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通過數學教學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本文從八個方面論述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推理論證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數學教學;推理論證能力;學生
著名哲學家加里寧曾說過:“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此話說得非常精辟,因為數學無時無處不體現思維,那么,如何通過數學教學去鍛煉思維呢?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從教至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事物和探求知識的心理傾向,它能激發和引導人們在思想感情和意志上去探索各種事物的底蘊,直接影響一個人工作效力和智力的發揮。科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做好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能力發揮20%,由此可見濃厚興趣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蹦敲丛跀祵W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介紹數學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紹學好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數學既是發展的需要,又是現實的需要。
為了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筆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情感育人、理實結合、激發興趣等方面入手,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陳述如下:
1.注重師生交流,強調情感育人
如果教師不注意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動不動就批評、指責,會導致他們對數學學習的徹底絕望,那怎樣才能增進師生的感情交流呢?筆者認為,應著力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交心。在教學中應該熱愛自己的學生,用愛心去教化他們,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到你是他們的朋友。教學中注意“輕、親、清”,即輕松愉快、感情親近、條理清晰,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感情親切……,使師生感情進一步融洽。二是引領。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一堂課的關鍵,一位學生喜歡教師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就會活躍愉快,這就有利于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和發展,師生之間的友誼就會發生教學的積極反饋。反之則形成教學的消極反饋,降低效果。
2.理論聯系實際,注重直觀教學
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數字符號,學生學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生動有趣的問題。教學中要放手引導學生高度參與教學活動,讓他們“夠一夠”后能品嘗到擷取知識“果實”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愉快,通過多提問、板演、討論等多種方法向學生提供體驗這種愉快心情的機會。
3.講究授課技巧,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而又邏輯性十分強的學科,然而它又是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學科。教學中除應注重其嚴謹性,掌握比較詳實的數學史料外,同時還要把握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特點,將數學史料適時溶于教學中,用生動的事例及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明確推理論證的重要性
在小學階段學數學,由于自身的認知結構和年齡限制,采取觀察、測量、實驗等方法,到了初中學習數學光有觀察是不夠的,因為從觀察得到的認識是初步的,往往不全面、不深入。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里觀察過一些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得到“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的結論,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這樣呢?為什么每個三角形三個角的和就必然是180°呢?只用觀察的方法就不夠了,而要在觀察的基礎上,一步一步有理有據地說明理由,這就是推理,從而說明了推理的重要性。只有經過推理才能使我們從觀察試驗得到的知識更全面、更深入,而且還可以進一步得到新的知識。
三、樹立學生學好證明的信心
因為推理論證的過程就是證明,在初中一提到證明,學生就聯系到幾何,對于證明,學生感到不知所措,因為在小學數學中,接觸的是計算題、問答題,好像沒有證明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筆者首先告訴學生,別擔心,其實你們小學計算題中也包括證明。例如:計算+學生都知道等于,具體過程是,筆者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及呢?學生答出利用分數基本性質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所得,既然你們能說出其中的理由,就說明了你們在小學已經具有一定的推理論證能力。另外,告訴學生,證明題有時比計算題更具一定的方向性,因為計算題只有條件沒有結果,而證明題既有條件,又有結論,只不過要你說出如何從條件到結論的理由罷了!
四、注意培養的階段性
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辦到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而在數學教學中,特別在幾何教學中應注意培養的階段性(因為幾何體現推理論證比較明顯)。如第一階段只要求學生回答是不是,而不要求說明道理;第二階段只回答一個根據的問題(根據某個公理或定理);第三階段要求學生先用文字語言敘述推理過程,再對照翻譯成使用符號推理的格式;第四階段要求學生會進行一兩步推理,會寫出簡單命題的已知和求證;第五階段對學生進行證明的正規訓練。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地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
五、注意所學知識的比較和歸納
因為推理過程就是一個論證過程,它必須要有理論依據,而數學推理論證的依據是已知條件和學生已學過的定義、定理、公理等。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總結和歸納,如果學生不歸納總結,學生所學的知識是松散的、零碎的,沒有形成網絡化,這就給推理論證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平時的教學中,每學一節、一章,筆者都讓學生前后聯系,分門別類進行歸納、總結和比較。另外,對于一些證明方法,要求學生進行歸納、總結。例如:證兩條線段相等,證兩條直線平行,證兩角相等,證兩線垂直有哪些方法等等。
六、注意教師的示范性
在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方面,注意教師的示范性,具體表現在:講證明題時,教師一方面要告訴學生如何去分析,要求學生先看結論,再看條件,這樣在實際做題時,就能快速抓住要害。例如:求證有一條直角邊和斜邊對應相等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全等,在具體證明時,學生往往先看條件,后看結論,導致審題不清,錯誤地認為證明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全等,如果從后面結論入手,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另外,教師在板書證明格式時要有條理性,這樣有助于學生推理論證能力的形成。
七、教學中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是傳授知識、解除疑惑。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平等相處,關愛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學生才敢親近你,把他學習中的不足與不懂告訴你,你才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這樣,教師才能做到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在證明題的教學中,筆者不僅教會學生某道題或某類題的證明,更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一個題目寫出后,先要求學生思考幾分鐘,這樣就這幾分鐘,成績好的學生,可能將問題從整體解決,中等學生,對問題某一部分有一基本了解,起碼對某一問題有一些建設性的認識,基礎較差的學生,盡管沒有形成什么有價值的認識,但至少精力集中,對問題的信息認識比較完全。長此以往,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八、批改學生作業時,注意學生推理論證的正確性
批改學生作業時,應逐題逐步進行精批細改,這樣一方面可以從中發現一些錯誤,促使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可能從中發現一些好的論證方法。教師把這些好的論證方法摘抄下來,再次講給學生聽,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一題多解的例子嗎?這樣做有利于訓練學生的推理論證能力。而千萬不能只顧對照參考答案把本身是正確的推理論證打錯了,這樣做不利于學生推理論證能力的培養。
以上是筆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就推理論證方面的幾點體會和認識,現加以歸納總結,以期在今后的教學中起到促進作用。不足之處請專家和同行批評指正。
論文中心,作者:周勝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66509.html
相關閱讀:學習初中數學的方法之高質量練習
平行四邊形?初中數學題精選
初中數學角的公式大全
初中數學正方形的幾何知識點
淺談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