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興趣是初中學生學好歷史的唯一動力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興趣,在心理學上是指個體以特定的事物、活動及人為對象,所產生的積極的和帶有傾向性、選擇性的態度和情緒。 每一個人在選擇事物的時候,都會對他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優先的和積極的關注,并投之以全部的熱情。而且,他不僅僅關注事物的表面,還會積極的探索得更加深入,并且會因為獲得感興趣方面得知識或參與活動而產生情緒上得滿足。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要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全心投入,樂此不疲,反之,則放在一旁,不予理會。

  一、初中學生歷史學習現狀和原因

  據調查表明,對中國近現代史“很喜歡”的占14。7%,“一般”的占36%,“不喜歡”和未表態的占49。3%。這就是現狀,將近九成的學生不喜歡歷史。這是歷史老師的痛苦!歷史老師抱怨學生不聽,課堂紀律不好,學生上歷史課,有看閑書的,說話的,做其他的作業的,就是沒有聽歷史課的。學生真的不喜歡歷史嗎?不是。很多學生都說喜歡歷史而不喜歡歷史課。筆者也認為,歷史本身是博大精深的,豐富多彩而有趣的,學生不愿意上歷史課,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本來人文學科現在都在困境當中,歷史科也是大環境使然。其實,歷史科的冷遇,英國,美國都遇到過。20世紀60代,英國,美國的歷史教育也出現了全面危機,舉步維艱,雖然現在歷史是兩個大國的核心課程,但是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努力的,而在我國,現在包括歷史在內的人文科學正是困難時期。

  二是歷史這門科從來都是副科(意識上),按當下的說法就是不能產生經濟效益,歷史分數在中考當中分數又很低,況且又是開卷!

  三是歷史教材本身編得就缺乏趣味。比如新航路的開辟,幾大航海家幾經磨難,終于取得巨大的成就,可是書上就只有時間,人物,簡要的路線和貢獻,對于途中的有趣事情一概不提。這樣的教材讀來也確實有點難過,真的沒有什么趣味。

  四是因為課堂太枯燥。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把本來有趣的歷史弄得只有原因,經過,意義,影響等干巴巴的條款,學生當然毫無興趣。

  五是學生自身的心理發展特點。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意志力還在培養的階段,喜歡形象具體的思維而不喜歡抽象的思維,更不喜歡高深的大道理說教。

  二、歷史老師的辦法

  學生不學歷史確實也不能怪學生。但是作為歷史老師來講,既然干了這個,而且要繼續干這個工作,并且希望干好,就要想辦法把學生拉回課堂上來,就要培養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文科學的處境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副科的地位一時半會也改變不了,教材我們已經在用,就先用著,能改變的只有歷史老師本身。

  可以值得欣慰的就是歷史學科既然沒有多大的升學壓力,老師就不必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轉,正好可以來鉆研如何調動學生興趣,只要學生有興趣了,心在課堂上了,那么就可以完成大綱和課標的要求,老師當得也就有勁了,自然歷史學科本身的一些社會意義也就潛移默化的傳給學生了。要堅信:“興趣也是可以培養的”!

  我個人認為,要調動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老師自己要充滿熱情。以前的老話“干一行,愛一行”可以用在歷史老師身上。不管你對這門功課是多么的悲觀,可是它畢竟是工作,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反正認真做是一天,不認真做也是一天,還不如認真點,還可以充實點。而且,老師的情緒是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如果你是消極悲觀,學生很容易感覺的出來,那即使是有興趣的也變得沒有興趣了。

  第二,改變評價體系。分數對學生當然很重要,所以如何評價,或者說如何考,決定了老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單純的試卷考試只能讓老師劃重點,學生背重點,大家都沒有興趣。有一個歷史老師將評價體系從單一的考試改變成7種方式共同來評價,我們可以參考:一是學生課上參與課堂教學的情況占10%,二是完成課堂訓練情況占10%,三是課外活動參與情況占10%,四是期中,期末知識能力測試占40%,五是動手動腦能力綜合測評占10%,六是學生自我評價占10%,七是學生家長的評價占10%。評價體系的改變,教學方法一定會改變。

  第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滿堂灌,一言堂當然應該徹底拋棄掉,而漫無邊際的討論也不可取。課堂教學方式的改變應該遵循這么一些原則:課堂脈絡清晰,教學內容緊扣大綱和教材,學生積極性高,興趣濃厚,整個課堂有張有弛。現在有很多新的教學方式,比如問題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故事會,音樂會等等,我們不用拘泥于某一種方法,而應該靈活應用,只要可以達到調動學生興趣的方法,我們都不妨試一試。不斷試用,不斷總結,就會有適用于自己和學生的最好的方式出現。

  第四,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導入課堂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這個環節甚至是可以決定整堂課的氣氛的。一開始不能吸引學生,那么學生的注意力不在課堂上,你要將它收回來,是要花很大力氣的。所以,應該非常精心的設計導入環節?梢钥犊ぐ旱难葜v導入,可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導入,可以用最新的學生感興趣的新聞導入,可以用一個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導入,甚至可以用肢體語言無聲的導入。比如講初二的《長征》,就可以用錄音機播放電視劇《長征》的歌曲《十送紅軍》這首歌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讓學生每一根神經都活起來,每一個思維的細胞都活起來,再配以合適的提問,就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興趣自然也就上來了。再比如講初三《美國的獨立》,可以用報紙上的新聞,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美國給伊朗的制裁,美國對于朝鮮核試驗的反映,然后提問:美國是現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它處處插手別國事物,推銷美國式的民主,可是當我國已經進入康乾盛世時,地球上還沒有美國,那么,美國是如何誕生的呢?自然引入新課。接下來的環節中,既應該有老師的講解,也應該有同學的參與,當然合適的提問至關重要,那是學生參與和課堂活躍的前提。

  第五,老師對知識的講解不應該僅限于課本上和教參上的內容。還是俗話說得好:教給學生一碗水,老師應該有一桶水。我認為,在眼下知識爆炸的時代,老師應該有一河水,知識的儲存量應該比以前大,而且還應該不斷的更新,歷史老師更應該如此,否則就會被學生問得瞠目結舌。比如我在講十字軍東征時,就被學生提問:十字軍和成吉思汗的軍隊打過仗嗎?我當即愣住,只得告訴他我不知道,下來查了才答復他。下來翻閱了很多資料才終于有了答案,終于回答了這個問題。而且學術上的不同觀點我覺得可以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也多了解一些,這樣也很有趣。比如,拿破侖遠征俄國得失敗原因,他的死亡原因,大革命失敗和陳獨秀的關系,這些學術界的觀點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學生接觸了不同的觀點,也會覺得歷史研究原來也很有意思,對于各種觀點,還可以自己思考甚至考證,自然興趣也有了。

  三、老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緊扣大綱,教材,不能漫無邊際。

  2、要合適提問,不能滿堂都是問題。問題應該有深度,但是學生要有突破口。

  3、介紹史實要嚴肅,準確,如果是引起學生興趣的野史可以有,但是要告訴學生這是正史,這樣學生就不會混淆。

  4、我覺得課堂中要讓學生體會美和歷史發展的脈絡,體現歷史教學的特色。

  總之,如何讓學生回到課堂上來,只能考歷史老師“自救”,只要老師們多想辦法,多交流,這門課一定會受學生大感興趣,有興趣,一切都好辦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34021.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