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60~70年代德意志帝國宰相俾斯麥推行的外交政策。該政策確定統一后德國的主要活動舞臺不是海外而是歐洲大陸,其重點是削弱和孤立法國,阻止其他大國結盟。1873年俾斯麥促成締結俄、奧、德三皇同盟。1879年德奧締結軍事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后,針對俄法組成三國同盟。此后同俄國關系緊張,80年代后期幾啟戰端。1887年締結德俄再保險條約,以使德國避免兩面作戰。對于英國,俾斯麥設法避免沖突,1878年柏林會議上,俾斯麥實際支持英國,阻止俄國取得黑海制海權。80年代末隨著德國帝國主義的興起,德俄矛盾、德英矛盾加深,大陸政策破產,俾斯麥被迫辭職。
世界政策:
世界政策為19世紀90年代后期起德意志帝國的外交政策。隨著實力的膨脹,從謀求歐洲霸權轉變為謀求世界霸權,拋棄“大陸政策”,開始推行“世界政策”。世界政策的主要目標是東亞、非洲和中東。德國在這一政策指導下,德國在整個世界跟英國爭奪。世界政策使英德矛盾變成帝國主義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并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大陸均勢政策:
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含義是英國為了維護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使歐洲大陸的列強彼此牽制和相互爭奪,防止一國稱霸歐洲。實質是由英國操縱歐洲的政治天平,維護英國在歐洲大陸的海外利益,保持英國的海上霸權。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美德迅速發展的原因:
1.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發展科技文化;
2.調整國內工業生產結構,重視發展重工業;
3.對生產關系進行積極的調整,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
4.擁有穩定的政局和統一的市場;
5.充分利用外資(歐洲資本涌入;法國的賠款)
世界主要帝國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特點:
1.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和面積廣袤的殖民地是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軍國家,伴隨著第二次科技革命,英國也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但由于其保守的政策,導致在機械等重工業領域逐漸被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德國趕超,其收入主要依靠對海外殖民地剝削;
2.法國:法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受到比較牢固的封建土地制度影響,形成了以信貸業為主的金融市場,然而在重工業領域,由于投資規模難以形成,在資本主義世界逐漸被拉開差距,法國19世紀后期政局動蕩,也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
3.德國:德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交叉完成了,伴隨著德意志的統一,德國政府積極開展發展經濟的措施,鼓勵發展科技文化事業,重視重工業發展,但德國改革的同時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容克地主階級主張對外擴張,同英法重新瓜分世界;
4.美國: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后,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基本掃除,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之一,美國所在的每周受歐洲大陸影響較小,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機會,重工業,金融業等蓬勃發展,很快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經濟的第一位;
5.日本:日本在19世紀前期被迫打開國門,經歷過明治維新之后,日本大力向西方學習,主張“脫亞入歐”,日本的改革同樣留下了很多封建殘余,伴隨著資本的全球擴張,日本妄圖加入帝國主義的行列,也粉一杯羹,很快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6.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同時,亞歷山大二世進行了一些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改革,俄國的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沙皇制度的腐朽以及改革后留下的大量封建殘余,俄國后期的發展十分緩慢,社會矛盾頻發,俄國是帝國主義中最薄弱的一環。
英法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緩慢的原因:

德意志鐵血首相——俾斯麥
俾斯麥(1815——1898),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被稱為“鐵血首相”。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是普魯士德國容克資產階級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1862年上任時提出“鐵血政策”,并于1866年擊敗奧地利統一德國,1870年擊敗法國使德意志帝國稱霸歐洲大陸。俾斯麥結束了德國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這在歷史上是進步的。但是統一后的德國實力逐漸強大,受“鐵血政策”影響成為世界戰爭的策源地,這是俾斯麥不可推卸的責任。
俾斯麥出生于于1815年一個大容克貴族世家。幼時受過良好教育,曾經在哥廷根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法律、歷史和外語。大學期間,他曾與同學作過27次決斗。畢業后服兵役。俾斯麥體格強壯、個性粗野,為了追求目標可以不擇手段,持現實主義態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領地,經營莊園經濟,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進農具,作物輪種,進行商品生產。1847年,俾斯麥成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851—1858年被任命為普魯士邦駐德意志聯邦代表會的代表,1859年任駐俄公使,1861年改任駐法公使。1862年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極力推行“鐵血政策”,主張通過戰爭,由普魯士統一德國。他相繼發動了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逐步實現了德國統一。1871年俾斯麥出任新成立后的德意志帝國宰相,并受封為公爵。此后的20年間,他權傾朝野。對內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和經濟收益,鎮壓工人運動;對外采取現實主義態度,爭霸歐洲,并向海外積極擴張,他本人成為19世紀下半期歐洲政治舞臺上的風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辭職,回到莊園。1898年去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06693.html
相關閱讀: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