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有機化學反應的研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題2:有機化合物組成的研究(P6-7)
【學習目標】:
1.掌握有機物的分子式的書寫規律,并能通過計算求得不同有機物的分子式。
2.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元素組成的方法。
【學習重點】:能通過計算求得不同有機物的分子式。
【學習過程】:
一、元素組成的分析
1.有機化合物通常含有 元素和 元素,還可能含有 。
2.有機化合物最簡式指: 。
3.確定有機化合物元素組成的方法:
確定元素的方 法適用范圍
1
2
3
4.確定有機化合物元素組成的儀器: 。該儀器的工作原理是與優點(了解)
例:2.3g有機物A完全燃燒后,生成0.1mol CO2和2.7gH2O,測得該化合物蒸 氣對空氣的相對密度是1.6,求該化合物的分子式。

小結:求相對分子質量的方法
#相對密度法:(原理: )
同溫同壓下,某有機物在氣態時對H2的相對密度為30,則 M(有機物)= 。
#標態密度法:根據標準狀況下氣體的密度,求算該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 。
二.有機物分子式的確定
1.
2
【嘗試練習】:
1.某烴含H 20%,求此烴的最簡式(實驗式) ?

2.兩種氣態烴組成 的混合氣體0.1 mol,完全燃燒得0.16 mol CO2和3.6 g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 C.一定有乙烷 D.一定有乙炔
小結:烴燃燒的通式:
課題3: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研究 有機化學反應的研 究(P7-13)
【學習目標】1.掌握“基團”這個概念以及現代化學測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分析方法。
2.掌握反應機理這一概念,并了解某些反應的反應機理。
3.了解同位素示蹤法及不對稱合成的概念。
【學習重點】 1. 能通過譜圖初步 判斷有機化合物的結構.2. 能指出某些反應的反應機理
【學習過程】
一、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研究
1、李比希和維勒合作提出“基團論”。
附:1838年,李比希提出了“基”的定義:① ② ③ (課本P8了解)
羥基: 醛基: 羧基: 氨基: 烴基: 酯基:
2.現代化學測定有機化合物結構
①.核磁共振(NMR):用核磁共振儀可以記 錄處于不同化學環境中的氫原子有關信號
②.紅外光譜(IR):可以獲得分子中含有何種化學鍵或官能團的信息
③.質譜法和紫外光譜法等:質譜法可以最精確的確定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

3.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 、 、 這三位科學家,他們發明的分析方法,對 的發展將發揮重 要作用。
4.手性分子與手性碳原子的含義:當有機物分子中的一個碳原子所連四個原子或原 子團均不相同時,此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二、有機化學反應的研究
1.反應機理指: 。(P12)
2、反應機理的研究方法?? 同位素示蹤法

【嘗試練習】
1.核磁共振譜是測定有機分子結構最有用的工具之一。在有機分子中,不同的氫原子在質子核磁共振譜中給出的峰值(信號)也不同,根據峰值(信號)可以確定有機分子中氫 原子的種類。下列有機分子中,在質子核磁共振譜中只給出了一種峰值(信號)的是 : ( ) A.CH3COCH3 B.C(CH3)4C.CH3COOH D.CH3COOCH3
2.乙醛的結構式為 ,其核磁共振氫譜有 個峰,峰面積之比 為 。丙酮CH3COCH3的核磁共振氫譜有 個峰。
#3.某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70,紅外光譜表征到碳碳雙鍵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譜如下圖(峰面積之比依次為1:1:1:3):
分析核磁共振譜圖,回答下列問題:
(1)分子中共有 種化學環境不同的
氫原子。
(2)該物質的分子式為
(3)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5928.html

相關閱讀:鐵及其化合物
鹵代烴
“物質的量濃度”教學設計
醇酚
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