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
1、知識目標
◇識記 :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
(2)兩大社會基本矛盾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什么
◇理解: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關系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分析:
(1)聯系社會實際,說明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
(2)聯系我國調整生產關系的實際,說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3)分析社會現實,說明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
2、能力目標:
(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
(2)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社會的規律性,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二、【重點、難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
2、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
3、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規律
4、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三、【整體感知】: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將認識我們生活的社會可劃分為物質生活即社會存在和精神生活即社會意識兩大部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是客觀的,決定了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四、【方法點津】:
(1)運用對比方法認識幾種社會生活概況。
(2)聯系社會實際對社會的物質性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加以理解。
(3)撰寫論文,深入理解某一知識點。
五、【課文導語】: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的高級運動形式,其發展總是像一種自然過程一樣地進行,因此,在社會運動和自然運動中存在著共同的規律。但是,社會又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完全是盲目的、自發的力量,社會歷史則是由有意識的人的活動構成的。那么,社會歷史發展有什么規律?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什么關系?
環節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目的
導入講述小故事:宋國有個農夫,披著破絮麻布熬過了冬天。來年開春,農夫在田里耕作,曬著太陽,感到渾身愜意,不知道天底下原來還有廣夏溫室和絲襖狐裘。他回頭招呼妻子說:“這般享受的辦法,別人一定還不知道,等我們去告訴國王,肯定會有重賞
問題;農夫的想法很可笑,你能從哲學上說明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嗎?學生思考故事、
回答問題(感知農夫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他有這樣的想法)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引入新課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問題: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含義
2、二者什么關系學生閱讀課文,自己整理整體框架形成
歷史問題思考:你知道斯芬克斯之謎嗎?在哲學上的斯芬克斯之謎是是什么?人類為什么會迷惑?學生講授斯芬克斯之謎,歸納、探究人類在社會領域陷于唯心主義的原因挖掘社會
共鳴沒有追溯到產生這些思想動機的物質原因——社會存在(對社會歷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質生產實踐的局限)馬克思之所以能夠發現社會發展的規律的原因,就是從實踐出發認識人類社會,用實踐的觀點考察人類社會,找到了以物質生產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含義問題:什么是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學生交流發言概念學習
總結(1)社會存在--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藝術、道德、宗教、哲學、科學以及風俗習慣等。
練習下列現象屬于社會存在的( BCDF )
A.鄧小平理論 B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C .生產關系 D .生產力 E .“三個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環境 G. 文學藝術
展示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社會存在,哪些是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人們必須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恩格斯
窮人絕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方撿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災區的饑民,大約總不去種蘭花,像闊人老太爺一樣----- ———魯迅
問題:這兩則名言說明了什么道理?
學生探究,總結交流探究關系
總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你是怎么理解的呢?學生閱讀課文,闡述內涵深入自主理解
問題:不同的階級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意識,這說明了什么學生闡述自己的見解,合作交流理論實際化
教師解析
問題
你對農村進城務工者認識的變化?
