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著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樂,不要沉迷于學習進步沒有別*的痛苦中,進步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有足夠的量變才會有質變,沉迷于痛苦不會改變什么。逍遙右腦為你整理了《高二政治暑假作業及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
1.人民網載文指出,正確看待當前的社會形勢,毫不諱言困難和問題的存在,把問題擺在節骨眼上,正是唯物主義的態度和無畏精神。下列說法屬于唯物主義的有()
A.子不語怪、力、亂、神B.天不變,道亦不變
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D.存在即被感知
2.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把世界的本原歸納為“五行”,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這種觀點()
A.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學依據
B.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C.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
D.是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獨立的哲學派別
3.孔子認為,“畏天命”“獲罪于天,無所禱也”。這屬于()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B.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D.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4.莊子曰:“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迸c這一觀點所蘊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精神不是萬能的B.古今異俗,新故異備
C.理在事先,理生萬物D.月圓則虧,水滿則溢
5.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說:“我注意過,即便是那些聲稱‘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們無力改變’的人,在過馬路之前都會左右看”?梢姡ǎ
、俾暦Q者的“言”體現了其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②聲稱者的“行”帶有自發唯物主義的傾向③聲稱者的世界觀與方*是脫節的④唯心主義在理論上是沒有意義的,在實踐上是有危害的
A.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④
6.有哲學家辯言,對于一塊白色而堅硬的石頭,人們可以看得到“白”,但看不到“堅”;可以摸得到“堅”,但摸不到“白”!鞍住辈灰欢ㄊ鞘^的“白”,“堅”也不一定是石頭的“堅”。故“白”與“堅”都是可以獨立于所有白色堅硬的東西而存在的。這一觀點是()
、傥ㄐ闹髁x②唯物主義③形而上學的觀點④辯證的觀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我國成功完成鯉魚全基因組測序,為鯉魚基因組輔助育種研究、優良品種快速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礎。這項研究成果對哲學研究有重要啟示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A.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
B.哲學是關于世界觀與方*的學問
C.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哲學發展,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
D.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與總結
8.鄧小平同志有兩句名言:一句是“摸著石頭過河”,一句是“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也就是說,要具備理論創新的巨大勇氣,敢于走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大膽的向前闖,大膽地去實踐。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是()
A.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B.辯證的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C.繼承性和發展性的統一D.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
9.某年份我國南方普降暴雨,部分地區遭受洪澇災害較為嚴重,許多地區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地質災害。面對災情人們議論紛紛。村民甲說:“這是天意呀,老天爺要懲罰咱們,有啥法子呢?”村民乙說:“天意倒不是天意,倒是今年的辛苦全白費了,荒年已成定局,我們只有自認倒霉啦!”村民丙說:“災害已經發生,這是事實,但人還是有辦法的,夏季損失秋季補,農業損失副業補,要生產自救戰勝災害!
(1)請指出上述三個村民說法分別屬于什么哲學思想。
(2)簡要評析他們對災害的態度。
1---8AADCBACA
9.答案:(1)甲的說法屬于客觀唯心主義的表現,認為神靈主宰一切;乙的說法屬于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表現,形而上學地對待災害,自認倒霉;丙的說法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①唯心主義世界觀從根本上顛倒了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是錯誤的世界觀。要反對迷信、提倡科學,故甲的態度不正確。
、诮味蠈W唯物主義堅持了物質決定意識,但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等局限,使人們在客觀世界面前消極被動,不利于人們積極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故乙的態度太消極。
③辯證唯物主義正確處理了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既從客觀事實、客觀條件出發,又有意識、有目的,創造性地認識和改造世界,因此丙的態度是一種正確態度。
【二】
1.在哲學討論課上,一位同學說“物質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學說“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滅的”。這兩種說法并不矛盾,是因為他們所說的“物質”和“事物”是()
、俪橄笈c具體的關系②普遍與特殊的關系
、劭陀^與客體的關系④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每天都會有新的鹽分進入海水,海水中也會有一些鹽分進入海床沉積層。新注入的鹽分數量與海水里跑掉的鹽分數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鹽度保持穩定。這表明()
、倭孔兪琴|變的必要準備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垤o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④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3.英國詩人雪萊在《無!分幸鞒溃骸敖裉,花兒喜愛歡悅/明天,就會凋謝/我們希望長駐一切/*你,然后飛逸/什么是人間的歡樂/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像閃光一樣短促!毕铝信c詩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B.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C.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D.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
4.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毕铝性娋渲信c此寓意相近的是()
A.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B.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C.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D.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
5.專家指出,暴雨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有關。另外,我國現在處于汛期,是天氣系統非;钴S的時期,暴雨的出現也是季風活動的結果。這表明()
、俾撓凳瞧毡榇嬖诘,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诼撓凳强陀^的,人們無法創造具體的聯系
、凼挛锏倪\動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④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暴雨帶給我們的傷害折射出城市建設思路的嚴重偏差。中國文明實以治水為開端,那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原則只有一個字:導。北京雖在北方,然而查看明清兩代北京城市圖,或許讓人驚訝:城內湖泊與自然河道、人工河道縱橫相連,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這個水系既可儲存寶貴的雨水,也可以排泄多余的洪水。這啟示我們,在城市建設思路上應該堅持()
、傧到y優化的方法②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相結合
、蹆牲c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④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這里的“客觀實在”是指()
A.某一種具體的物質形態B.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D.世界上一切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的總稱
8.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說,世界的本原是水,大地浮于水上,沒有水就沒有萬物。該哲學家所說的作為世界本原的“水”,同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水”是()
A.整體與部分的關系B.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C.主觀與客觀的關系D.意識物質的關系
9.習*在深入貴州黔南州貴定縣甘溪林場,實地考察生態建設和保護情況時強調,要處理好生態建設和林業效益相結合、天然林保護與農民生活的關系問題,國家和各級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要不斷健全,補償規模還要加大?偟膩碇v,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還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把這個關系處理好。
根據所學《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
(1)我們為什么要處理好生態建設和林業效益相結合、天然林保護與農民生活的關系問題?
(2)我們怎樣才能處理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關系?
1---8ABBDDABB
9.答案:(1)①自然界是物質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追求林業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須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
②事物運動的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追求林業效益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否則要受到規律的懲罰。
(2)①尊重自然界的客觀性和生態運動的客觀規律。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象,使人們免受其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181347.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