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歷史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初中學生的學情決定了教師在備課時依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他們介于小學和高中階段,喜歡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模式,可是現實里呢,為了趕進度或者應付考試,滿堂灌、一言堂是常見的,這樣的課堂不要說學生不喜歡,教師也很容易產生厭倦感,重復重復再重復。隨著2017年高考、中考的全面改革,相信越來越多的同行認識到,理論知識要向高中階段的要求看齊,這樣你在教學中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而教學實踐,還需要采用到小學階段,甚至幼兒園的教學方式,形象直觀。

下面,我結合我剛剛上完的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來談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方面的體會。

一、敢于取舍。不得不承認,課件資源是歷史課非常好用的"幫手",但是在備課過程中,太多的史料涌到您的面前,這個政協的圖片好,這個開國大典的圖片角度真好,這個介紹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的報道也好,等第一遍選完,您會發現這個課件的頁數完全超過課堂40分鐘的容量了,這還是不算學生活動的情況下,看一些公開課,一節課課件都在閃啊閃啊,這樣學生到最后什么也記不住。所以要特別注意課件只是一個工具,要為我所用,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效的刪減增加,突出重難點,而不能被牽著鼻子走。一堂課的課件到底需要多少張幻燈片,沒有一定的要求,客觀上來考慮25頁左右比較正好;面的排版也很有講究,如今市面上有非常多關于PPT排版制作的書籍,大家也可以參考下;字體上最好使用微軟雅黑,大小在36左右,頁面不能太花哨,白底黑字,反之也可,總結一下,反差越大效果越好;圖文并茂,設計精美的課件也容易引發學生的好感。

二、善于取舍。把握和領會課標精神,這樣才能把握好處理教學資源的方向。歷史影像資料種類繁多,長短不一。選什么樣的題材,用什么類型,需要多長時間,都需要斟酌,而不是拿過來就是啦。比如開國大典既有紀錄片資源也有影視資源,一般情況下我會選擇紀錄片資源,百度視頻里搜索下有2~4分鐘左右的開國大典原始素材,歷史紀錄片是我們學習了解歷史的一個重要途徑,它的可貴之處在于真實可信。不少歷史紀錄片重考證,從重要典籍中尋章摘句,引經據典;有的則是當事人的親歷親聞,親口講述;有的則是歷史鏡頭的重現?傃远,我們盡量創造一個相對真實的歷史情境給學生。視頻的長度也要控制,北師大版的一課一般都有三個子目,每個子目都配套視頻的話就要注意控制時間,要精選慎選。比如我找到一個關于開國大典上飛機的紀錄片,但是長度在5分鐘左右,這個就留待別的時間再看了,要善于取舍,扣準教學目標,千萬不要跑題太多。

三、培養學生。歷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學生也就成為必須要研究的課程資源。設計問題

情境,激發學生想象力,例如,長期以來,不斷有一些國家干涉中國內政,策劃和發動西藏叛亂,達賴也出逃國外,進行分裂祖國的活動,

你們對藏獨這件事有何看法?(學生踴躍發言,不強調標準答案,讓他們學會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緊扣熱點時事。)

四、創設教學情境。設計相關問題,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問題的設計要具有層次性,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經過以上步驟的篩選,最終確定本課的史料應用如下:

第一幕: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材料一: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忘,能變則變,不變則忘,全變則強,小變仍忘。——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材料三: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于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于國民!獙O文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1)材料一體現了梁啟超怎樣的主張?它與材料二孫文的主張有何異同?梁啟超、孫文主張實施的結果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答案:體現了梁啟超變法圖存的主張;梁啟超與孫文都主張圖強,但方式不同,梁啟超主張采用變法而孫文主張革命。資產階級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資本主義道路不符合中國國情,在中國行不通。(點評:這兩組材料正好反映了大時代必須變革,通過八年級上冊的學習,學生們初步了解了資產階級無法解救中國,留下一個懸念,為什么說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引出第一屆政協,進行有力的對比,點出新中國是人民當家做主的。

第二幕:莊嚴時刻,開國大典

材料:視頻《開國大典毛澤東的講話》。

學生看過后回答:(1)視頻反映的是什么重大歷史事件的情景?講話者是什么?請根據上面剛學的新內容回答:他為什么說"中國人

民從此站起來了"?(2)簡要列舉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為了使"中國人民站起來"而做出的努力?(寫出大事名稱即可)

答案:(1)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毛澤東;因為《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

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2)參加國民革命;建立紅色割據政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點評:課堂學習一定要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這個題目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要求學生用課本的新知識來回答,視頻讓學生重回歷史現場,感受歷史氛圍,體會當時中國人民的喜悅和激動;第二個問題則回顧舊知識,培養學生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為以后的復習做好準備。)

第三幕:勇往直前,西藏回歸

材料一: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民族團結、民族友好是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西藏自古就是國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太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等為促進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關系作出了重大貢獻。元、明、清時,中央政府都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

材料二: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60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間奇跡。2012年全區生產總值507億元,比1951年增長111.8倍,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長117倍。人均預期壽命由35.5歲增加到67歲,青壯年文盲率由95%除到1.2%。

材料三:極少數"藏獨"分子蓄意制造國家民族分裂,我們要堅持抵制和反對。

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探究下列問題:

⑴唐朝中央政府主要通過哪些方式促進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和親、會盟。

⑵清初,西藏地區與中央政府的聯系更加密切,為有效管轄西藏地區事務,清朝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確立了由中央政府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設駐藏大臣,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

⑶西藏是何時得到和平解放的?標志是什么?1951年5月,標志: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團在北京簽訂《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⑷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說明了什么?對"藏獨"分子蓄意制造國家民族分裂,簡要談談你的認識。

參考答案:只有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西藏特色的發展道路,西藏才會有繁榮、進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堅決維護國家統一,領土完整;堅決反對抵制任務分裂國家的言行和陰謀等。(此題為開放式試題,言之有理即可)(點評:就我校情況而言,學生對于西藏了解的不多,尤其是西藏的農奴制,我之前選好了一個介紹西藏農奴制的視頻,里面有個片段介紹一個農民借了1400磅的糧食,全家努力工作40年之后,反而還欠農奴主200多萬磅的糧食,只好賣身為奴,這個片段學生普遍表示不可思議,無法想象,對于農奴的悲慘地位他們有了心靈上的共鳴,

之后再用圖片對比西藏的過去與現在,配合上述四個環環相扣的問題,學生對于這個知識點有了一定的突破。)

總之,在初中歷史備課過程中或者上完每節課的反思中,都要注意挖掘最符合本課的教學資源,合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將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應用,更加有助于教學三維目標的實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649403.html

相關閱讀:初一歷史知識點總結:赤壁之戰
九年級歷史知識點集錦(下)
古代羅馬-教案設計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能訓練之選擇題及答案一
初一歷史下冊知識點:主要政治制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