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一中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文科政治試卷命題人:王江第Ⅰ卷 (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60分)1.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①中共十八大在北京舉行、2015年我國經濟工作堅持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鄣30屆夏季奧運會在倫敦舉行、苄蕾p《中國好聲音》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冼星海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等名曲,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表明A.人們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C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實踐同步D.文化創造的主體是知識分子.福州三坊七巷傳承了榕城的歷史文化的內涵、人杰地靈,她承載著地方歷史人文的鮮活記憶。福州市舉行多次關于“文中、畫中、歌中、影中”的三坊七巷活動,同時用文化優勢帶動經濟發展,工藝品業、旅游業、房地產等行業蓬勃發展,由此可見( )A.文化B.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C.文化走商業化道路才有生命力D.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政府的中心工作.清理了野蠻的混沌,心靈才會蕩起純凈的清波;掃除了愚昧的灰塵,思想才會綻放美麗的花朵。可見( )A.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B.民族文化有精華與糟粕之分C.應該提供多種類型、多種風格的文化產品 D.要積極主動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睆奈幕瘜θ说挠绊懡嵌瓤,列典故和成語體現的道理與之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遷、诙δ咳尽、蹡|施效顰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7、讀書能使人更好地認識自己。當內心浮躁時,拿出冰心的一本散文集,你會覺得原來自己可以如此平靜;當內心彷徨時,拿出魯迅的一本雜文選,你會覺得整個人都屬于正義,內心充滿堅定。這表明( )①人創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谖幕瘜θ说挠绊懮钸h持久、蹆炐阄幕梢栽鰪娙说木窳α俊、芪幕瘜θ说挠绊懯欠e極的、有形的A.①② B.③④C. ①③ D.②④.在知識經濟時代,有人把國家區分為“腦袋國家”和“軀干國家”,“腦袋國家”通過生產和輸出知識產權支配“軀干國家”,“軀干國家”受“腦袋國家”的控制與盤剝。上述材料對我們的啟示是( )要把文化創新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和目標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要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 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決定 A. B.C. D.9.祖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如果我們自己不開發,不使其形成具有特色的產業,就會被別的國家開發利用,反過來向我國出口!痘咎m》《功夫熊貓》就是典型的例子。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發展文化貿易,積極引進國外文化產品B.充分開發我國文化資源,提升民族文化競爭力C.樹立文化品牌意識,保護好本民族文化D.拒絕一切外來文化,維護我國文化安全1.中秋、清明、端午等中國傳統節日被確定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樣做有利于( )①繼承傳統文化,復興優秀傳統民俗②給現代社會的人們帶來新的樂趣 ③加強國民的民族認同,表達中華民族的民族情感④使人們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2.長期以來,盡管西方消費者通過印有“中國制造”標簽的商品而不斷地接觸中國,但是中國的文化形象在他們眼中始終模糊不清。絕大多數西方人通過媒體感知的中國形象與事實之間的距離可謂天差地別。這啟示人們要進行( )A.文化創新 B.文化繼承與發展 C.文化交流與傳播 D.文化要與經濟相交融150多年來,一些重大發明,如照明、通信、汽車等技術,都是在世博會上面世后才逐漸轉化為主流產業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是因為( )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傳播與交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C.文化的交流與借鑒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D.現代大眾傳媒超越時空的強大功能加速了文化傳播15、1861年,法國大文豪雨果在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劫掠,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 ,另一個叫英國。法蘭西帝國從這次勝利中獲得了一半贓物,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夠擺脫重負,清洗罪惡,把這些財物歸還被劫的中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春晚舞臺上,蒙古族的《吉祥頌》、回族的《數花》、壯族的《美麗的姑娘》等節目,向我們展現了一幅“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民族畫卷。這表明( )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和穩定性 中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A. B. C. D. A、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能夠因時而變 B、傳統文化對人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C、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具有認同感 D、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18.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變革與創新都是在既有文化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離開傳統、割斷血脈,就會迷失方向喪失根本。不朽的文藝經典往往既滲透著歷史的積淀,又蘊涵著時代的理想;既延續著傳統的特點,又創新著新穎的內容和形式。