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湖南省益陽市第十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益陽市第十七中學2013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理科政治試卷(問卷)時量:90分鐘 滿分:100分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所有答案必須用2B鉛筆填涂在答題卡上)1、穿梭在都市的大街小巷,打量著身邊來往的人與物,享受著都市的文明生活,這身邊的一切,都是一種潛在的文化。這說明( )A、文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B、文化與世界相伴而行,是自然形成的C、文化與文明是同一的 D、文化是一種潛在的精神生活2、臺灣果農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餅中,使之有雙重口味,并別出心裁地將其取名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該商品推向市場后受到消費者熱捧。這體現了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B、文化創新決定這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總能推動經濟的發展 D、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第十屆中國藝術節將于年在山東舉行。為此,山東將組建山東劇院聯盟。發揮新建場館作用,通過各種方式讓人民群眾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其原因在于A、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 B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相互促進C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相對穩定性D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黃梅戲,舊稱采茶調或采茶戲,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黃梅一帶的采茶歌。其后又借鑒吸收了青陽腔和徽調的音樂、表演和劇目,開始演出“本戲”。后以安慶為中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成為安徽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和全國知名的大劇種。黃梅戲等地方戲曲在當代的真正繁榮,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傳統劇目的挖掘和翻新上,劇種的活力還應體現在進入當代題材時仍然充滿自信,綻放出奪目的光彩。這給我們的啟示是A.文化創新應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實現內容和形式上的不斷創新B.對待傳統文化應懷著敬畏的心理,保持其獨立與完整C.文化創新應堅持聯系的觀點,實現東西方文化的結合D.對待傳統文化應堅持發展的觀點,任其隨時代發展自生自滅2011年2月15日,當日為農歷正月十三,在杭州孔廟舉行主題為“穿漢服誦讀《弟子規》”的迎元宵活動。80名青少年和成年人統一身穿漢服、提燈籠結對邁入孔廟,集體誦讀《弟子規》等經典詩詞選段,感受中國傳統文化魅力。下列對于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系說法正確的A、正確對待傳統文化,首先是繼承,其次是發展B、對傳統文化應辯證地繼承C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D、只要繼承了傳統文化必定能實現發展2011年,國家旅游局推出“中華文化游”主題旅游年活動,主要圍繞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將中國的旅游資源推向世界。這一活動有利于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豐富中國傳統文化基本內涵增強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進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借鑒 A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中國人的飲食有“東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別,在飲食上的差別反映出中華文化的()A.差異性 B.民族性 C.區域性  D.包容性中國古代,人們在農業生產中,根據月亮的運行規律而制定的歷法就叫陰歷,即夏歷,從夏朝就開始用,4000年后的今天,中國人過的仍然是陰歷年,不管是大陸,還是港、澳、臺。這著重說明的是傳統文化的:()A.相對穩定性B.民族性C.與進俱進D.一成不變今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全國2.2億中小學生將繼續通過收看視頻節目的方式,共上《開學第一課》,并以主題班會的輔助形式,思考“我們應該怎樣愛國”。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愛國主義()①是中華民族精神核心②是我國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可以直接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富強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是具體的A. B、②③C、 ①③D、 ②④17、成語“耳濡目染”表達的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的( )A、潛移默化的特點 B、深遠持久的特點 C、相對獨立性的特點 D、差異性的特點18、在古代中國,人們把理想的社會稱為“大同”社會。追求“大同”,曾是一些理想家畢生奮斗的目標。孫中山“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就帶有明顯的“大同”痕跡。從“大同”到“天下為公”屬于傳統文化繼承中的________繼承( ) A、傳統習俗 B、傳統建筑 C、傳統文藝 D、傳統思想19、探訪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那些曾經與中華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華文明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得益于( )A.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B.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傳承性C.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 D.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20、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過“洋節”,而中國的傳統節日卻備受冷落,有識之士對此深表憂慮。熱衷于過“洋節”、冷落本民族傳統節日的現象( )A.是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文化交流的必然結果 B.不利于繼承弘揚民族精神與增強民族凝聚力C.是國際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的結果D.反映了西方先進文化逐步代替中國落后文化的趨勢21、“烽火狼煙”“晨鐘暮鼓”“驛寄梅花”“鴻雁傳書”,從這些古語中,我們能夠看到( )①文化傳播有多種媒介和多種手段 ②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媒介才能實現 ③大眾傳媒能夠完全超越時空局限 ④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2、下列關于文化與經濟,政治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文化是基礎,政治和經濟是文化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C、一定的政治、經濟由一定的文化所決定 D、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與政治互不相關23、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 )①世界觀  ②人生觀 、蹆r值觀 、馨l展觀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4、韓愈《師說》中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斌w現了()A、思想運動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B、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C文化具有繼承性 D、科學技術進步推動了文化的進步 十七屆三中全會的報告指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關于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能動性活動B、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C教育能使人們獲得既有的文化財富D、教育在人類文化傳承中的作用將越來越小2009年7月11日至12日,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在長沙隆重舉行。論壇形成的“共同建議”揭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在兩岸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強調了文化和民族認同是凝聚兩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兩岸形成“共同建議”說明()A.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B.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C.中華民族精神植根于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D.中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點下列名言不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A、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B、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C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 D、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使用了“軟實力”概念!败泴嵙Α笔峭瑖臆娛隆⒔洕α康冉M成的“硬實力”相區別的一個概念。一般認為,“軟實力”是指精神力量,是包括文化、制度、價值觀念等所謂的軟件要素表現出來的能力。強調“軟實力”是看到了A、國家軍事力在綜合國力中已不重要B、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C文化軟實力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D、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重要性湖南省益陽市第十七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99292.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