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圓形競技場,又稱作羅馬大角斗場、羅馬斗獸場,建于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征。遺址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它的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最大直徑為188米,小直徑為156米,圓周長527米,圍墻高57米,這座龐大的建筑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
古代羅馬建筑特點:
1.古羅馬建筑的類型很多;
2.古羅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
3.古羅馬建筑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
羅馬圓形競技場: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故宮
故宮:
中國故宮別稱是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有樓宇8000余間,,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都是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繪,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級建筑群。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明成祖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永樂4年(1406年)始建,永樂18年基本建成,在500年歷史中有24位皇帝曾居住于此。其中,明朝有14位皇帝,而清朝有10位皇帝。經明清兩代多次重修和擴建故宮仍然保持了原來的布局。
北京故宮的概況:
1.北京故宮:
北京城是明清兩朝的都城,是典型的大一統王朝都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宮城。宮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軸線上,舊稱紫禁城,現在為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
2.布局特點:
紫禁城的整個布局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城內按“前朝后寢”的古制布局,前面是象征政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面是帝后居住地的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故宮的建筑形式雄偉莊嚴,布局嚴謹?和諧,氣魄宏偉,規劃嚴整,處處體現著大一統國家的宏偉氣派和博大精深。
3.地位:
故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體現了古代城市建筑和宮殿的典型風格,是東方建筑藝術的結晶。1987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太和殿: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約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建筑,是介于于羅馬式建筑和文藝復興建筑之間的,1140 年左右產生于法國的歐洲建筑風格。它由羅馬式建筑發展而來,為文藝復興建筑所繼承。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哥特式建筑最明顯的建筑風格就是高聳入云的尖頂及窗戶上巨大斑斕的玻璃畫。最富盛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羅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德國科隆大教堂、英國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國巴黎圣母院以及凱旋門。
巴黎圣母院外景:

巴黎圣母院內景:

哥特式建筑主要特點:
哥特式建筑的特點是尖塔高聳、尖形拱門、大窗戶及繪有圣經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設計中利用尖肋拱頂、飛扶壁、修長的束柱,營造出輕盈修長的飛天感。新的框架結構以增加支撐頂部的力量,使整個建筑以直升線條、雄偉的外觀和教堂內空闊空間,常結合鑲著彩色玻璃的長窗,使教堂內產生一種濃厚的宗教氣氛。
飛扶壁,也稱扶拱垛,是一種用來分擔主墻壓力的輔助設施,在羅曼式建筑中即已得到大量運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實心的、被屋頂遮蓋起來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稱為飛扶壁。由于對教堂的高度有了進一步的要求,扶壁的作用和外觀也被大大增強了。亞眠大教堂的扶拱垛有兩道拱壁,以支撐來自推力點上方和下方的推力。沙特爾大教堂用橫向小連拱廊增加其抗力,博韋大教堂則雙進拱橋增加扶拱垛的承受力。有的在扶拱垛上又加裝了尖塔改善平衡。扶拱垛上往往有繁復的裝飾雕刻,輕盈美觀,高聳峭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74208.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