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是俄國1917年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后的重要階段。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由此,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宣告誕生。這次革命導致了1918年至1920年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成立。因為革命發生在俄歷(儒略歷)10月,故稱為“十月革命”。
《四月提綱》:
二月革命后,俄國形成兩個政權并立的局面,即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在國內人民內部有一定的騷動。正當人民不知道何去何從之時,列寧同志從芬蘭回到彼得格勒,對人民作了及時的指導。在1917年4月17日(俄歷四月四日)的塔夫利達宮布爾什維克會議上作《四月提綱》。
《四月提綱》指出俄國當前形勢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向革命的第二階段過渡,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的手中,第二階段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
《四月提綱》為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路線和計劃。
十月革命的特點:
1.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小城市武裝起義擴大到全國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的革命道路。
2.十月革命采用的是武裝暴力奪取政權并取得勝利的形式。
3.它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念,沖破了帝國主義的包圍,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了勝利,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4.十月革命經歷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緊密相聯、急劇發展的不同性質的階段。
十月革命與二月革命的對比:

十月革命爆發的背景:
1.俄國二月革命以后,臨時政府堅持參戰,形式嚴峻;
2.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要求實現社會主義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嚴峻,無產階級革命一觸即發。
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國發起的原因:
1.俄國是帝國主義國家中最薄弱的一環;
2.俄國國內矛盾,特別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矛盾尖銳;
3.一戰對俄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同時激化了社會矛盾。
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
1.1917年4月,列寧發表《四月提綱》,確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
2.1917年7月,在布爾什維克領導的大型示威活動中,臨時政府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變的越發嚴峻;
3.1917年11月,伴隨著阿芙樂爾號上的炮聲,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革命爆發后的次日凌晨,布爾什維克攻占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大本營,十月革命宣告勝利。
阿芙樂爾號:

攻占克里姆林宮: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拿破侖和他的帝國
拿破侖?波拿巴:
拿破侖?波拿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出生在法國科西嘉島,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天才。他多次擊敗保王黨的反撲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衛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他頒布的《民法典》更是成為了后世資本主義國家的立法藍本。他執政期間多次對外擴張,形成了龐大的帝國體系,創造了一系列軍事奇跡。
拿破侖帝國:
法國拿破侖一世統治時期的資產階級軍事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侖為帝國皇帝,稱拿破侖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侖的統治政策:
1.政治上,穩定了政治家局勢;
2.經濟上,改革財政,振興資本主義經濟;
3.法制上,重視法制建設,注意依法治國;
4.科教上,鼓勵科學研究和技術教育。
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的影響:
1.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2.促使法國經濟全面發展,促進法國工業振興;
3.拿破侖政權具有軍事獨裁性質,其后來發動了許多侵略戰爭,給其他國家造成災難。
拿破侖帝國覆滅的原因:
1、國內:
(1)戰爭使帝國經濟和財政陷入困境;
(2)因戰爭而實施的封鎖政策損害了資產階級的利益;
2、國外:
(1)占領區人民的反法的運動;
(2)遠征俄羅斯使帝國大傷元氣;
(3)英國的海上封鎖;
(4)反法聯盟不斷的進攻。
拿破侖:

拿破侖帝國疆域: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美國內戰
《宅地法》:
《宅地法》規定,凡一家之長或年滿21歲、從未參加叛亂之合眾國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并繳納10美元費用后,均可登記領取總數不超過160英畝(1英畝=0.40公頃)宅地,登記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照而成為該項宅地的所有者!墩胤ā愤規定一項折償條款,即如果登記人提出優先購買的申請,可于6個月后,以每英畝1.25美元的價格購買之。這一條款后來被土地投機者所利用。據統計,依據《宅地法》及其補充法令,聯邦政府到1950年有2.5億英畝土地授予移民。
《解放奴隸宣言》:
《解放奴隸宣言》(TheEmancipationProclamation)是份由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張所有美利堅邦聯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對象包含未脫離聯邦的邊境州,以及聯邦掌控下的諸州。此宣言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隸,但實質上強化聯邦軍掌控邦聯的領土后這些黑奴自由的權威性,并為最終廢除全美奴隸制度預先鋪路。
《宅地法》的實施的意義:
1.《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西部墾殖農民的土地要求,確立了小農土地所有制,從而為美國農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它的實施也鼓舞了西部農民反對南部奴隸主的斗爭,遏制了奴隸制種植園向西擴展。而《宅地法》影響最深的是促進了西部的開發。
3.在南北戰爭中,西部農民為聯邦軍隊輸送了半數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糧食,對北方取得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內戰的歷程:
1.原因:
(1)19世紀中期圍繞著奴隸制的存廢問題,南北矛盾激化。
(2)南方不滿共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建立”,挑起內戰。
2.過程:
(1)戰爭的開始: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戰爭爆發。
(2)扭轉戰局的文件:①文件的頒布:1862年《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和《宅地法》的頒布,②內容:《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洲的奴隸制,并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軍隊!墩胤ā返姆钜幎,凡是美國公民,只要交10美元手續費,就可以在美國西部得到一塊土地,連續種5年以上,這塊土地就成為他私人所有。③歷史作用:宣言的發表,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參軍,而法令的發表,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需求。因而兩個法令成為南北戰爭轉折點,北方由防御轉為進攻。
(3)戰爭的結束:1865年,攻占里士滿,南方軍隊投降,內戰結束。
(4)戰爭結果及歷史作用1.結果:北方獲得勝利,美國的統一最終得到維護。
3.歷史作用:美國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講述蓄奴州奴隸的悲慘遭遇??《湯姆叔叔的小屋》:
《湯姆叔叔的小屋》,又譯為《黑奴吁天錄》、《湯姆大伯的小屋》,是美國著名作家斯陀夫人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小說著力刻畫了信仰基督教、具有崇高犧牲精神的黑奴湯姆,在不平等的社會制度下遭受的悲慘命運,借此揭示了奴隸制度的罪惡本質!稖肥迨宓男∥荨芬唤洺霭,立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美國人民的反奴隸制情緒,從而成為導致美國內戰爆發的因素之一。
小說以生動的筆法和語言描繪了19世紀的美國社會,刻畫了許多讓人難以忘懷的人物。心地善良、篤信上帝的湯姆是最重要的一個,他寧肯犧牲自己也不出賣他人,是個殉道者般的英雄人物。此外,聰明好學、有勇有謀的奴隸喬治,活潑野性、自尊愛人的小姑娘托普西,敢作敢為、性格剛烈的凱茜等眾多形象,也都被塑造得栩栩如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76431.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