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
A 1.隨著經濟的發展,化越越滲透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飯講求“飲食化”,穿衣講求“服飾化”,住房講求“建筑化”,出行講求“旅游化”。這說明
①人們的生活已離不開化 ②化現象豐富多彩
③人們對化的追求越越高 ④沒有化人們已經無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 2.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 高速公路”,化現象無時不在。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化現象滲透在社會發展歷程中 B.化現象無處不在
C.圖騰崇拜屬于原始的化現象 D.化現象存在于人類社會中
“蒼潤高逸,秀出東南”的廬,是一座千古化名。據此回答3~4題。
C 3.東晉畫家顧愷之創作的《廬圖》,以藝術形式形象地展現了廬的自然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藝術是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B.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C.廬的自然美也是一種化 D.《廬圖》的創作屬于化活動
C 4.廬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該地正傾力打造“宗教名”品牌,積極將宗教化與旅游結合起,開辟極具特色的宗教化圣地游。這表明
A.在宗教化圣地,人人都應該參加宗教活動
B.與旅游相結合的宗教活動都屬于正常的宗教活動
C.化資可以轉化為經濟資 D.宗教思想是先進的化
C 5.偉大詩人雪萊說:偉大的詩篇即永遠噴出智慧和歡欣之水的噴泉。
A.經濟、政治決定化,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
B.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C.化塑造著人,優秀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D.化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廣度和深度
在豐富多彩、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處處可以體味到化。據此回答6~7題。
B 6.從化的看,化是
A.在人們頭腦中主觀自主 的 B.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C.人們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D.前人通過書本傳承下的
C 7.在下列現象中,屬于化現象的是
A.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幫農民生產致富
B.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C.游客在云南麗江觀賞《麗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
D.黃秀美的自然風光
校訓作為學校規定的對學生具有指導意義的詞語,體現著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據此回答8~9題。
C 8.清華大學的校訓是:“厚德載物,自強不息”,這是一種 化。
A.社區 B.都市 C.校園 D.民族
D 9.清華大學的校訓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能促進社會化牛產力的發展 B.能促進人們參與政治生活能力的提高
C.會極大地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D.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認識到化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化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運用所學知識回答10~13題。
A 10.21世紀,經濟全球化趨勢將進一步擴大,勢必引發世界各國的化交流、碰撞和磨合。人們將愈愈強烈地感受到:化就是一種經濟,化就是明天的經濟;瘜⒋筇げ降剡M人市場,經濟性將成為化產業的基本性質之一。這表明,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擴大
A.化與經濟相交融的特點更加突出
B.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C.化將逐漸取代經濟在綜合國力中的基礎地位
D.經濟對化的制約將更加嚴重
D 11.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之所以要堅持化與經濟協調發展,這主要是因為
①化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技術條件 ②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越重要 ③經濟建設的發展,需要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的人才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④化產業的迅速崛起和化消費的日益豐富,在現代經濟的總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12.化產業是以精神產品為基礎的產業,對自然資和環境不構成威脅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化產品價值還具有增值效應,如果開發得當,往往可以產生很大的投入產出比,化產業是具有極大可持續發展潛力的產業?梢,我們當代化發展走產業的發展道路是
A.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B.實現民族振興的根本保證
C.增強綜合國力的惟一途徑 D.化產業迅速崛起的表現
A 13.在下列現象中,不利于化產業的發展的有
①化與經濟、化與商品、化與消費、化與市場嚴重分離 ②重視化的政治效益和社會效益,忽視或否認化的經濟效益 ③以經濟效益為惟一目標,以市場調節為手段發展化產業 ④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化經濟和化產業的發展規律,使當代化沿著產業化方向發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根據最新的關于各國綜合國力的測評,我們已經排在了第六位。這是一個之不易的數字。綜合國力,是指一個國家在經濟、政治、科技、化、教育、體育、衛生等方面的綜合水平,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在某一個時期的綜合競爭力以及發展的概況?梢哉f,它如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衡量自己建設改革發展得失的標準,每一次名次的改變都牽系著億萬人的奮斗。據此回答14~16題。
B 14.綜合國力的最大特點就在于經濟、政治、化、外交、資等各種要素的有機統一.其中 和 是基礎, 是重要標志。
A.經濟、政治、科技 B.經濟、科技、化
C.經濟、科技、政治 D.經濟、化、科技
C 15.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越圍繞人才知識的競爭展開。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主導地位。這種發展格局表明
A.綜合國力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B.世界各國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C.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D.處于弱勢地位的國家不可能增強綜合國力
A 16.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較量,我國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
①把化建設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 設的重要戰略任務 ②牢牢把握先進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③實施“科技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 ④充分發揮我國人口數量優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17.據報載,當中國年輕人熱衷于過“洋節”的時候,傳聞亞洲某國卻要向聯合國教科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化遺產,因此有關專家強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國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作為民族化的載體,體現了
