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會(節選)
魯迅
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
去拿你的書來。”
他慢慢地說。
這所謂“
書”
,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里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
而且要背出來。
粵有盤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開混茫。
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粵自盤古”
就是“
粵自盤古”
,讀下去,記住它,“
粵自盤古”
呵!“
生于太荒”
呵!…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
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
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
生于太荒”
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
不錯。去罷。”
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1.
從全文看,作者心情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
“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句中的“謹肅”“蹊蹺”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工人的臉色忽然變“謹肅”了?這說明了什么?
3.
文中畫線句的情景,使我們想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讀書的情景,你還記得作者是怎樣描述的嗎?請寫出來。
4.
“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太陽也生得更高了”兩句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
“我”一口氣把書背了下來,且“夢似的就背完了”,這里的“夢”有哪些含義?
6.
文末兩段寫大家高興,而“我”卻覺得“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這里用了怎樣的手法?反映了什么?
參考答案:
1.
高興地“笑著”“跳著”“催”——“忐忑”“擔著心”地強記——夢幻“鐵鉗”的幫助——熱鬧卻“沒有什么大意思”。
2.
恭敬嚴肅;奇怪;因為父親就站在“我”背后;說明了父親的嚴厲,家人、工人都怕他
3.
有念
“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的,有念
“
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
”
的,有念
“
上九潛龍勿用
”
的,有念
“
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
”
的
……4.
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內心的焦急
5.
在無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現幻想“
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它暗示了父親下令強迫背書如夢魘一般讓我討厭6.
對比;含蓄地反映了父親的嚴厲對“我”心靈上的傷害。
17.
選文第①段寫五猖會是“罕逢”的“盛事”和五猖廟的“奇特”,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結尾又寫背書的內容完全“忘卻”,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4
分)
18.
你對文中父親對“我”的教育方式有何評價?(4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7.
用迎神賽會帶來的歡樂同下文被迫背誦《鑒略》造成的壓抑對比。(2
分)批判了封建制家長對兒童的迫害,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的教育制度的腐朽。(2
分)
18.
(4
分)
示例一:
不好。一次千呼萬喚始得來的賽會被父親的不理解和專制攪得索然無味,嚴重地挫傷了孩子幼小的心靈。這種教育方式只會損害兒童學習的積極性。
示例二:好。父親望子成龍,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親近于殘酷的要求是作者日后成才的基礎,我們應該理解父親的教育方式。畢竟,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90164.html
相關閱讀:《水滸傳》經典情節概括
人教版八級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魯濱孫收服星期五”比較閱讀及答案
初二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名著《格列佛游記》主要情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