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毅
生態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
生態”
一詞涉及的范疇和內容也越來越廣,人們常愛用“
生態”
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諧的、生機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
生態”
來修飾。所謂生態美學,其實就是生態學和美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學科。生態美學用審美的眼光審視人類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從審美的情感觀照出發來關懷現實人生,以人和自然環境關系的重構來掃蕩西方自啟蒙以來崇尚“
人是機器”
的觀念所產生的荒誕感。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諧統一的意義上,重新確立了人與自然相互一體的和諧關系,重新賦予自然萬物以倫理的、美學的、宗教的、哲學的意義和價值。
生態美學“
是一種以揚棄與建設為基本品性的美學形態”
,它突破了長期在美學領域居于主導地位的“
人類中心主義”
,轉向“
生態中心主義”
。在生態美學看來,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給人類的寶貴財富,人的職責就是愛護它,欣賞它,利用它,讓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
綻放”
出來。大自然是人類生存之本,它自身處于一種協調狀態,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過對于那些無審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狹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來說,他們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錢,卻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態審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賞以形式的優美出現的春花秋月、蒼松翠柏、風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賞以崇高美形式出現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嶺、狂風暴雨等壯美景象,還能欣賞包含理性精神、體現人性真諦、展現人類思維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只有具備這類審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動自覺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理性而有節制地改造自然,通過勞動實踐創造更高級的“
人化的”
自然美。
生態美學是一種關懷萬物生命存在的美學。早在兩千多前,老子就提醒人類,在這個世界上,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規律來發展,人類應當維護生命自然的和諧狀態。莊子也認為,美并不僅僅是人的專利,天下萬物都有自己的美,這種美就是萬物對自己生命本性的順應或伸張,簡稱“
適性為美”
。莊子主張人要站在不同物種生命本性的立場,追求和維護天下萬物順應各自本性之美的共生共在,達到天人和諧,萬物共榮。
生態美學研究的核心是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的生態審美關系。生態美學不同于過去的傳統美學,它擁有獨特的價值觀和價值立場。它認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實體作為與整體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們的生命價值是均等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力是相同的。人類作為眾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種,并沒有凌駕于其它物種之上,可以對天地萬物任意宰割剝奪的特權。生態美學注重各種生命的關聯,并將生命視為人與自然萬物共有的屬性,從生命間的普遍聯系來強調對生命的肯定。它從自然與人共生共存的關系出發來探究美的內涵,提倡要順應自然,尊重每一個生命,要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天地萬物。 (
節選,有刪改)
12
.下列有關“
生態美學”
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生態美學,是生態學和美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新學科。它用審美的眼光審視人類與生活環境的關系,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諧統一的意義上,重新確立了人與自然相互一體的和諧關系。
B
.生態美學“
是一種以揚棄與建設為基本品性的美學形態”
,它推翻了長期在美學領域居于主導地位的“
人類中心主義”
,樹立了“
生態中心主義”
。
C
.在生態美學看來,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只有具有生態審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動自覺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理性而有節制地改造自然,通過勞動實踐創造更高級的“
人化的”
自然美。
D
.生態美學注重各種生命的關聯,并將生命視為人與自然萬物共有的屬性,從生命間的普遍聯系來強調對生命的肯定。它從自然與人共生共存的關系出發來探究美的內涵,提倡要順應自然,尊重每一個生命,
13
.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人們愛用“
生態”
來定義許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諧的、生機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
生態”
來修飾。“
生態美學”
也應運而生。
B
.生態美學是一種關懷萬物生命存在的美學。早在兩千多前,老子和莊子就提出了對生命萬物本性的維護、順應和伸張?梢姡“
生態美學”
源遠流長。
C
.“
生態中心主義”
區別于“
人類中心主義”
的最大特點在于它強調人類要以愛護、欣賞和利用大自然為自己的職責。
D
.生態美學與傳統美學是有區別的。生態美學強調愛天地萬物,尊重每一個生命,而且注重各種生命的關聯;在探究美的內涵上,是從自然與人共生共存的關系出發的。而傳統美學則與此相反。
14
.與傳統美學相比,生態美學具有哪些特點?(4
分)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2
13
B
D
14
.(4
分,寫出其中2
點,語意相符即可)①
認為生物和實體生命價值是均等的,生存和發展的權力是相同的,是不可分割的;②
強調對生命的肯定,認為生命是人與自然萬物共有的屬性;③
提倡要順應自然,尊重每一個生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04395.html
相關閱讀:《讓有些話穿耳而過》(段奇清)閱讀答案
閱讀議論文《要有點人情味》附答案
閱讀魯先圣的《不能等待的事情》(附答案)
《中國飲食文化蘊含生存之道》閱讀答案
朋友四型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