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三國鼎立】對于三國鼎立的復習內容,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老師提供的復習資料。
三國鼎立
1.比較一下戰前袁紹和曹操各方面的實力,再分析一下戰爭過程中兩人的心理素質,你能找出曹操勝利和袁紹失敗的原因嗎?
戰爭之前,袁紹擁兵十萬,曹操卻只有三四萬,袁紹在兵力上占有絕對的優勢。但他卻因此產生驕傲輕敵的情緒,拒絕采納謀士的正確建議。謀士許攸看出袁紹必然要失敗,投奔了曹操。曹操雖然兵力處于劣勢,但他善于用人,不僅屈尊出迎許攸,而且采納了許攸的計策,派兵襲擊袁軍的囤糧處,燒掉其全部糧草。袁軍沒了糧草,軍心動搖。曹軍乘機發動進攻,袁紹只能自食其果,敗逃河北了。
2.老人說:“古人說,孫劉聯軍能在赤壁大敗曹軍,是‘天實為之’。因為那時曹軍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東風,這都是天意。”小孩說:“不對!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慣南方生活,容易得傳染病,這不是天意。”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東風是怎么回事?
古人所說的“天實為之”,把孫劉聯軍戰勝曹軍歸結為天意,那是一種迷信的說法。赤壁之戰當晚刮起東風,為孫劉聯軍火攻曹軍,提供了方便條件,這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驕傲輕敵,麻痹大意,加上曹軍來自北方不習水戰,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傳染病,這就埋下失敗的禍根。因此,曹軍的失敗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相作用的結果,而必然性占據主導的地位,是導致曹軍大敗的主要原因。
3.找一找:右邊的地圖上有錯嗎?如果有,看誰能把錯都找出來!
圖上所標魏國“曹操稱帝,221年,長安”,錯了,應改為“曹丕稱帝,220年,洛陽”;蜀國“諸葛亮稱王,220年”,也錯了,應改為“劉備稱帝,221年”;吳國“孫權稱帝”,應改為“孫權稱王,都城“赤壁”也不對,應是建業。
希望上面對三國鼎立復習資料的學習,同學們對此知識能很好的掌握學習,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考出很好的成績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23046.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