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我們的中華文化練習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單項:
B 1、在中華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事件是
A.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 B. 秦的統一促進了統一的民族化的發展
C. 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隋唐時期吸納外化
B 2、作為中華化“遠流長”的見證最有說服力的是
①學藝術 ②漢字 ③史學典籍 ④科學技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華化之所以遠流長,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開放性 B. 多樣性 C. 包容性 D. 區域性
A 4、中華民族 代代相傳,綿延不斷的重要明標識是
A. 統一的漢字 B. 相同的服飾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規范
D 5、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史是
A.《史記》 B.《戰國策》 C.《資治通鑒》 D.《春秋》
C 6、中華化中最能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學技術 B. 園林藝術 C. 學藝術 D. 天歷法
B 7、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突出特點是
A. 多樣性、復雜性 B. 實用性、整體性 C. 開放性、多樣性 D. 多樣性、實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化遺產名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被稱為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生態工程”的是
A. 靈渠 B. 大運河 C. 萬里長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遼闊的中華大地,由于歷史傳統,地理環境、經濟狀況,風俗習慣及語言等諸方面的差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區域化,地處華東的是
A. 吳越化 B. 中原化 C. 荊楚化 D. 滇黔化
B 10、我國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詩,屬于藏族民族學的是
A. 《荷馬史詩》 B. 《格薩爾王傳》 C. 《江格爾》 D. 《瑪納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與交流,英語在中國的普及范圍越越大,漢字拉丁化的傾向也尤為嚴重。王蒙沉痛地說:“遺失了中國的傳統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盲!睋嘶卮11--12題。
C 11、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與交流,英語在中國的普及范圍越越大,漢字拉丁化的傾向也尤為嚴重。對這一現象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普及英語是對外開放和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②漢字拉丁化是尊重化的多樣性的具體表現 ③尊重化多樣性,首先應尊重本民族的化 ④在對外化交流中引進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針對上述現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說:“遺失了中國的傳統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盲!边@是因為
A.漢字是一種象形字 B.漢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C.每個漢字都蘊藏著豐富的化內涵
D.漢字是中華明的重要標識,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國力,組織全國數百名優秀學者,用十余年的時間編纂《四庫全書》。它涵蓋了十八世紀中期以前中國化基本典籍,不僅是中華化的瑰寶,更是世界化史上的奇觀!端膸烊珪纷C明了
A.中華化博大精深、遠流長
B.各民族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化
C.中國古代科技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D.中華化能夠求同存異、兼容并蓄
A 14、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昂投煌狈从沉酥腥A化具有的特點是
A.包容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C 15、“水性使人通”、“性使人塞”,從化特點的角度看,這兩句話反映了
A.化的遠流長 B.化的博大精深 C.化的區域特征 D.化的包容性
A 16、中華化中的學藝術在世界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因為中華化中的學藝術具有
①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②豐富而絢麗的內涵
③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④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17、以下關于我國科學技術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
A.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 B.近代以,逐步趕上了世界的先進水平
C.我國古代的科技沒有實用性,傳播到國外后,才起到作用,如火藥、指南針等
D.對整個人類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 方草原化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華化的寶庫。蒼穹、草原、氈包、駿馬、牧歌構成了一道奇麗的化風景線,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生存模式和化體系,展現了人類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非凡創造力,同時也為人們了解人類化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和中華化的豐富內涵提供了開闊的視野。據此回答18-19題。
A 18、北方草原化的形 成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華化的寶庫。這表明
A.各具特色的地方化使中華化絢麗多彩 B.草原化使中華化遠流長
C.北方化主要是指草原化 D.北方草原化最富有地方特色
C 19、蒼穹、草原、氈包、駿馬、牧歌構成了一道奇麗的化風景線,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生存模式和化體系,展現了人類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非凡創造力。這主要體現了
①不同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不 同地域的化特色 ②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榮是中華生態觀的重要理念 ③化多樣性就是指地域化的多樣性 ④社會實踐是化創造的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0、“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韻味傳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中華化的
A.包容廣納 B.推陳出新 C.博大精深 D.遠流長
A 21、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入正月十五傳統節慶活動中,從而形成我國元宵節觀燈習俗。這表明
①開放與交流有利于促進化的發展 ②元宵觀燈體現了中國傳統化的兼容性 ③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的習俗取代了中國原有的元宵節 ④中華化起于西域佛教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22、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化“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為后世所傳播,被統治者所借鑒
B、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多 C、化具有繼承性
D、佛教從印度傳到中 國,并被本土化
C 23、中華化遠流長,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①中華化像其他民族一樣,因外族入侵而中斷、湮滅 ②漢字的演變與使用 ③史書典籍的傳承 ④中華化與其他化之間求同存異、兼容并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24、有一首歌中唱到:“最愛寫的字是方塊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胺綁K字”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字。關于漢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華民族進入明時代的標志 ②中華明的重要標識
③中華化的基本載體 ④中華化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A、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C 25、作為中華化遠流長的見證,最有說服力的是
①字 ②史 學典籍 ③郵票 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C 26、中華化中的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中華化
A.遠流長 B.世界至尊 C.博大精深 D.居于世界前列
C 27、中國人的飲食有“東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別,在飲食上的差別反映出中華化的
A .差異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B 28、2008年2月,《咬嚼字》雜志公布的一份統計結果不能不讓人對漢字的規范化使用擔憂:2006年某電視臺春節晚會 ,出現了28處漢字使用錯誤,平均每十分鐘就出現1次差錯。我們之所以重視漢字的規范化使用,是因為  
A.漢字記載了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B.漢字使用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中華明的傳承 
C.漢字內涵豐富    D.漢字是中華明的重要標識
B 29、優秀的化是沒有國界的。中國 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以眾為師,以各國人民為師,不斷學習和創造的過程。漢朝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經,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都帶回了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化。這體現了
A.中華化遠流長 B.中華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華化一脈相傳 D.繼承性是中華化的最大優點  
C 30、2008年3月20日 ,深港澳臺少兒化藝術夏令營正式開營,140名自深港澳臺的中小學生在深圳進行為期六天的化之旅。孩子們分別到中華民俗化村、深圳博物館、南書城等地參觀交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之所以開展上述活動是因為
A;囆g素質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的前提  
B.中華化博大精深,遠流長  
C.感悟遠流長的中華化,有助于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D.豐富學生暑期生活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
二、簡析題:
31、材料一:經專家鑒定:六千多年前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就是漢字的雛形。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化,大部分是用漢字紀錄下、流傳后世的。漢字的正式字從甲骨開始。按演變順序,其主要字體有:甲骨、金、篆書、隸書、楷書。此外,還有兩種輔助性字體,即草書和行書。 
材料二:相傳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設置史官。這使他們能夠把大量的事實記載下!
結合化生活有關知識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華化什么特點?試加以說明!
答:共同反映了中華化遠流長,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化遠流長的見證。
①字是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數千年,漢字為書寫中華化,傳承中華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字的發明,使人類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明時代。漢字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明的重要標識! 
②是中華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相傳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歷朝歷代都設置史官。他們大都終身世襲,所以能夠將大量的史實記載下,將豐富的史料積累起。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中國古代檔案珍藏特種郵票記錄了中華字的字體發展演變,傳承了中華明,是中華化遠流長、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出現上述特點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義?
答:①中華化之所以遠流長,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并蓄”,是指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這種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化的認同、對外域化的理解。

