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澤雄
(
1
)一度,人們都喜歡引用托爾斯泰
的格言:
“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
我自以為能理解托翁
的本意,但就這句話本身,我發現沒有比它更荒謬的了。揣測托翁的意思,他無非是本著一顆俄羅斯
民族的善良靈魂,試圖向潛在的對手或讀者表明:
“
我沒什么了不起,我只是比你更勤奮一些而已。
”
(
2
)這句話的不正確之處在于,它隱瞞了一個重要事實:勤奮較之靈感,是一種更加難得的天賦
。說得更深一點,一個人偶爾獲得一點所謂的創作靈感,并不是件多大的難事(再笨的人偶爾也會說句俏皮話),倒是讓自己持之以恒地進入創作狀態,要困難百倍不止。欲寫作一部《戰爭與和平》,靈感沒有多大用處,勤奮才至關重要。何況,創造心理學
的研究證明,靈感不太容易催生勤奮,勤奮倒可能成為靈感的助產士。通常,一個越能體驗創作之艱難的人,反而越容易筆下生花。
(
3
)但凡偉大的人,無不或多或少地具有一種名叫
“
勤奮
”
的天賦,該天賦是一切其他天賦的前提。人們的失敗,往往不是智商太低或缺乏靈感,而僅僅是因為,他就是勤奮不起來。勤奮是變態家族中最偉大的一種。
——
不必說,文明社會的標志之一是,越來越習慣于將種種變態視為常態,以至
“
變態
”
完全不成其為貶義詞。勤奮是一種最接近升華的變態,每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勤奮者,都是當代社會的苦行僧,只是沒有那身打扮而已,且不會敲開你的門,向你乞討一碗稀粥。
(
4
)生命是尊奉快樂原則的,我們在動物界中知道的勤奮例子,都是由工蜂或螞蟻
之類小玩意提供的。在靈長類動物中,卻罕有聽聞,叢林之王獅子,最為人知曉的性格,恰恰是懶惰成性。我想,有尊嚴的人類應該不好意思拿自己與螞蟻進行比附,何況,螞蟻固然勤奮,卻沒有聽說干出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它的勤奮與驢子推磨有點相似,都帶有周而復始的特性。如果一定要與螞蟻比較,則精神病院里那些將毛衣織了又拆、拆了又織的人,無疑更加合適。托爾斯泰的勤奮,可不能這樣理解。
(
5
)勤奮既然是一種天賦,那么具此天賦的人與不具此天賦的人,都會覺得對方不可理解。我想,愛因斯坦
見到中國人能夠把海量時間消耗在麻將桌上,肯定覺得不可理喻,雖然,他也未必認為自己非常勤奮。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喜歡睡覺。這附帶引出勤奮者另一個特征:凡是在別人眼里非常勤奮的人,自己往往不這么認為。除非他像精通世故又心存仁厚的托爾斯泰那樣,就想著多給別人一點面子
。
(
6
)我們所說的勤奮,既然不是驢子推磨,就表明這種勤奮里,肯定有著讓勤奮者心潮激蕩的內涵。若試著進入勤奮者的內心,我們也許會意外地發現,世界上本無苦行僧,苦行僧之苦,只是局外人的錯覺。說不定,當你覺得實驗室里的科學家不懂得享受之時,他同樣認為麻將桌上的你,已經被麻將囚禁住了,焉有快樂可言。
(
7
)勤奮源自執著,執著來自信念。信念不等于理想,因為理想與幻想有著
“
剪不斷,理還亂
”
的關系,樹立某種遠大的理想,從來不能確保一個人成為偉大的人。如果理想更像是一種小資情調的話,信念則具有中產階級般的殷實。理想是想想也不壞的,信念則除非付諸實施,不然分文不值。一個有信念的人,必然會伴生一種成就它的渴望,于是,勤奮則成了成就信念的最佳方式。一個為了信念而勤奮的人,幾乎必然是快樂的。
(
8
)普魯斯特
的《追憶逝水華》,篇幅驚人地浩繁,這需要何等的勤奮。妙的是,我們發現其中幾乎沒有冗詞贅句,無論整體還是局部,都無一不體現出一種對完美事物的旺盛追求。他對每個字的負責態度,依我看只有鐘表大師用銼刀打磨一個個小齒輪時,才可比擬。這種勤奮,只有結合了身心的陶醉,才能理解。所以,如此勤奮的人,必然是快樂的。
(選文
1438
字。選自《書屋》二??二第十二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34643.html
相關閱讀:《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