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一中2012級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段考試政治試題(文科)命題:趙旺龍 審核:郭棟梁 第Ⅰ卷為選擇題,共56分;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共44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共56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下圖呈現了漢字“母”的歷史演變過程。這一過程啟示我們 ( )①文化的形成離不開人類的生活 ②漢字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③漢字是中華文化傳承的載體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完全得益于漢字的延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某些發達國家借助跨國公司,通過向世界各國輸出產品、以產品為載體的文化和附加條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軟征服”,以達到影響或改變其他國家國民價值觀的目的。該材料告訴我們 (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②世界多極化發展充滿了矛盾斗爭③必須警惕國際交往中的文化霸權主義 ④跨國公司促進了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不讀書,窮者窮根難斷,寓者富不長久。讀書是個人家庭和國家的希望。我們要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切切實實地使廣大群眾的整體素質有一個質的飛躍。下列關于文化的作用和意義,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B.文化能使一個國家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文化作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4.歌劇《木蘭詩篇》是我國藝術家創作的一部優秀作品。該劇吸納歐洲歌劇藝術的表現手段,融入中國戲曲的表演形式,謳歌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在國內外獲得高度評價。這表明 ( )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競爭促進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發展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發展的關鍵 D. 東西方藝術都應當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5.人們在長期的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禮、茶藝、茶道和茶理等在內的獨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發展不斷豐富著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一朵奇葩。這說明 ( )①文化引導和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③人民群眾是文化創造和發展的主體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構成中華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徐悲鴻的《八駿圖》以中國的水墨為主要表現手段,參用西方的透視方法,用筆剛健有力;畢加索的《斗�!匪浦袊膶懸猱嫞霉P奔放灑脫。以下選項最符合題意的是 ( ) 《八駿圖》 《斗�!� A....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D.現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發展的部分,切合主題③事例中反映社會實踐為文化創新提供資源和條件的部分,切合主題④事例沒有體現社會實踐的變化推動文化創新,不切合主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志,展現在CCTV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10.中國的舞龍、西班牙的斗牛、巴西的桑巴舞等表明文化的表現形式具有 ( ) ①民族性②多樣性 ③交融性 ④獨特性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1.“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韻味傳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 ( ) A.包容廣納B.推陳出新 C.博大精深D.源遠流長12.我國探月活動的成功,可以說是以科學技術的成就續寫傳統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話。這種滲透在科技探索活動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結 ( ) ①凝聚著自信自尊,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②體現著與時俱進,是進行科學技術探索的主要精神動機 ③蘊涵著美好憧憬,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奮發有為 ④充溢著浩然正氣,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3.“正能量”原為物理術語,經過網絡、報紙等媒體的傳播,現在已成為社會的流行語,被廣泛使用。這一現象表明 ( )①大眾傳媒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②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③文化市場的自發性需要加強管理和引導 ④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 ③④14.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下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思想的語句是 ( ) ①已而立人己欲而達人。(《論) 天地與我生而萬物與我為 (《》) ③萬物并育而不并行不。 (《中德不憂者不能懷遠不大者 (《衡》)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15.“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強弱是動態的、可以浮動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卻是自己國家永遠的一張王牌,尤其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這段話的合理內涵有 (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文化有頑強的生命力 ③傳統文化不因時而變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促進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華文化以華夏為號,炎黃為旗,陰陽為道,中庸為德,龍鳳為圖,漢字為記,凸顯了中華民族的鮮明特征。這表明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歷史最悠久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標志 具有獨特的內容和形式具有時代性的基本特征A.B. C. D.23.“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文化多樣性”、“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內在聯系是 ( ) 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文化多樣性統一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利于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③尊重文化多樣性不能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④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關鍵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A.①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4.25.26.當前,文化市場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的同時,也出現了娛樂化低俗化的傾向。針對這種現象,在文化消費時我們應當①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②選擇個性新潮的文化價值取向③發展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審美品位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天機?富春山居圖》本該是一部有“史”可依的電影,但特工、奪寶、時裝、鬼怪、、抗日等元素的詭異混搭,讓觀影者瘋狂吐槽,齊稱“毀三觀”。這啟示文藝工作者( )藝術創作要尊重客觀事實文化創新要敢于大膽想象藝術創作要提倡百花齊放文化創新要堅持群眾觀點A.B. C. D.28.高鐵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在廣州喝早茶,到長沙聽笑話,再到武漢賞櫻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饃,下午到嵩山看少林。這說明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①改變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們的文化交流③更新文化的傳播方式 ④擴展人們的文化視野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閱讀材料,回答問。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說明《舌尖上的中國》受到廣泛贊譽的原因。(10分)30.閱讀材料,回答問。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創新”有關知識,說明《中國好聲音》獲得觀眾追捧,創造巨大商業價值對文化企業經營的啟示。(10分)3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在春秋時期,古人就提出“和實生物, 同則不繼”(《國語?鄭語》),“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荀子?王制)>);倡導“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將“和”作為解決國與國之間沖突的原則,主張“協和萬邦” (《尚書?堯典》)。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談談如何讓傳統“貴和”思想在今天得到世界各國的理解和贊賞。(10分)32.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材料一: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文化產業最發達的國家,其產值目前已經占到GDP 的31%;英國文化產業平均發展速度是經濟增長的兩倍,每年的出口額達80 億英鎊; 日本文化產業的盈利已超過汽車工業盈利。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在對外文化貿易方面存在巨大逆差。來自政府文化部門和專業公司的一系列數據表明,中外文化產品的進出口逆差至少是10∶1 。 甘肅省天水市一中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學段段考(期中)政治(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0699.html
相關閱讀: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