業,而不能動不動就搞全民總動員。如果把對于社會的總體關心與做好自己的事割裂開來,就會出現一大批夸夸其談、大言欺世、眼高手低的野心者、賣狗皮膏藥人才和口力勞動英雄。

⑨我們周圍也有許多幫助他人的人,幫助他人當然是好事。例如,一個公共汽車售票員,幫助了一位素不相識的農村老大娘尋找兒子;這當然好,當然很好。但是這里同樣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每個人應該首先做好自己的事。一個公共汽車售票員應該首先盡職盡責地把票賣好,把站名報好,把車內秩序疏導好,對乘客態度好……然后再去幫助別人。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當然不對,但專管他人瓦上霜,不掃自己門前雪,也很矯情可疑。

⑩在一個連起碼的敬業精神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的國家里,離開做好自己的事,離開了實干興邦的提倡,而只談救國救民以天下為己任、以世界革命為目標、以專門利人為榜樣等等——總是讓人覺得替你難為情。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分)

2.第⑨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在作者看來,“野心者、賣狗皮膏藥人才和口力勞動英雄”都是什么樣的人?(2分)

4.聯系上下文,作者為什么在第⑦段還要強調做好自己的“私事”?(2分)

5.社會是一個分工合作的集體,除了做好自己的事,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請聯系實際說說你在合作過程中的體會或感悟。(4分)

點擊查看:2018年中考語文專項復習訓練匯總

編輯推薦

2019--2019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匯總

2019年各地各科目最新模擬試題及答案

小編寄語:歡迎來,為了方便您尋找資料,信息,請將本頁加入收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125252.html

相關閱讀:《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