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定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l. 擬定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計劃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保護當地生態環境,首先要了解當地生態環境。調查時目標的選取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例如,××河的污染情況調查、××山的綠化情況調查、××對當地環境的影響等。
(2)調查時可進行實地調查,也可以查閱有關資料。到環保部門咨詢等。調查現在的,了解以前的,預測以后的。
(3)就問題展開討論,生態環境的變化與人口數量和人的活動有無關系,有什么關系等。
2. 保護生態環境的計劃
(1)家庭環保
對自家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分裝,并丟在不同環保垃圾箱里,如廢電池、購物袋不亂丟;拒絕一次性消費品;使用無磷的洗衣粉洗衣服。
(2)個人環保
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不隨地吐痰,講究個人衛生;少用或不用洗滌劑,多用肥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用布袋購物,不做影響環境保護的事。
(3)綠化環境
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就是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本著宜喬(木)則喬、宜灌(木)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結合的原則,結合各地的具體情況植樹種草,恢復植被。
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能夠造福當代,蔭及子孫。
3. 改善生態環境的措施保護環境從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幾個方面分析,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
(1)退耕還林還草,建立生態農業。
(2)對工農業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進行綜合治理,減少各種污染。
(3)建設生態城市,減輕城市化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作用。
(4)加強物種引入或入侵的監測,避免物種引入或入侵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5)控制人口增長和結構比例,避免人類對自然資源掠奪式開發與利用的出現。
易錯點:
1. 誤認為為了保護森林,要禁止一切砍伐
完全地禁止砍伐并不是最科學的保護措施,合理砍伐可以促進森林的更新,取得的經濟利益還可以以林養林。所以要有計劃地合理砍伐已經成熟的木材。
2. 誤認為我國人口眾多,耕地越多越好
增加耕地面積,勢必要大量地毀林開荒和陡坡耕種糧食。這樣做會破壞生態環境,從而造成水土流失、環境惡化,進而造成水患。
生活、工作中的低碳經濟
人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關注二氧化碳。因為其濃度的不斷攀升,全球變暖等一系列問題隨之而生,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地表氣溫和二氧化碳的濃度有著直接的對應關系。而溫度的升高,使得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面積土地被淹。海平面每上升1米,就有海拔4米的陸地受威脅。我國13多億人口中,約有8億居住在海拔較低的地區,包括沿海城市。氣候的變化,還易引起洪澇、干旱、饑餓、疾病等災難。正是在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峻挑戰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低碳經濟”的理念。
你關注過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低碳經濟了嗎?
離開房間時把燈關了嗎?
一位清潔工對剮剛討論可持續發展的專家說,請你們離開房間時把燈關了。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周用這個故事說明,發展低碳經濟不能只是夸夸其談,而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比比皆是:一輛每年行程2萬千米的汽車釋放二氧化碳2噸;發動機每燃燒1升燃料,釋放二氧化碳2.5千克;電腦使用一年,間接排放10.5千克二氧化碳;洗衣機間接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7.75千克;用飛機運輸1噸進口水果,飛行里程為1萬千米,排放二氧化碳量為3.2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跡,所以減排人人有責,低碳生活方式應該成為時尚。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帶水杯、隨手關燈、盡量步行等,都能減少碳的排放。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碳補償的方法:捐資給專門機構,用以植樹或其他減排項目,來抵消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區親善大使曾購買238棵樹苗,來抵消她2008年的航空飛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相關初中生物知識點: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人類活動破壞生態環境的實例:
(1)亂砍亂伐
