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林峰)
①一個人立身行事,當有底氣支撐。底氣足,則事業興、道路廣。
②與人交往,缺少人緣,這是人氣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
吸引他人。任務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
則推,這是因為才氣不足。遇到困難,需要克服,有人退縮,這是豪氣不足?傊藲、才氣、豪氣構成了做人的底氣。
③底氣決定著一個人的魄力和辦事風格。底氣足,則處事雷厲風行、果斷有力,做人昂揚向上、獨領風騷;底氣不足,則畏畏縮縮、優柔寡斷,讓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軟、流之于俗、毀之于形。因此,做人需要底氣,做事更需要底氣。
④有沒有底氣,取決于有沒有下真工夫、苦工夫、實工夫。一個人博覽群書、知識豐富,而不是頭腦空空,就有底氣;艱苦奮斗、以苦為樂,而不是貪圖安逸,就有底氣;遵規守紀、以身作則,而不是違法違紀,就有底氣;正氣凜然、剛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氣;胸懷全局、順應大勢,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氣。底氣,實質是良好品德的表現,是能力素質的體現,是嚴格自律的彰顯。
⑤底氣從何而來?
⑥底氣從高尚的人品中來。人生在世,德為第一。沒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會失去為人行事的根本,底氣自然缺失。試想,如果做了虧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戰戰兢兢,何談底氣?只有自覺加強人格修養,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利益觀、地位觀,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則必然底氣充盈,行為世范。
⑦底氣從高超的本領中來。“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理論素養、豐富的知識內蘊、成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人不斷前行的底氣支撐。欲增強為人做事的底氣,必長于學習、精于學習。學習不僅是自我的精神追求,更是益氣強能的根本途徑。只有撥冗潛學,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專務于精,并注重學習,做到思考和實踐的有機結合,不斷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才能學富五車,底氣十足。
⑧底氣從高度的自律中來。底氣也是一種氣節,節高則氣壯,節破則氣消。如今,我們面臨的誘惑與日俱增,如果沒有嚴格的自律,一有好處就無所顧忌,心役于名韁利鎖,喪失氣節,自然也會失去底氣。因此,保氣節、增底氣,必潔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覺做到堅持真理不退步,面對矛盾不卻步,把握原則不讓步,無論何時何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懷坦蕩,正義
凜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作不懈的斗爭。如此,“任爾紅塵翻滾,我自清風明月”,心有浩然之氣,底氣自從心生!
⑨總之,做人需要有底氣。一個有底氣的人,才算得上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才能創造美好的人生。
1.
本文的中心論點?
做人當有底氣
2.
底氣從哪里來?選文從3
個方面進行論述,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底氣從高尚的人品中來。
底氣從高超的本領中來。
底氣從高度的自律中來。
3.B
4.
選文第七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道理論證,概括有力的論證了底氣從高超的本領中來。
5.
選文第六、七、八段的順序能調換嗎?為什么?
不能,第5
、6
、7
段與第4
段“底氣,實質是良好品德的表現,是能力素質的體現,是嚴格自律的彰顯”中的‘品德’ 、‘素質’ 、‘自律’相照應,如果調換,就不能照應前文,不能體現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78217.html
相關閱讀: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