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數學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作者/張平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學認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從教師的“教”著手,創設愉悅的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強調為學生創設完整,真實的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的認知需要,鼓勵學生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體驗學習,完整的經歷從識別目標到提出和達到目標的認知全過程。因此,情境設計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投入學習,教師設置有效的情境尤為重要。

  1.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寓學于樂

  “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币虼,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要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以情境的創設、問題的解決為線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誘導學生把學習新知的壓力變為探索的能力使學生學習情緒達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故事情境:幫自己設計一個圓柱體的紙箱用來存放物品,他又想裝東西多一些,又想節省些用料,班級里的4個學生聽說后,都為自己設計了一個方案,到底誰的方案比較理想呢?是否表面積大,能放的東西就多呢?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圓柱的體積”。通過這樣一個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新課的內容上。通過新課的學習,最后共同選擇了最佳方案。以生活情境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體現了課堂教學的整體性,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意識到學習是為生活服務的。學習了更多的知識,你就會有更大的本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2.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枯燥的概念,法則總是讓學生頭痛不已,背不出,記不住是最大的問題,往往教師的教總是有些給學生“灌”的感受。要避免這種“背誦式”教法,最好的方法是先提高學生的興致,激發他們的熱情。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把他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教師先寫出一個一元二次方程“2X2-3X-4=0”,問學生這個方程有幾個實數解,經過計算后,學生回答:“有兩個。”接著教師讓每個學生自己任意準備一個一元二次方程,先自己計算一下有幾個實數解,然后來考考教師,每個同學報一個一元二次方程,看教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有兩個實數解,哪些只有一個實數解,哪些沒有實數解。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考倒教師。但教師對學生所報的一元二次方程能快速準確地判斷出有怎樣的實數根,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和羨慕。接著,教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解方程,能準確地判斷出一元二次方程實數解的情況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愿望。學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必然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狀態。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各種各樣的情境,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自主思考機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發展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認識所學知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平不斷提高。在愉悅,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二、從學生的“學”入手,鼓勵“質疑”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貴有疑”,主動學習的核心是探究,探究活動始于提出問題,讓學生敢于提問和善于提問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突破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嘗試提出一些問題,具體操作如下:

  1.新知提問

  一堂課,出現了一些概念,一些新知識。同時,學生的頭腦中總會有一些疑問,而這些疑問正是他們求知的目標和方向。通過這些問題可以把新知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或許他們頭腦中的這些問題也正是新課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提出對新概念,新知識的疑問。如:在教學“用圓規作圖時”時,在認識了圓規后,請學生對圓規這種新物品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學生提出了:“圓規只能畫圓,怎樣來作圖?”“圓規怎樣量長度?”“圓規怎樣畫一個相同的角?”等一系列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正是新課所要解決的知識點。然后,教師和學生圍繞這一系列問題開展學習,討論,從而完成了新課的教學。又如教學“分解因式”,出示課題后,讓學生對這個題目提問,學生也提出了:“什么是分解因式?”“怎樣來分解因式?”“學習分解因式有什么用?”等有價值的問題,由此開展新課的學習。

  2.操作提問

  課堂中的操作并非是機械地動手,而是要在操作中通過動腦,思考,指導操作,所以在操作的過程中必然有問題產生,操作時產生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提出來,讓大家一起思考,討論,解決,共同提高。如:在教學“幾何添輔助線證明時”時,出示一需要添輔助線的證明題,學生問:“這題該怎么證明?”讓大家共同討論這一問題,在大家七嘴八舌中,得出了“如果這有一條平行線”或“那有一條垂線就好了。”通過這樣的問題就可引出怎樣添輔助線。在圖形里添上需要的“輔助線”這樣就能證明了。通過操作,提出問題,共同解決,學生對學習的自信油然而生,對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有了提高。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數學學習積極性培養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要因材施教,靈活多變,把握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有意識地給教學注入一些興奮劑,不失時機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ㄗ髡邌挝唬427110湖南省桑植縣上河溪中學)《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出自:范文先生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66516.html

相關閱讀:平行四邊形?初中數學題精選
淺談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的實踐與研究
初中數學角的公式大全
初中數學正方形的幾何知識點
學習初中數學的方法之高質量練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