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年底,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同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的總統在白俄羅斯的首府明斯克簽約,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建立一個類似英聯邦的架構來取代舊蘇聯。除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以外的其他蘇聯加盟國紛紛響應,離開蘇聯并加入俄羅斯,蘇聯在此時已名存實亡。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最后一項決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就此正式解體。
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出現于二戰后50-60年代的冷戰時期,由美國國會議員杜勒斯在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由于它所進行的過程中并沒有發生戰爭,所以叫"和平演變".西方國家以貸款、貿易、科技等各種手段誘壓東歐國家,促使它們向西方靠攏,向資本主義“和平演變”,“和平演變”對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蘇聯解體的原因:
1.蘇聯是計劃經濟體制,缺乏市場調節機制,經濟欠發達,重工業和輕工業比例失調,而與美國常年進行軍備競賽,軍費開支又異常的龐大。對國內經濟造成沉重的負擔;
2.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滋生大量問題;
3.戈爾巴喬夫不成功的改革,激化了社會矛盾,促使東歐聚變,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4.美國等西方國家采取的“和平演變”方針的作用
蘇聯解體的歷程:
1.原因: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沒有取得成效,反而使政治、經濟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危機進一步加劇,成為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
2.催化劑:1991年,蘇聯發生“8.19,葉利欽掌握國家大權,政權性質發生根本變化,加速了蘇聯的解體。3.標志:1991年12月,俄羅斯等11個原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集合,共同簽署《關于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并發表《阿拉木圖宣言》。1991年,蘇聯宣告解體。
蘇聯解體的影響:
1.社會主義在世界的發展遭到重創;
2.結束了蘇美長達40年的爭霸局面,世界格局發生變化,兩極格局瓦解;
3.蘇聯的瓦解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敲響了警鐘,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功改革積累了經驗。
蘇聯解體時要求獨立的俄羅斯民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0238.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