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1945年5月18日,美國駐蘇聯參贊凱南說:“他們以為戰爭結束了,而戰爭才剛剛開始。”這里的兩個“戰爭”分別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蘇冷戰
C.第二次世界大戰、科索沃戰爭 D.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東戰爭
2.美國推行冷戰政策的表現有( )。
①杜魯門主義出臺,宣稱美國要領導“自由世界”,“遏制共產主義”②以“聯合國”名義直接出兵朝鮮③經濟上實施馬歇爾計劃 ④成立政治軍事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美蘇之間進行了30多年的爭霸,美蘇爭霸的實質是( )。
A.維護不同的社會制度 B.維護各自國家的利益
C.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 D.美國想遏制共產主義,蘇聯想控制資本主義
4.馬小虎同學在學完冷戰內容后,整理筆記如下,請你幫助他找出其中的錯誤( )。
A.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B.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C.方式上:采取一切手段 D.政治上:杜魯門主義出臺
5.(2011.山東泰安)美蘇爭霸的兩極解體的標志是( )。
A.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B,“一超多強”局面的暫時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D.第三世界國家的奮起
6.下面示意圖反映出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趨勢,該趨勢是( )。
A.單極化趨勢 B.兩極對峙趨勢 C.多極化趨勢 D.全球化趨勢
7.(2011.廣東)俄羅斯前總統普京在一次公開場合抨擊美國“幾乎是毫無節制地濫用武力”,并且稱美國所倡導的“單極世界”是不可接受的。這段材料表明( )。
①美國在推行霸權主義政策 ②美國要保持世界霸主地位 ③“兩極”格局仍然存在 ④俄美兩國存在分歧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1999年3月,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一個主權國家南聯盟狂轟濫炸。這就是科索沃戰爭?扑魑謶馉幍谋l表明( )。
①霸權主義威脅著世界和平 ②美國希望建立單極世界③聯合國主導地位受到挑戰 ④多極化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國家利益影響著國際關系的走向,國際關系主導著世界格局的變化。下列各項,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冷戰開始 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形成 ③蘇聯解體 ④兩極格局形成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10. (2011.山東濱州)胡錦濤說:“各國人民共同生活在一個地球村里,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努力……”“地球村”反映了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哪一特點( )。
A.政治多極化 B.區域集團化 C.文化多元化 D.經濟全球化
11.下列不屬于經濟全球化趨勢具體表現的是( )。
A.貿易保護主義盛行 B.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C.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 D.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12.某班同學開展主題探究活動,請三位歷史教師分別作了《冷戰政策與美蘇爭霸》《“一超多強”的形成》《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的專題報告。你認為該班探究活動的主題應是( );
A.二戰后西方主要國家的發展變化 B.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與演變
C.亞非拉國家的獨立與振興 D.二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13. (2011.湖北恩施)世界博覽會是綜合反映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動,科技革命成果得以充分展現,請完善以下表格( )。
A.①珍妮紡紗機②留聲機發電機③生物工程技術
B.①飛機模型 ②電燈泡③納米技術材料
C.①汽車②火車機車 汽船模型③航天火箭模型
D.①洗衣機②內燃機③電子計算機
14.目前,信息技術已作為一門課程進入全國中小學。這與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關的一項技術是 ( )。
A.航天技術 B.原子能 C.生物工程 D.計算機
15. 一個國家要在新的國際格局中處于有利的地位,必須從根本上大力發展( )。
A.軍事實力 B.第三產業 C.高科技 D.工業
16.下列有關文學與繪畫作品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羅曼?羅蘭的作品反映了一個有才華的音樂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遭遇的失敗
B.達利的名作《記憶的永恒》勾畫了一個產生錯覺的痛苦世界
C.德萊塞的小說《美國的悲劇》反映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的破壞
D.畢加索創作的大型油畫《格爾尼卡》控訴了法西斯屠殺無辜平民的血腥罪行
17.右圖是荒誕派戲劇《等待戈多》的劇照,下列關于《等待戈多》說法錯誤的是( )。
A.作者是法國荒誕派劇作家貝克特 B.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
C.反映了當代人的精神危機 D.戈多的出場,終于結束了兩個流浪漢的漫長等待
18.下列關于畢加索的介紹,錯誤的一項是( )。
A.法國著名畫家 B.20世紀初在法國創立了立體派繪畫
C.代表作《格爾尼卡》以德國法西斯的暴行為題材
D.《格爾尼卡》表現了暴行、憤怒和死亡
19.某中學藝術小組決定建立一個繪畫藝術網站,展示現代繪畫藝術的成就。下列各項,你認為能人網頁的是( )。
A.達?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 B.梵高及其《向日葵》
C.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 D.卓別林及其《摩登時代》
20.美國電影業的中心是( )。
A.紐約 B.好萊塢 C.費城 D.華盛頓
二、讀圖簡答題(15分)
21. 20世紀80~90年代,東西方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于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下面是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與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相關的書籍資料,請你結合書籍名稱,完成相關問題。
(1)如果請你為這五本書籍進行分類,你會怎么劃分?請說明理由。(3分)
(2)下面是馬小虎同學提出的一系列問題,請你指出這些問題可以在哪些書籍中得到答案?并說出答案。(10分)
①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一個重要表現是
②美國對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的一個公然挑戰是
③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歐洲的一個重要表現是
④兩極格局的形成與結束的標志性事件分別是
⑤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承受著一定的風險的例證是
(3)面對當今政治格局的形勢,你認為我國應該怎么辦?(2分)
三、探究題(25分)
22.歷史上科技與文化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讓我們沿著科技文化的發展軌跡,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務。(16分)
任務一 梳理知識
(1)第一次工業革命發源于哪國?它的主要標志是什么?(2分)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能源有哪些?舉出它們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的事例各一個。(3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什么?說出這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兩次工業革命的特點。(5分)
