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復習點之材料分析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中考歷史題分類匯編】各位初中的學生們,為大家整合了詳細的總,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初中歷史材料分析題。

  17.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對中國古今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民族心理素質的養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和諧社會是對某種以人為本的、彼此合作與寬容而沒有沖突的社會形態的美稱,也是人類社會一直競逐不息的理想追求。在黨的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再次強調,社會建設與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請回答:

  (1)右圖這位東方先哲——孔子,他的哪些思想觀點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有一些合理成分或值得借鑒的地方?

  (2)為了鞏固政治統一,漢朝哪位皇帝開始用儒家思想作為治國思想?這位皇帝對儒學的態度同秦始皇絕然不同,秦始皇禁止諸子百家學說,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是怎樣做的?

  (3)唐太宗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他在位時采取了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開創了唐初的繁榮時代,史稱什么? 唐玄宗在位初期勵精圖治、勤勉治國,形成了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史稱什么?

  (4)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儒象思想的精華是什么?

  18. 觀今中外,安定社會、保障民生,和諧發展是政府關注的重大問題。閱讀F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貞觀四年,有司(有關部門)以林邑(唐朝藩國國名)表疏不順(向唐朝上疏時言語有冒犯)而請發兵討擊。太宗曰:“兵者(指戰爭).……不得已而用之……自古以來,窮兵極武,來有不亡者。……且(討伐林邑)經歷(沿途經歷)山險,士卒瘁(過度勞累)勞,若我士卒疾役,雖克剪(消無或戰勝的毒思)此蠻(對林邑蠻的蔑稱),亦有何補(補,泛指益處)?言語之間,何足介意,’’競(最終)不討(討伐)之。——唐·吳兢《貞觀政要》

  材料二:《貞觀政要》載“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 若兵戈屢動,土木不息,而欲不奪農時,其可得乎? ……今省徭賦,不奪其時”。《舊唐書》我“(唐朝規定:)凡丁,役二旬(每年服役20天),若不役,由收其庸(“庸”指納絹或布代役),每日三尺”。

  (1)據材料一,概括說明唐太宗不討伐林邑的理由(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據材料一、二,說明唐太宗為安定社會、保障民生采取了哪些措施?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外國學者論中國的科舉制度:

  最初的考試完全是綜合性的,強調儒家的經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漸漸地,這些考試集中于文體和儒家正統觀念。最后結果是形成一種制度:從理論上說,官職之門向一切有才之士敞開,但實際上卻有利于那些有足夠財力進行多年的學習和準備的階層。這并不意味著,統治中國的是世襲貴族階層,相反,是一個由學者組成的統治集團即文人學士集團,他們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敬佩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一制度,扼制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美)斯塔夫利亞諾斯《全球通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72003.html

相關閱讀: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