32、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出自維吾爾族人民,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遼史》、《金史》和《宋史》是許多少數民族史學家參加編寫的。杰出的滿族大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在世界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孜族的《瑪納斯》被譽為氣勢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詩。維吾爾族的《福樂智慧》和彝族的《阿詩瑪》也是譽滿中外的敘事詩。同時,早在唐朝,白族張勝溫繪出的梵畫長卷,長達十丈,共有628個菩薩像,工細生動,輝煌精致,光彩奪目,是我國古代繪畫精品。
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化發展的什么特點或道理?
答:(1)中華化的包容性。(或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2)①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化和諧相處;中國古代思想家各有所尊,互不相害;在中國古代,各種宗教可以并行流傳,這些都體現了中華化能與其他化和諧相處并在求同存異中得以發展。
②所謂“兼收 并蓄”就是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化的積極成分。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吸收,各民族化的相互融合,本土宗教化和外宗教化的交融會通,體現了中華化在兼收并蓄中得以發展。

33、“科學技術是化的基本載體,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是中華明的重要標識!边@個觀點對嗎?請分析。
答:(1)認為“科學技術是化的基本載體”是錯誤 的。字才是化的基本載體,它記載了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字的發明,使人類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明時代。數千年,漢字這種獨具特色的“方塊字”,為書寫中華化、傳承中華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認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是中華明的重要標識”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茖W技術是一個民族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科學技術僅是中華化的一個部分,而且古代科技知識中的很大部 分也是通過漢字流傳后世的。漢字化更是中華明的重要標識。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流傳后世的,漢字成為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綿延不絕的重要明標識。

34、材料一: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養吾之浩然正氣”,這些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續至今。今天,我們社會仍然倡導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維護社會治安。
材料二 :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學方面的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的小說,都為人類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材料三:據獻記載,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原始社會時期,黃帝的樂官就到新疆“取竹”, 制造出12根律管。這雖然是古老的傳說,但在新石器時代,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已有了音樂化的交流,隋唐時期是中國音樂化發展的高峰時期,但是流行的多部樂曲中大多是少數民族的音樂。今天,我們吸收了外的各種音樂的精華,創作出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
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說明中華化的特征的?
答: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兩千多年不斷發展而延續不斷,這說明了中華化的遠流長。材料二提到中華化在多個方面對世界的貢獻,說明中華化的博大精深。

(2)結合材料三,理解中華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答:①中華化之所以遠流長,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②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化和諧相處,材料的“流行的多部樂曲中大多是少數民族的音樂”正體現了這一點。
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化中 的積極成分,這體現在“吸收了外的各種音樂的精華,創作出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中。
④這種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化的認同、對外與化的理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423.html

相關閱讀: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
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