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中日建交公報》,是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瘯r,兩國政府簽署的一份聯合聲明。中美發表《聯合聲明》后,新任日本首相田中角為了實現自己的競選宣言榮表示充分理解中國政府的“復交三原則”(即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及廢除《中日和約》),中國政府也對此做出積極回應。同年9月25日,田中角榮和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和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訪問中國,會見了毛澤東,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和中國外交部長姬鵬飛等人,商討了兩國恢復邦交、發表聯合聲明及其他事項。9月29日上午,兩國代表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舉行《中日聯合聲明》的簽署儀式,日本的田中角榮、大平正芳和中國的周恩來、姬鵬飛在聲明上用毛筆簽字。
如何看待當今的中日關系:
中日關系的“前天”:“兩千年友好”
中國和日本,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從兩千多年的漢朝就開始友好交往,唐朝是兩國文化的高峰期,既有來到長安的日本留學生,又有高僧鑒真的東渡日本。在古代,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有很大一方面也是對中華文明的巧妙借鑒。“兩千年的友好”使兩國人民長期享受彼此的文化營養和文明成果。
中日關系的“昨天”:“五十年對立”
隨著日本明治維新的開展,軍國主義勢力開始抬頭,日本先后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和1937年侵華戰爭,在中國人民未愈的傷口上,日本軍國主義犯下了滔天罪行,使中國人民飽受痛苦,尤其是南京大屠殺,使兩國人民祖祖輩輩的辛辛苦苦創造的“兩千年友好”的歷史傳統突然斷裂。
中日關系的今天:“時而和平時而對立”
1972年,日本首先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兩國政府簽署了《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了中日關系正;。
1998年11月,江澤民主席對日本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進行的首次正式訪日。
2006年,日本首相不顧中韓人民的反對,參拜供奉著二戰日本戰犯的靖國神社,中日關系開始進入冷淡期。
2006年-2008年,中日兩國領導人開始“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中日關系官方緩和。
2008年5月21日,中國汶川發生地震,日本派出救援隊,中日關系在民間緩和。
2011年,日本地震,中國即時援助,改變了很多日本本土人民對中國的看法。
2013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日關系開始不明朗化。
總結:
1.“兩千年友好”的歷史證明,和平才能共生,和諧就會共贏。
2.“五十年對立”的歷史證明,“斗則兩傷”,對立必然同輸,戰爭一定同敗,甲午戰爭中國失敗,抗日戰爭日本失敗。
3.中日關系直接關系到維護和平國際環境、保持國內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的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在大局面前,人人必須清醒,處處必須理性,一切愛國感情和行為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大局和國家利益。
4.雙贏才是王道。從戰略高度,即從歷史、大局和未來角度看待和處理中日關系是理性的選擇和最佳方式。
田中角榮訪華:

相關初中歷史知識點:中美關系正;
尼克松訪華:
文革后期,中共開始考慮緩和與西方的關系,中美之間展開秘密談判。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來中國訪問于2月28日中美雙方簽訂的友好聲明,內容是:1.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欠纤袊业睦娴;2.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3.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4.任何一方不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和諒解。臺灣問題:中國重申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反對“兩個中國”。美國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堵摵瞎珗蟆返陌l表標志著兩國關系正;M程的開始,為以后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中美關系:
1、建國后----60年代:敵對。
原因:
(1)企圖變中國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國扶植的代理人蔣介石被打倒,親自干涉中國內政。
(2)杜魯門主義和冷戰的影響,敵視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企圖將社會主義政權扼殺在搖籃內。
表現:
(1)1950年發動朝鮮戰爭,意圖與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并且派第七艦隊開到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公然干涉我國內政。
(2)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代表地位,并且實施政治孤立,經濟封鎖,利用臺灣問題搞兩個中國的陰謀。
(3)發動了侵略越南的戰爭,從南面威脅中國。
2、70年代:逐步緩和
原因:
(1)美國方面:美國孤立中國的計劃失敗,美蘇爭霸在70年代美國處于守勢,并且中蘇關系破裂,美國開始考慮改善通中國的關系。
(2)中國方面:蘇聯陳兵北方邊境,構成對中國安全的威脅,美國在亞洲地區屬于戰略收縮和保守的傾向,改善中美關系,對改善中國國際地位,對付蘇聯的威脅,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用作用。
過程:
(1)1971年,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
(2)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雙方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結束了20多年代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3)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的一部分。
尼克松訪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78679.html
相關閱讀: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