①社會化和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化的傳承和發展
③化記載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遷 ④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A.①②③ B.①② C. ③④ D.②③④
A 18.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化消費的比重越越大,出現了一些過度 消費和化素質低俗化的傾向。對此,我們應當
①提倡適度消費,反對過度消費 ②倡導積極向上的健康化
③樹立科學的消費觀 ④減少化消費支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C 19.2007年中央“一號件”把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看作是增強我國產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其素質
A.體現了化是第一生產力 B.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C.是增強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
D.是為了鞏固產業的基礎地位
B 20.化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一些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 化傳播手段,大肆鼓吹其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發展中國家的民族傳統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這給我國的啟示是
A.既要開展不同化問的交流,又要繼承和發揚我國的民族傳統化
B.對外開放的同時,還要堅決抵御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的化侵略
C.世界正在一體化,化間的滲透和交流是不可阻擋的趨勢
D.西方價值觀的傳播不利于實現世界和平與發展
D 21.創造優秀的精神化產品是理論出版和藝工作者的重要任務,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是精神產品生產的主要目的。這說明
A.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B.化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的
C.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D.人創造了化,化也在塑造著人
把化作為戰略資,是國際社會的共識。我國很多地方都出現“爭奪”化資的現象。據此回答22~23題。
C 22.梁祝故事在我國的浙江、河南、甘肅、安徽、東、江蘇等lO多個省、市廣為流傳。國家郵政局發行《民間傳說——梁伯與祝英臺》特種郵票時,眾多省、市都認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發地,因此紛紛要求舉辦郵票首發式。材料表明
A.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 B.市場經濟具有滯后性
C.化是重要的經濟資 D.舉辦郵票首發式就能拉動經濟發展
B 23.經過嚴密的史料考證和實地勘察,國家郵政局確定寧波為首發式主會場。并在浙江省的杭州、上虞,河南省的駐馬店,江蘇省的宜興,東省的濟寧等5個城市同時舉行首發式。國家郵政局舉辦郵票首發式屬于
A.政治活動 B.化活動 C.經濟活動 D.社會共同活動
化是人類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經濟全球化雖對各國民族化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但不可能消除化的多樣性。據此回答24~25題。
B 24.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各有不同的民族傳統節日。傳統節日作為民族化的載體,它表明民族化具有
A.共同風俗習慣 B.共同心理素質 C.共同經濟生活 D .共同節日傳統
D 25.對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有人認為過于繁瑣,應該革除;也有人認為,正是包餃子、吃粽子、飲菊花酒等習俗才構成了中華民族節日化,有必要通過立法加以保護并發揚光大?梢
A.中國的傳統節日習俗,是一種積極的、健康向上的優秀化
B.保護了傳統節日習俗,就保護了中國傳統化
C.看輕中國傳 統節日的人,就會看不到我國傳統化的優秀之處
D.價值觀影響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評價
D 26、每當中華民族處于重大困難的當頭,中華化的力量就會突顯出。在外寇入侵時中華民族就會團結一致,用血肉筑起新的長城。在遭受巨大洪澇災害或“非典”時,中華民族就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并最終奪取勝利。這表明
A、化是人所創造的 B、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C、化力量決定綜合國力
D、化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A 27、現代的商業競爭,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化和智力的競爭?系禄阅軌蜷_遍全球,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們對其 他國家的化和消費心理有著深入的研究。他們每在一個國家開辦連鎖業務前,都會對這個國家的風俗習慣作一番深入的調查論證,而且還會聘請一些了解這個國家的人作為管理人員和顧問?系禄赃@樣做,是因為
A.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化和消費心理
B.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 C.不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消費水平不同
D.對一國化背景的了解和尊重程度,決定著企業的經濟效益
A 28、“石頭上刻著名人名言,石頭是物質的,但表現的是精神內容!睂@句話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B 化就是刻在石頭上的名人名言
C 物質活動和精神活動是分開的,兩者互不影響 D 化就是人類創造的產品
D 29、“同一個世界,同一 個夢想”,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一誕生,就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這一口號是全世界人民對和平與繁榮的期盼,也將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一定的影響。這表明
A.優秀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B.化能夠促進社會的發展
C.世界的化將取代各國的民族化 D.化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D 30、進入2005年以,《人民日報》以固定的版面,中央電視臺每天以固定的時段播放《永遠的豐碑》,眾多的媒體努力為人們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化氛圍。從化生活的角度看,這是因為
①化是對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②化對人的影響自于特定的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化活動 ③報紙和電視是人們化生活的物質載體 ④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二、簡析題:
31、美國前總統布什在1992年9月的《美國復興日程 》計劃中提出:“我們的政治和經濟聯系由于美國化對全世界的吸引力而得到補充。這是一種新的我們可以利用的軟力量!被ぷ鞯奶厥庾饔镁驮谟诓扇Ψ较猜剺芬姷姆绞竭M行交流,用潛移默化、使人容易接受的方式征服對方。正如古代哲學家老子所言,這是“以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堅”,往往能夠起到政治、經濟手段難以達到的作用。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正如《孫子兵法》所言,是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
如何理解“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這對當前提高我國綜合國力有何啟示?
