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姓方面來看,國家的發展變化最直接的體現在衣食住行的變遷上,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極大提高,從“衣”的方面來說,人們走出了過去千篇一律的“藍海洋綠海洋”,開始追求五顏六色、款式新穎的服飾,追求個性化的表現,甚至品牌效應。從“食”的角度來看,1987年政府發動了“菜籃子工程”。從“住”的方面來說,人民的住房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由普通平房到簡易樓房再到90年代以后國家啟動安居工程,保障中低收入職工的住房福利,人均居住面積逐年增加。從“社會風俗”方面來講,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娛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特別是“五一”“十一”長假,成為人們從事各種休閑活動的黃金周。
衣食住行的變遷:
1.衣的變遷:改革開放前,憑布票供應,色彩和樣式單調,千篇一律的中山裝、解放裝。改革開放后,衣著日益豐富,服飾成為人們顯示風度、展示個性的方式。
2.食的變遷:改革開放前,憑糧票供應,食物匱乏、單調,人們營養不足,有些農村末解決溫飽。改革開放后,不但能“吃飽”,還要講“吃好”,講究營養均衡,粗細搭配。
3. 住的變遷:改革開放前,居住條件較差,多數是茅草房、土坯房、大雜院。改革開放后,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均居住面積擴大,室內裝修和居住環境也有明顯改善。
4. 行的變遷:改革開放前,公交車、自行車是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改革開放后,出租車、私家車開始成為城市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且旅游坐飛機也不稀罕。
5. 用的變遷:改革開放前,主要的高檔消費品是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舊四大件)。改革開放后,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新四大件)在家庭中日益普及。
6. 變遷原因:改革開放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83131.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