森林遭到嚴重砍伐后,涵養水源的功能消失,會使氣候變得更加惡劣,會導致洪澇、干旱或沙塵暴的發生。由于植被被破壞,動物得以生活的環境遭到破壞,動物將遷居或死亡。
(2)亂不濫殺
受利益的驅使,許多人對野生動物大肆捕殺,導致生物種類大大減少,從而引發了嚴重的蟲害,危害農作物等一系列生態危機。
(3)植物入侵
生物入侵指的是生物隨著商品貿易和人員往來遷移到新的生態環境中.并對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生物入侵的特點是不受時間和國界的限制,并且隨著全球貿易的迅速發展和世界各地人們的頻繁交往而迅速傳播開來。
一百多年前,有人將20多只英國的家兔帶到澳大利亞飼養。在一次火災中兔舍被毀,幸存的家兔流竄到了荒野。由于澳大利亞的氣候適于兔的生存,再加上那里缺少兔的天敵,這些幸存者就以驚人的速度繁殖起來,成了野兔。它們與綿羊爭奪食物,破壞草原植被,給畜牧業造成很大
損失。
近年來,我國南方某些沿海地區,一種原產南美洲的叫作薇甘菊的“植物殺手”悄悄地登陸了,在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的適宜條件下迅速蔓延開來。沒過多久,荔枝樹、香蕉園,以及花木扶疏的美麗丘陵和原野,很快就長滿了薇甘菊。這些入侵者茂密的藤蔓纏繞或覆蓋住當地植物,奪走本應屬于當地植物的陽光和養料,使當地植被受到嚴重破壞。
目前,松材線蟲、濕地松粉蚧、美國白蛾等森林害蟲的入侵,每年危害我國森林的面積達1 50萬公頃。豚草、薇甘菊、紫莖澤蘭、飛機草、大米草、水葫蘆等惡性雜草已在我國部分地區大肆蔓延,對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和農業生產造成破壞。
人類破壞環境的污染物的來源: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知識梳理: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
1.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原來,二氧化碳等氣體就像溫室中的玻璃頂棚一樣,既能使太陽光順暢地透射到大地,又能截留和吸收地表放散出的熱量。這就勢必導致大氣溫度升高,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使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逐漸上升,一些地區的臺風更加頻繁,還有一些地區則更加干旱,最終造成世界各地農作物的減產和多種生物的滅絕。目前,世界各國正在積極研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措施。
2.臭氧層破壞
在地面空氣中的臭氧是一種污染物,對生物有毒害作用,但在大氣層的上部,位于大氣平流層中的臭氧層卻是地球的一個保護層,能阻擋過量的紫外線到達地面。紫外線輻射能被蛋白質和核酸吸收,并破壞蛋白質和核酸的化學鍵,因此對生物有極大的殺傷力,還能引起基因突變。紫外線能使一此氧分子裂變成游離的氧原子,并和另一砦氧分子結合成臭氧(O3),紫外線也可使臭氧裂變成氧氣,在平流層,氧氣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但是近年來,人類的活動正在逐漸破壞著這種平衡,使臭氧的分解過程大于合成過程。導致大氣中臭氧減少和耗竭的物質主要是平流層內超音速飛機排放的大量含氮廢氣以及冰箱和空調使用過程中散發出的氟利昂。臭氧層耗損和臭氧層空洞對人類與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人類皮膚癌和白內障等疾病的發病率提高;人體免疫系統受到抑制等。
3.固體廢棄物的污染
固體廢棄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丟棄的固體物質,如采礦業的廢石、工業的廢渣、廢棄的塑料制品以及生活垃圾。這些固體廢棄物往往含有多種對人體和其他生物健康有害的物質,如果不及時加以利用,長期堆放,越積越多,就會污染生態環境,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4.噪聲污染
噪聲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1)長期在強噪聲中工作,聽力就會下降,甚至造成噪聲性耳聾。
(2)當人的睡眠受到噪聲的干擾時,就不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
(3)噪聲會使人處在緊張狀態,致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甚至誘發胃腸潰瘍和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等疾病。
(4)噪聲會使人心情煩躁,不能集中精力學習和工作,并且容易引發工傷和交通事故。
(5)此外,噪聲還會降低牛的產乳量,使母雞的產蛋量減少并使蛋殼變薄等。
5.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南于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排入水體,使水和底泥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其中的生物組成發生變化,從而降低水體使用價值的現象。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包括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等。
6.士壤污染
為了追求糧食產量,人們大量使用農藥防治蟲害。大量的農藥污染了土壤,一些農藥甚至能在土壤中長期殘留,這些農藥的殘留物還可以通過水的傳遞,將污染擴散到很遠的地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86679.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生物知識點同步:顯微鏡的使用
2013年中考生物神經調節試題歸類(帶答案)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生物期末模擬考試卷
初中生物課教學問題與改進策略
如何分辨真假中國恐龍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