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生物研究性學習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生物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初中生物研究性學習

一、研究性學習及現實意義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于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課程是與學科課程迥異的課程形態,其根本特性是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推行研究性學習是現實需要。我國學生雖然智力超群,每每囊括各科的世界奧林匹克競賽冠軍,但這種優勢卻不能在科學研究領域中發揮出來,也就不能轉變成綜合國力,是很可惜的。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從“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考試中心”中走了出來,通過讓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研究”,使學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才干,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和課本里所學不到的知識,培養了許多“可學而不可教的能力”。這樣堅持下去,他們就會逐步養成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喜愛質疑、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和動腦筋、有創意的積極人生態度,這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生積極影響。也說明研究性學習是通過教育提高全體公民的素質和探究能力,使我國突出的智力資源有效地轉變為創造力資源的一種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二、生物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1、選題思路。(1)“正所謂“跳一跳,摘個桃;甜一甜,繼續來”,選題要符合中學生心理特點。初中學生大腦興奮性比較強,思維活躍,對新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興趣,但注意力集中的持久性不夠,因而課題難度要恰當。起點要低,難度要小,要容易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在不同階段研究性學習的要求和目標可以不盡相同,循序漸進。注意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興趣性,既緊扣教材又能聯系社會實際,同時能夠從網絡上查閱到大量有關的信息。(2)選題要盡量利用現有各種資源。如學校的課程資源 社區的資源 家庭中的資源 電視,互聯網等都是可以作為進行研究學習選題的重要資源。(3)選題要有利于課堂教學,把研究性學習作為課堂的延續和發展。要以本學科知識和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緊密的相關生物知識為內容,這樣不但可以深化課本內容,也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如偏離課本太遠,不但對教學幫助不大而且還浪費了許多寶貴時間,使研究性學習成為無本之木。2、課題內容來源。 遵循以上選題思路,課題內容有以下來源:  (1)從教材出發。現行生物教材中就有許多內容適宜開展探索性研究。例如:結合動植物課教學可進行動植物標本采集制作、花卉培養、食用菌培養、小動物飼養等;結合眼睛及視覺形成的知識,可進行“本校學生視力健康狀況調查”;結合血液知識可進行“血型調查”的課題研究;學到“生態平衡”時,引導學生調查本地區解放后至今水質變化,生物資源的數量變化等情況并向學生介紹近來國際國內的環境污染事件對生物和人類帶來的災難情況,認識進行環保的必要性、緊迫性等等。教材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選題的引子。(2)從生活中來。教材中的內容本來就是貼近生活、貼近社會的。從社會和生活中挖掘發現問題,并能為社會分憂解難,服務于社會,乃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例如學校周圍有許多石材廠,同學都能直接感受到對他們生活的影響,我就引導他們進行“石材廠污染調查”;學校這幾大搞綠化,校園植物五花八門,學生經常問老師:“這是什么植物?”由此啟發學生進行了“校園植物分類調查”。當然,很多課題的確立來自學生的觀察,來自于對生活中一些自然現象的不解。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施肥要結合松松土能提高肥效的道理是什么?”、“為什么玉米田間有時會出現一些白化苗?”、“含羞草為什么‘怕羞’?” 、“制泡菜時,為什么壇口密封?”、“變色龍為什么會變色?”等等。 (3)從近幾來各地中考自然科學內容中查找一些比較新穎、綜合性較強的題目,組織學生進行適當探討,尋找知識的脈絡并加以拓展。例如可以進行“廢棄電池造成危害的原因及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破壞分析”;“廢棄電池回收的意義和價值”這種跨學科綜合性較強的課題;例如可以讓學生以沙塵暴為題材,進行多方面探索。三、研究性學習評價應注意的問題1、重結果更要重過程。不能把研究性學習等同于科學發明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其成果也不大可能達到科學發明的水平 ,但通過強調學生的自主參與課題研究 ,鍛煉了學生直覺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也塑造了學生的自信和尊嚴 ,學生逐步形成喜歡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因而研究性學習評價既要重視成果的發表或申請專利或獲獎 ,更要重視學生課題各階段的評價 ,使評價面向每一個學生 ,讓每一個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都得到進步。2、指導與激勵結合。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已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而學生是教育中具有能動作用的主體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要指導學生 ,還需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宏觀的把握課題的研究進展 ,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 ,調整策略和方法 ,與學校家長和社會進行溝通。評價過程要把指導與激勵結合起來 ,對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要進行肯定和贊揚 ,激勵每一個學生與小組其他成員分工合作 ,為小組研究課題進展做出自己的努力。3、知識與能力結合。在其它學科教學中 ,教師同樣可以開展研究性學習 ,培養他們質疑、探究、分類、比較等的能力 ,指導他們設立課題 ,搜集資料 ,分析資料。學生在調查或閱讀資料時 ,就會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自覺將學科知識綜合、分析、判斷 ,極大地提高他們能力素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51018.html

相關閱讀:如何分辨真假中國恐龍蛋
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生物期末模擬考試卷
八年級生物知識點同步:顯微鏡的使用
初中生物課教學問題與改進策略
2013年中考生物神經調節試題歸類(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