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歷史知識點:強化監察制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推恩令:
漢武帝時頒布的打擊敵方割據勢力的法令。漢武帝于元朔二年(前127年)采納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他諸子都在王國范圍內分到封地,作為候國。這一法令使得封國越分越小,勢力大為削弱,中央集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左官律、附益法:
漢武帝事情繼“推恩令”之后又一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的措施!白蠊俾伞币幎ǎ苍谥T侯王宮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員,并不得進入中央任職。“附益法”規定嚴禁大臣以及地方官員也諸侯王串通一氣,結黨營私,以達到孤立諸侯王的目的。

漢武帝的監察政策:
漢武帝除了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來加強中央集權外,也通過強化監察制度來增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除了諸侯王之外,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各地豪強勢力也大為膨脹。他們利用封建宗法的關系,結成強宗大姓,兼并土地,橫行鄉里,獨霸一方。對于這種豪強勢力,漢武帝采取了限制和打擊政策,一方面繼續推行漢初以來遷徙豪強的辦法,把他們遷到關中,處于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另一方面漢武帝把全國分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名,于每年秋巡行郡國,按“六條問事”的職權,監督郡國。

西漢刺史制度的產生極其演變:
刺史制度是漢武帝在秦朝御史大夫監督郡國基礎上創立的,漢武帝把全國分成13個州,每州設刺史一名,于每年秋巡行郡國,按“六條問事”的職權,監督郡國。
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后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昭宣注重整頓吏治、斷理冤獄,因而對刺史制度格外重視,這在刺史的選拔任用方面尤其突出。這一時期刺史仍然嚴格在六條問事的范圍內行使其監察權,并涌現了一批成績卓異的刺史。他們對整飭吏治,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皇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西漢末期,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東漢末期,刺史逐步地方官化,有的甚至成為地方割據勢力。為了鎮壓眾多的反政府武裝暴動,漢政府不得不加強了地方的實力。在鎮壓暴動的過程中,一些人掌握了地方上的軍權,并且在掌握軍權的基礎上逐漸掌握了地方上的行政權,變成了割據勢力,成為一方之主。有的名號是刺史,有的是州牧,有的是太守,有的是大將軍或其他,但實質是地方割據勢力,至于名號不同,僅僅是一個稱呼而已,沒有實質區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08160.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