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貴族勢力退回北方草原,分為三部:兀良哈部、韃靼部和瓦剌部,對明北方邊境構成嚴重威脅。兀良哈部較早歸順明朝,而韃靼部和瓦剌部不斷南犯。因此,明太祖指出北方邊境的防御不能忽略,要選將練兵,時刻備戰。明成祖時,進行了十幾年的防御戰爭。
明朝經營東北地區:
1409年,在東北的特林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統轄東北地區。它的轄區西至斡難河,東越海直達庫頁島、北抵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明成祖和明宣宗曾數次派太監亦失哈等人巡視東北地區,安撫各民族,在特林建造了永寧寺,先后立碑兩座,記錄了明朝經營和管理奴兒干都司的史實。
明朝經營蒙古地區:
元朝滅亡后,長期散居于內地的蒙古族人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逐漸和漢人融合。明太祖曾經宣布以“赤子”視之,“有才能者,一體擇用。”漠北草原上的蒙古族分為韃靼,瓦剌等部,各自為政。韃靼和瓦剌威脅著明朝北疆。永樂年間,韃靼和瓦剌首領先后接受明朝的封號;明英宗時,明與瓦剌發生了土木堡之戰,英宗被俘。同年瓦剌大舉進攻北京,被明軍擊敗,后陷入了分裂;明中期,國力衰退,為防止蒙古騎兵南下,修繕長城,加強了邊防駐兵。明后期,韃靼首領俺答汗與明朝修好。明封他為順義王,恢復封貢互市。蒙漢兩族和平友好了數十年。
明朝經營東北地區:
洪武四年,明朝接替了元朝在東北的統治,設遼都指揮使司。后來改為遼東都指揮使司。永樂年間,明先后設置了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
洪武年間,居于黑龍江下游的奴兒干地區歸降,明置奴兒干衛。明成祖時設立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它的轄區西至斡難河,東越海直達庫頁島、北抵外興安嶺,南瀕日本海。明成祖和明宣宗曾數次派太監亦失哈等人巡視東北地區,安撫各民族,在特林建造了永寧寺,先后立碑兩座,記錄了明朝經營和管理奴兒干都司的史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00886.html
相關閱讀: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