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遍喿x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文,完成 15 ~ 16 題。 ( 10 分) 《禮記》中有一句頗有點辯證法精神的話: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對于我們的文學藝術創作來說,這個規律是有啟發性的。比如一首樂曲,光 閱讀下文,完成15
~16
題。
(10
分)
《禮記》中有一句頗有點辯證法精神的話:“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對于我們的文學藝術創作來說,這個規律是有啟發性的。比如一首樂曲,光是一股勁兒的快,一股勁兒的緊,從頭到尾都是最強音,那就顯得很單調,沒有什么節奏感了。在《琵琶行》中所描寫的那支曲子,開始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一段,接著有“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的一段,后來又有“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一段,這倒是很合乎一張一弛的規律的,我相信,彈奏起來一定優美動聽,可惜我們誰都沒有聽到過。
一幅畫,也是如此。布景成局,全憑有疏有密;有濃有淡,相間相成,方能錯落有致。只密不疏,則必嫌擁塞。只疏不密,則必嫌空松。只濃不淡,則嫌繁縟。只淡不濃,則嫌單薄。①雖然不同的藝術風格難免各有所偏,②一個作品總有一個作品的基調,③或以強烈見長,④或以柔和取勝,⑤但“單打一”的旋律和筆墨終究是容易使人感到單調的。
推而廣之,寫小說,寫戲劇,甚至寫評論文章,亦無不如此。假如小說中段段都是高潮,那么,高潮就反而不突出了;戲劇中場場都是密鑼緊鼓,讓觀眾的神經拉得像弓弦一般緊,就反而使人家不大想看下去了;文章中句句都加上著重點,主要的論點就反而不明確了。比如《水滸傳》中“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那一回,寫到林沖發現陸虞候來暗害他,特地買了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準備跟他拼個死活,可是作者在這里不肯急轉直下,卻又回過頭來。寫上林沖去看管草料場,在大雪中出門買酒吃那一段比較輕松的筆墨,然后再轉向高潮。我看,這些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閑筆浪墨,沒有它們穿插在其中,就顯不出一張一弛、一起一伏的妙用了。弛,正是為了張;伏,正是為了起。
有些同志不大懂得一張一弛、相間相成的道理,常常主張把作品中、文章中一些乍看起來似乎與主線主題并無直接關聯,而其實與主線主題頗有些內在聯系的所謂“閑筆浪墨”大筆勾銷。他們這樣做,似乎是為了藝術的完整性,實際上倒往往破壞了藝術的完整性。牡丹雖好,還仗綠葉扶持。” 不妨設想一下,假如把綠葉全部去掉,只剩下一朵光禿禿的牡丹花,那還有什么好看呢?
15.
第3
自然段畫線的句子是一個多重復句,第一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①②③④
/


B.
①②③
/
④⑤

C.
①②
/
③④⑤

D.

/
②③④⑤
16.
結合全文,回答以下問題。
(7
分)

第4
自然段在論證過程中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
,這是為了論證
的觀點。

4
分)

第5
自然段中作者引用了“牡丹雖好,還仗綠葉扶持”這句話,“牡丹”比喻




;“綠葉”比喻
(用文中詞語回答)

3
分)
參考答案:
15.

3
分)
A
16.
(7
分)
⑴例證法或事例論證(
1
分)
//
對比論證法或對比法(
1
分)
//
弛,正是為了張;伏,正是為了起。(答案唯一,
2
分)
⑵主線主題(答案唯一,
1
分)
//
“閑筆浪墨”或所謂閑筆浪墨(
2
分)。評分標準:既沒有引號,又沒有“所謂”給
0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6053.html

相關閱讀: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