學生探究、合作交流抽象知識具體化
總結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問題:同學們能夠舉出有關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例子嗎?學生舉例知識具體化
教師總結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各種各樣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②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③人的社會意識受社會環境決定,與個人的社會地位、受到的教育、從事的職業密切相關;在階級社會帶有階級性
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思考:你是如何理解這一問題的學生分組交流整理知識框架框架形成
學生校正①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社會存在決定作用第一位)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③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其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的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辨析:社會意識一旦生成對社會存在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學生分組討論,舉例深化理解
答案對正A、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起巨大的促進作用
(正確反映了事物的屬性和變化發展的規律,能對事物的發展趨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判斷和預測,使人們采取正確的措施,推動事物的發展;在順利時居安思危,在困難時看到光明。)
B、落后的、反動的、不科學的社會意識起重大的阻礙作用
社會生活的本質有人說馬克思之所以在歷史領域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因為他找到了一把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那么這把鑰匙是什么?馬克思的哲學觀點,同期的哲學派別有什么不同學生分析社會,回答問題知識升華
出示漫畫《趁年輕多干點》
思考:不同時期的人,觀點為什么不同?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理論聯系實際
總結?一個人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既由它生活其中的社會環境所決定,又與他個人所處的社會地位、受到的教育、從事的職業等密切相關。
?人們所處的社會經濟關系不同、社會實踐不同,所形成的社會意識就不同。
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是打開社會歷史奧秘的鑰匙。
總結請同學們總結一下唯物主義歷史觀和唯心主義歷史觀的區別唯物:(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唯心: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1)要么認為社會的變化發展是由人的主觀意志,特別是少數杰出人物、帝王將相的思想動機決定的;
2)要么認為是由天命、神、絕對精神決定的。
觀點生成
思維與存在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教師教授區別:
①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則不是;
②對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
聯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表現。
思維與存在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過渡辯證唯物主義認為,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引起事物變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
用上述觀點看人類社會,可以看到,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這種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引起社會發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內部的矛盾,那么,推動社會發展的矛盾是什么?社會發展的規律又是什么?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理清課文思路找出答案引導學習
矛盾生產關系一定適合生產力;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探究思考:你知道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嗎學生回答:物質資料生產(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引導學習
社會發展的規律總結:社會發展的第一個規律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的規律。
那么你是如何理解這一規律的,請舉例說明學生闡述,并舉例自我學習
掌握規律
解析①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和發展的基礎--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
Ⅰ、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統一于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Ⅱ、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Ⅲ、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對生產力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思考:生產關系如果與上層建筑對應,我們應該怎么稱呼?他們之間的關系又是如何的?閱讀課文、闡述變相思考
解析①含義:
經濟基礎:指生產關系的總和。
上層建筑: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
②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有反作用。
③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體現了兩者之間的內在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即: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階段提升
總結兩項關系之間的聯系
過渡我們掌握了社會發展的規律,那么同學們來說一下,社會發展呈什么趨勢?這一趨勢怎么實現的?學生總結,提升提升推導能力
社會發展趨勢①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
②實現方式: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社會矛盾的解決方式有幾種,為什么會有這么的區別,我們國家的矛盾解決靠什么方式來完成?學生分組合作探究,交流發言引導深化認識
明確階級矛盾
①階級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②實現方式: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社會主義的矛盾
社會主義的矛盾是非對抗性質的。實現方式:其性質決定不是通過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階級斗爭的方式解決,只能通過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加以解決——改革
社會發展趨勢總趨勢:人類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不斷地解決社會基本矛盾,從而推動社會歷史由低級到高級發展。是前進的上升的,過程是曲折的。
實現方式:在實踐中不斷解決基本矛盾實現的,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階段小結
課堂小結
課堂練習1、 我國原有政府管理過多過濫,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2004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行政許可法》進一步規范政治職權,更好地發揮為市場經濟服務的職能。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看,這體現了:B
A、政府做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
B、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C、社會是物質的
D、社會是變化發展的
2、下面關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②社會基本矛盾僅貫穿于階級社會的始終③其內容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④這一發現使人類關于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 D
A、①③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關于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②其矛盾解決通過階級斗爭實現③這一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向前發展④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同 B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④
4、對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認識,錯誤的是: C
A、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B、這一矛盾是非對抗性的矛盾
C、這一矛盾是對立的,需要通過階級斗爭來解決
D、這一矛盾要通過改革來解決
5、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C
A、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B、人類的實踐活動
C、由低級向高級發展
D、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發展
6.關于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說法,正確的有( B )
①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②其矛盾解決通過階級斗爭實現③這一矛盾運動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④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
1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淵源于中華民族
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它反映我國社會主義經濟
和政治的基本特征,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前面進步
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有關原理分析說明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4272.html
相關閱讀:意識的作用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
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