答:(1)化對人有重要影響,化能塑造人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的化素養的核心標志,對人的活動起支配作用。不同化的影響,可使人們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念,產生不同的行為活動。所以,化的征服是人心的征服,人心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2)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化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越突出。我們應該大力發展面向世界、面向未、面向現代的科學的、民族的、大眾的社會主義先進化,提升我國化的國際競爭力,加強國際化交流,抵制腐朽化的影響和西方價值觀念的侵蝕,防止國外化侵略,維護我國化安全。
32、當今世界,各種思想 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甚至相互滲透、相互對抗。特別是西方某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化上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對世界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包括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不斷進行化侵略,推行他們的價值觀和民主發展模式,企圖用它們的化統治世界,實現其獨霸世界,建立單極世界的政治野心。這不僅引起了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警惕,甚至連美國的盟國也憂心忡忡。法國朝野內外紛紛指出:“自美國的化潮流,正在威脅法國的電影和音樂行業,以至整個法國的化生活”,“如此下去,我們的子孫將不再是歐洲人!
(1)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威脅和考驗?
答:我們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
(2)化在國際競爭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答: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诰C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越突出;牧α浚钌钊坭T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
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主導地位。
(3)我國應怎樣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答: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33、有關調查表明,中國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由1995年的51.7%下降到2000年的39.3%,農村居民恩格爾 系數由1995年的58.6%下降到1999年52.5%。2000年全國人均非基本生活必需品支出1425.33元,占消費支出比重的29.8%,其中化娛樂消費支出增長23培,教育消費支出增長20倍。據國家統計局預測,中國居民未的家庭收入的支出中,子女教育支出將占31.6%,化娛樂支出將占14.7%,自我發展消費支出將占有22.9%。
(1)近年,人們的生活消費有什么變化?
答:化消費增長。
(2)這種變化說明了什么?
答:(1)化消費的增長反映了人們精神化需要的增強。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既有物質方面的需要,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本身又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它總是以社會生產的發展為前提,從簡單向復雜、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展。在現階段,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隨著科技與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命健康有了基本的保障。在物質生活需要能夠得到較好滿足的情況下,人們越越注重精神需要的滿足,越越對豐富多彩的化生活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2)人們化消費的增長也反映了人們精神化需要的日益豐富;M的增長不僅表現為化消費在人們消費支出中的比例不斷提高,而且表現在人們化消費活動的形式日趨 豐富多樣。如讀書看報、上網沖浪、看電影電視、參加音樂茶座、外出旅游觀光等,現在都已經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消費活動;钊找娉蔀槿藗兩鐣畹囊粋重要組成部分。
34、云南,是一個化富礦。亞洲大陸與東南亞半島的交界處,橫斷脈蜿蜒屹立,6條大河奔流不息,造就了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全球矚目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26個民族世居于此,“會說話的就會唱歌,會走路的就會跳舞”,各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表達方式,豐富多彩的民族化高度濃縮在這一區域,產生了風華絕代的孔雀舞、代表中國當代美術水準的“云南畫派”、被視為“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的洞經音樂……權威資料記載,云南已收集到各民族民間歌曲2萬多首,舞蹈6 718套,戲劇2 OOO多個,器樂200多種,敘事長詩50多部;記錄著工匠們的心血和靈性的木雕、黑陶、斑銅、扎染,色彩斑斕的民族服飾,無不表現出潛在的巨大經濟價值。不少專家認為,化產業是一個帶動性很強的“健康產業”,相對于礦產等資的不可再生,化產業是越開發越豐富,且附加值高、無污染的產業。目前,僅麗江市化產業的經營商家 就已達到l 000多個,從業人員1萬多人,總收人從幾年前3 000多萬元上升到近2億元,提供的稅收占當年財政收人的10%。
(1)云南省發展化產業的成功實踐說明了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答:①化具有地域之別。云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多民族聚居的悠久歷史造就了云南豐富多彩的民族化。
②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云南充分利用化資優勢發展化產業,用經濟眼光審視和開發云南的化資、走化產業強省之路,在進一步繁榮了民族化的同時,逐步將豐富的民族化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化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
(2)請你為當地化產業的發展提幾條合理化的建議。
答:①政府應高度重視并大力支持化產業的發展,在財政、稅收、工商、投融資、土地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為化產業的發展提供社會管理和服務。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的同時,也應加強對化產業的管理,確保其正確的發展方向。
②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投資化產業,用市場化手段進行化產品的生產和開發、化產業人才的培訓和使用。
③社會廣泛參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或支持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性化活動。
④立足本地資實際,以旅游化產業、體育化產業或民俗化產業為載體,打造知名的化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實施品牌帶動戰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2931.html
相關閱讀:高二政治下冊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基礎復習訓練題(含答案)
我們的民族精神參考答案
湖北省黃岡市2015-2016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政治)
江蘇省濱海中學2013-201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理)試卷
2014年高二政治下冊期中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