任務二 解決問題
(4)用史實闡述下面觀點。(4分)
觀點: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
任務三 思考感悟
(5)人類在充分享受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時,還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問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2分)
23.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決定建立一個現代科技文化成就的網站,以展示現代科技文化的成就。如果你是網站的負責人,請你幫助興趣小組的同學解決以下一系列問題。(9分)
第一步:網站導航設計
第二步:搜集圖片資料
(1)下面是馬小虎同學為導航一“科技成就”搜索的圖片,他想為這些圖片寫簡介,請你幫他解決以下問題:
①這些圖片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1分)
②在這些成就中哪項成就成為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1分)
(2)下面是馬小虎同學搜索到的現代文學藝術的杰出人物圖片,請你幫助馬小虎同學結合導航二、三將這些人物進行分類,并寫出他們的主要作品。(6分)
第三步:請你出謀劃策
(3)關于這個網站的建設,在內容等方面你有什么建設性的意見,請你來出謀劃策。(1分)
第七、八單元測評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
1.B 2.C 3.C
4.C冷戰是采取除武裝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所以C項的說法是錯誤的。
5.A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起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6.C二戰后,世界出現了美蘇冷戰的兩極對峙格局,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暫時出現了“一起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形成。
7.A 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隨之結束,所以③的說法是錯誤的,把含有③的選項排除即得正確答案。
8.D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后,世界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迄今還沒有形成,顯然④的說法是錯誤的,所以正確答案為D項。
9.B一戰后,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形成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二戰后,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冷戰開始。19 49年北約的成立和1955年華約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標志著冷戰和兩極格局的結束。
10.D
11.AB、C、D三項都屬于經濟全球化趨勢具體表現,A項阻礙經濟全球化發展。
12.D《冷戰政策與美蘇爭霸》《“一超多強”的形成》專題屬于二戰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的內容,《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專題屬于二戰后世界經濟格局變化的內容。
13.A 1851年倫敦世博會是在工業革命時期,珍妮紡紗機、火車機車、汽船是這個時期的成就。1908年倫敦世博會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留聲機、發電機、飛機、電燈泡、內燃機是這個時期的成就。1964年紐約世博會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生物工程技術、航天火箭、電子計算機是這個時期的成就,所以正確答案為A項。
14.D
15.C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從而鞏固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所以正確答案為C項。
16.C《蔓國的悲劇》通過克萊德為追逐金錢財勢墮落為蓄意殺人犯的故事,揭露和批判美國生活方式,而不是反映經濟危機對美國的破壞作用。
17.D 18.A
19.D本題給出的限定條件是現代、繪畫作品。據此分析備選項,達?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作品,梵高及其《向日葵》是近代繪畫藝術作品,畢加索及其《格爾尼卡》是現代繪畫藝術作品,卓別林及其《摩登時代》是現代電影藝術作品。
20.B好萊塢是美國電影的代名詞,是美國電影業的中心。
二、讀圖簡答題
21.參考答案:(1)可以按照政治格局和經濟發展趨勢來劃分。政治格局包括圖1、圖4;經濟發展趨勢包括圖2、圖3、圖5。
(2)①《世界貿易組織概論》,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②《科索沃戰爭啟示錄》,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發動科索沃戰爭③《歐盟東擴后經濟一體化》,歐盟的成立及擴大;④《冷戰史》 初中歷史九下第七、八單元測評,兩極格局形成的標志是華約的成立,結束的標志是蘇聯的解體;⑤《亞洲金融危機風云錄》,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亞洲很多國家經濟受到沖擊,進而引發政局動蕩。
(3)應該致力于實現長期、穩定和持續的經濟發展,以求在國際政治格局中占據有利位置。
三、探究題
22.參考答案:(1)英國;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2)電力、石油。電:電燈、電話等;石油:汽車、飛機等。
(3)標志: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空間技術)、生物工程。特點: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科學技術的各領域間相互滲透;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說明:標志全部答出才可得分。特點答出一點得2分,得分不超過4分)
(4)①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蒸汽機的發明,為機器提供了蒸汽動力,推動了機器生產的發展,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②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電成為機器的主要動力,并廣泛用于生活領域,人類進入“電氣時代”。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原子能、電子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突破,極大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社會。④總之,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進而推動社會不斷進步(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說明;按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和三次科技革命的順序進行闡述,缺一點扣1分;答出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和三次科技革命的發明或表現等,都可得分,結論得1分)
(5)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國家要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和鼓勵科技發明;個人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勇于創新。對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自然生態、社會環境等問題決不能忽視,實現可持續發展。
23.參考答案:(1)①第三次科技革命。②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2)分類:文學成就:圖1、圖2、圖3。繪畫成就;圖4。
作品:德萊塞著有《美國的悲劇》,羅曼?羅蘭著有《約翰?克利斯朵夫》,貝克特著有《等待戈多》,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3)此為開放性試題,符合題意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7812.html
相關閱讀: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