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分)
①
位于汶川縣映秀鎮的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紀念館封頂;汶川地震異地安置區首批“農家樂”開業;四川及甘肅隴南地震災區農房基本完成重建,學生提前搬入新校園……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兩周前夕,紛至沓來的重建喜訊報告著災區的新生,彰顯著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偉大力量。
②
700
多天前,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的一場強烈地震,使8
萬多同胞遇難,數十萬人受傷,數千萬人受災,10
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滿目瘡痍。
③
“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黨中央發出了新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戰爭性全國總動員令。“三重建任務爭取兩完成!”全國人民對災區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地震兩過去,遭受重創的災區呈現嶄新面貌,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一個個新村煥發活力,一條條道路穿山越水,一張張面龐重舒笑顏。草長鶯飛的川西大地和隴南、陜南地區生機盎然。
④
“現在,走進四川災區,最漂亮的是農房,最堅固的是學校,最現代的是醫院,最滿意的是群眾。”一名網友的觀感集中表達了人們的評價;“這些項目的集中交付,展示的是跨越千里的援建深情,給予的是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承載的是加快發展的美好希望。”一個重災市領導在對口援建項目交付儀式上的話語代表了災區人民的心聲。
⑤
這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自強不息精神的真實寫照。
汶川特大地震帶給中華民族巨大的痛苦,也把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磨礪得分外鮮明。“汶川不哭,中國加油”“我們都是汶川人”——地震發生后響徹中華大地的吶喊,在災后重建中化作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舉國援建行動。19
個對口援建省市10
萬多名援建人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住板房、啃干糧,戰嚴寒、斗酷暑,以令人驚嘆的建設速度奉獻出讓災區人民放心的優質工程。
⑥
這是中國人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災后重建比搶險救援更為復雜艱巨。它不是物質家園的簡單復制,而是要實現作為災難補償的歷史進步,全面建設更加美好的新生活。震后不到兩個月,國務院發布的恢復重建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尊重自然、尊重規律、尊重科學”的原則。所有城鎮的重建都先編制規劃,再有條不紊地統籌安排、整體推進。曾經被地震蹂躪得支離破碎的映秀鎮中灘堡村,如今已成為融合民族特色與現代風情的旅游小鎮,不但有世界級建筑大師設計的作品,而且集中應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抗震減災科技。所有重建地區都像這里一樣,正在變成人民安居樂業、城鄉共同繁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新家園。
⑦
這是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的艱辛探索。一個充滿智慧的民族總能從災難中學到更多的東西。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國家不僅設立了防災減災日,而且制訂、修訂了災后恢復重建條例、救災條例、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政府以及社會對防災減災工作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后,軍隊12
分鐘后就到達災區,所有轉診傷員無一死亡,7
天后災后重建規劃即啟動,15
天后災區172
所學校全部復課……玉樹抗震救災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再次見證了中國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
⑧
中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特殊的歷史境遇鑄就了中華民族頑強拼搏、自強不息、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偉大民族精神。汶川災后重建奇跡再一次昭示世人:“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中國人民!”
10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3
分)
11
.第五段劃線句中的“這”指代的是什么?(根據③④
兩段概括回答)(3
分)
12
.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彰顯在哪些方面?(3
分)
13
.第七段當中加橫線部分有什么作用?(3
分)
參考答案:
10
.紛至沓來的重建喜訊報告著災區的新生,彰顯著中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偉大力量。
11
.地震災區的快速重建
12
.這是中華民族萬眾一心、自強不息精神的真實寫照,這是中國人民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這是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的艱辛探索。
13
.這是一個事實,舉例證明了“這是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防災減災的艱辛探索”的觀點。(或見證了中國政府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能力不斷增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27237.html
相關閱讀: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