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唐山市宏文中學2013—2014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二政治期中考試卷一、單項選擇題(共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是(   ) ? A.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決定 B.方法論決定世界觀,世界觀體現方法論  C.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D.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影響,相互決定2.下列關于哲學.世界觀.具體知識之間聯系的正確說法是(  。〢.哲學是世界觀和具體知識的統一 B.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C.哲學就是科學的世界觀和具體知識  D.哲學決定世界觀,世界觀決定具體知識3.下列關于哲學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哲學是關于方法論的科學B.哲學是人們對于整個世界的根本觀點  C.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 D.哲學是對社會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边\用所學知識,回答4-5題  4.恩格斯的上述論斷指出了( )A.一切唯物主義的基本問題B.唯物主義的正確性和唯心主義的荒謬性C.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5.之所以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作為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因為它是( ) ? A.唯物主義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B.唯心主義者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 ? C.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根本標志 D.所有哲學必然遇到而且必須首先回答的問題  6.下列說法正確反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的是(   )  A.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謝則神滅”  C.神靈天意決定著社會的變化 D.“物是觀念的集合”  7.富貴在天,生死由命這是屬于(?    ) ? A.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8.“西氣東輸”工程是根據我國資源分布不均,各地發展不平衡所做出的重大能源調配政策。它蘊含的哲理是(   。 .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B.唯心主義的新表現  C.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認識總是不斷升華的  9.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把二者有機統一起來,這種方法屬于(  。 .辯證唯物主義 B.客觀唯心主義  C.主觀唯心主義 D.機械唯物主義  10.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式是(    )  A.形而上學唯心主義和辯正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  C.徹底唯心主義和不徹底唯心主義 D.自然唯心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  1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B.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  C.康德的《自然史和天體論》 D.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的空想社會主義  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 A.任何哲學都可以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  B.哲學的產生與當時時代的經濟.政治有著密切的關系  C.哲學作為社會變革的先導,可以對社會經濟.政治發展起著決定作用  D.任何哲學都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13.下列對“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認識不正確的是(   ? ) ? A.哲學具有時代性 B.哲學都是自己時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任何哲學都是精神上的精華D.哲學屬于精神的范疇  14.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不足之外主要在于(?    ) ? A.把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等同于哲學的物質概念 B.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等同于物質  C. 夸大了意識的能動作用 D.否定了意識能反作用物質 中國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時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睋嘶卮鸬18題.  15.下列說法,與王守仁的觀點相一致的是(?    ) ? ①我思故我在 ②氣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  、苄未鎰t神存,形謝則神滅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觀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③⑤⑥  16.李洪志及其法輪功組織宣稱,世界末日就要來臨,對此,現代科學和政府都無能為力,只有李洪志及其法輪功才能拯救人類。從哲學上看,這些言論(   ) 、偈桥c唯物主義根本對立的唯心主義 ②是與無神論根本對立的有神論 、鄯裾J了事物運動的規律性 ④是對未來的一種預測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識,才有了地球”“沒有地球哪有我們的意識呢”這兩種觀點( ? ) ? ①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 ②第一種屬客觀唯心主義思想 、鄣诙N屬于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④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18.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  A.細胞學說         B.英國古典哲學        C.德國古典哲學       D.自然科學  19.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實現了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是人類認識發展結出的豐美碩果。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    )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有機結合     B.唯物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有機結合  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有機結合      D.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   20、辯證唯物論認為運動是 ( ) A、物質的承擔者 B、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的變化C、物體的位置移動 D、事物的顯著變動21、某同學在學校感到自卑,影響了生活和學習。老師開導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會產生消極情緒,我們要善于挖掘自身優勢與潛力,積極體驗成功。該同學根據老師的指導,經過不斷努力,逐漸找回了自信。這告訴我們 ( ) A、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決定著自卑向自信的轉化 B、人們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C、調動意識的自覺選擇性是解決矛盾的重要條件 D、世界觀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體驗22、“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边@句話主要表明( )A、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B、物質世界是運動、變化的 C、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 D、事物是普遍聯系的23、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指出:“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這在哲學上表達了( )①運動和靜止都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②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緩慢不顯著的運功③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④靜止和運動是相互滲透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4、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下列體現了客觀實在性的有 ( ) ①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議 ②2010年上海世博會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 ④科學發展觀 ⑤學校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25、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開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擴散。我國借助國際力量組織攻關,在短時間內成功研制出甲型HIN1流感的快速診斷方法。這表明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B、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解開自然之謎C、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規律D、在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中,意識起著促進作用26、“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運動的!边@說明 ( ) A、運動是絕對的、有條件的和永恒的 B、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和無條件的 C、靜止是相對的、無條件的和暫時的 D、靜止是不存在的27、亞洲有一種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長達幾千米,人們幾乎看不到它的生長,第6年雨水到來時,它鉆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長到30米高。這種現象反映了 (   ) A.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B.只要發生量變,就有質的飛躍 C.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D.認識事物要從整體與部分的統一28、荀子說過,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這句話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 A.世界是永恒發展的 B.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C.規律具有普遍性 D.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29、“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编嵃鍢虻倪@句話蘊涵的道理是 (   ) 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B.意識活動具有客觀實在性 C.意識活動具有生動形象性 D.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30、正確表述運動、靜止、條件之間關系的是(  )A.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事物都處于相對靜止狀態,即特殊的運動狀態B.對某一事物來說,運動并不一定是無條件的C.對某一事物來說,靜止并不一定是有條件的D.在一定條件下,任何事物都處于運動狀態31、下列選項中屬于規律的一組是(  )①月亮繞地球轉 ②新陳代謝 ③大雁冬天南飛春天北來 ④生物體的自然選擇,適者生存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變化 ⑥商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⑦水往低處流⑧蘋果落地 ⑨市場商品的價格時漲時落 ⑩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A.①②⑨ B.③④⑧ C.⑦⑧⑩ D.②④⑥⑩32、下列關于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有(河北省唐山市宏文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06806.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