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題。(13
分)
要有點人情味
①“無情未必真豪杰”,魯迅如是說。這是70
前的箴言,流傳至今而不被磨滅,定有可取之處。新的時代,忙碌的生活節奏,常使人情變得淡漠,而淡漠之后,人們卻不禁想起那份最古樸的感情:人情!于是人們不禁呼喚著“人情味”的歸來。
②科技革 命一次一次地把人類推向文明。不可否認,現代而進步的機器電子文明使我們的生活愈加地舒適與便捷。有了電腦,不出門而知天下事已不是神話。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和他人交流溝通的機會。有了E-mail
,有了特快專遞,有了可視電話。世上已不復飛鴻與尺素的浪漫和溫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步步擴大,擴大到已不是“一米線”禮貌的范疇。誠然,
③人,生來需要友誼,需要關懷,需要慰藉,需要交流,需要宣泄。物質文明并不代表一切。德萊塞的《欲望三部曲》早就揭示了人情淡漠與物欲橫流的美國社會漸漸泯滅的過程。甚至19
世紀的巴爾扎克,也替我們描摹出一幅金錢維系一切人際關系的畫面。我無法想像,我們真的會存活于艾略特筆下的《荒原》,也不想成為加繆筆下的《局外人》。一切的人都帶著面具:領導嚴肅,下屬恭敬,鄰居不親,兄弟不友,朋友無誼……難道,真的讓我忘記你的臉,只因人情好似云煙?幸好,現實還存有一些溫情:歐·亨利的《最后一片樹葉》告訴了我們什么叫相濡以沫,而一個個文明小區的涌現,希望工程的浩大影響,以及中華骨髓庫的建立……這一切,預示著“人情味”的回歸。
④并不是只有田園阡陌、男耕女織才是人情的表現,現代的城市,雖然是由鋼筋水泥堆筑成的,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么,人情就離我們不再遙遠。
22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根據你的閱讀經驗,請說說你是怎樣找出這一論點的?(2
分)
23
.作者的論述思路十分明晰:首先闡述
;進而探討“人情味”冷漠,甚至泯滅的原因,預示著“人情味”的回歸;從而得出結論:
。(2
分)
24
.文章引用魯迅先生與朱光潛先生的話,試分析這些引用在文中的作用。(2
分)
25
.第③段劃線句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26
.下面有關于勒的事例能否作為本文的事實論據?為什么?(2
分)
于勒被打發到美洲后,寫信給自已的兄弟菲利普說能夠給他們一大筆錢還債,被菲利普夫婦當作“福星”。但后來在去哲爾賽島上的游船上,菲利普夫婦見到淪落為窮水手的于勒后,竟趕緊躲開不見。
27
.聯系全文,談談你對“無情未必真豪杰”的理解。(2
分)
參考答案:更多文章請參考: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
22
、要有點人情味(1
分)。閱讀議論文找論點首先要關注標題。(或:“是從題目中看出的”。“本文題目揭示了中心論點”。1
分) (共2
分)
23
、“人情味”的重要性;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人情就離我們不再遙遠。(2
分)
24
、魯迅的話引出論題;朱光潛的話充當論據,引發人們進一步的思考。(2
分)
25
、舉例論證;通過列舉典型事例,有力證明:現實還存有一些溫情。“人情味”并沒有完全消失。(3
分)
26
、可以作為本文事實論據(1
分);因為于勒的事例證明了在人世間確實有“沒有人情味”的事件存在(1
分)。(共2
分)
27
、言之成理即可。(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15877.html
相關閱讀:《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