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基礎: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的發表,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雅各賓派的措施,雅各賓派統治的結束,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建立,拿破侖戰爭。
思想認識:
通過對法國大革命背景的講述,使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從而對進行社會發展規律的。通過對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推動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步入深入事實的講述,使認識到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史觀的。
培養:
通過引導學生對拿破侖等的功過評價,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全面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引導學生分析拿破侖奪取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
1.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教材從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受阻礙,第三等級反對特權等級,啟蒙思想作了思想動員和理論準備,政府財政危機等方面說明法國的專制統治陷入危機,必然爆發革命。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相比,法國革命既有共性也有個性。這一內容既有利于培養學生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另外,了解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性質及其評價.
2.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和對外戰爭的評價。拿破侖的對內措施使法國擺脫困境,鞏固并發展了大革命的成果。早期對外戰爭沉重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捍衛了大革命的成果,尤其拿破侖統治和對外戰爭對整個歐洲影響深遠.
教學難點:
難點:拿破侖奪取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屬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其經濟基礎是工場手工業。因此資產階級的力量相對弱小。受到沉重打擊的封建勢力拼死抵抗 初中語文,甚至勾結外來勢力反撲。在這種力量對比下,資產階級需要更強有力的人物通過強權來維護其統治,軍事獨裁就成為歷史的必然。至于誰充當了這個角色則是偶然現象。
重點突破方案:
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材解決。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必然性是什么?
2.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相比較,它們的共性是什么?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前三個自然段。這樣使學生的閱讀更有針對性,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提示學生對第一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從經濟、階級關系、意識形態、財政四個方面思考。適當降低難度,符合初三學生的年齡特點。對第二個問題的分析可以將早期資產階級革命的幾個典型代表放在工場手工業這個大環境中去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某種力量的嚴重阻礙是這一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最重要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或外來勢力的壓制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最主要的障礙。
難點突破方案:
拿破侖奪取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歷史唯物辯證法的重要范疇之一。在當今大綜合的形勢下。使學生把歷史史實和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聯系起來,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解釋什么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觀事物聯系和發展中合乎規律的確定不移的趨勢。偶然性則是事物聯系和發展中并非確定的東西。然后讓學生結合法國大革命后,法國的國內外環境分析 拿破侖奪取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教學設計示例
第18課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重點: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是重點。拿破侖的對內措施和對外戰爭的評價。
難點:拿破侖奪取政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2750.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