材料表明( )①文化的創新和發展是以繼承為基礎的、谥挥胁粩鄤撔,傳統文化才能歷久彌新充滿活力、垡磳ξ幕瘡凸胖髁x、芤磳γ褡逄摕o主義和封閉主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沒有底蘊的開放是瓦解,沒有原則的包容是妥協,沒有揚棄的繼承是退化”。這一觀點啟示我們,在文化發展過程中①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的內涵②對于傳統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發揚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④學習和借鑒外來文化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詩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畫卷,讓人流連忘返。在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5次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作為唯一的中國項目申遺成功。該文化景觀申遺成功,是因為它①蘊涵著民族文化的魅力?②能夠展現中華文化的獨特性③能夠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④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資源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在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科協聯合主辦的“中國古代發明創造文物展”上,絲綢、青銅、造紙印刷、瓷器首次集體亮相。專家表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不能代表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提出絲綢、青銅、造紙印刷、瓷器應為“新四大發明”。對中國的四大發明無論如何界定,它們都能反映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對中國文化發展都產生了一定影響。就文化傳承而言,材料說明( )A.思想運動往往成為社會變革的先導B.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C.社會制度的更替是文化變革的決定力量D.思想運動是文化變革的決定力量.圓明園的皇家廟會、琉璃廠的筆墨紙硯、大柵欄的百年老號、大觀園里游紅樓賞民俗……一場場具有特色的廟會在兔年春節開啟,廟會如今漸漸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體味中華文化的途徑之一。這表明( )A.文化通過傳播得以創新B.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C.中華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個性與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中華文化雖歷盡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始終顯示出頑強生命力和無限魅力,除其蘊含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外,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華文化( )A.是提升我國國際地位的重要途徑和源泉 B.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C.具有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D.比其他民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6.為將儒家禮儀中的優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務中,江蘇某公交公司編印《公交論語》供職工學習,并精選《論語》經典名句掛在公交車廂內,打造公交車廂文化,以提高服務質量,陶冶市民修養,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為主題寫一篇新聞報道,你認為最合適的關鍵詞是A.文化影響 道德修養 文化建設B.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C.色彩斑瀾 尊重差異 文化創新D.和睦相處 文化融合 文化競爭力.“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卑噙@句詩主要體現出( )A.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B.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C.中華民族愛好和平D.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二、非選擇題.為響應黨的十八大關于建設文化強國的號召,迎接2015年12月“全民讀書月”,山東省圖書館以“喜慶十八大,相約十藝節”為主題,開展系列讀書活動,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激發了廣大市民的讀書熱情,提升了市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形成了全社會“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文明風尚。運用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知識,說明開展“全民讀書月”系列活動的意義。32、莫言獲獎感言:“我的故鄉和我的文學是緊密相關的!蹦哉f:“高密有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等民間藝術。民間藝術、民間文化伴隨著我成長,我從小耳濡目染這些文化元素,當我拿起筆來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這些民間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我的小說,也影響甚至決定了我的作品的藝術風格!蹦栽谛≌f創作中顯示出了駕馭語言的卓越才能,他運用大量充滿了想象力并且總是違背常規的比喻與通感等修辭手法,在語言的層面上形成了一種瑰麗神奇的特點!都t高粱》為奪諾獎埋下26年伏筆,有關《紅高粱》,值得述及的還有這部小說在寫作上的新穎之處。莫言曾較深地受到美國作家?思{和拉美作家馬爾克斯的影響,從他們那里大膽借鑒了意識流小說的時空表現手法和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情節結構方式,他在《紅高粱》中幾乎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時空順序與情甘肅省民樂一中2015-2016學年高二第一學期期中考試政治(文)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79314.html
相關閱讀: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