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課導航
學習重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學習難點:物質的含義
二、 課前自學
序號
內容
了解
理解
運用
1
物質的概念
ü 2
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ü 3
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ü 1.為什么說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
(1)社會是 發展的必然結果。
(2)社會存在和發展的 是客觀的。
(3)支配社會發展的 是客觀的。
2.什么是物質?馬克思主義哲學把不依賴于人的 ,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 叫做物質,指明整個世界是 的物質世界,世界的本質是 。
三、 課堂互動
1. 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
【想一想】“客觀性”應從人類石灰的本質層面理解,并非就現象而言。社會現在多種多樣,但從本質上看,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原因在于什么?
(1) 。人類社會的產生不是“神靈”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識的“創造”。人和人類社會的產生是客觀世界發展、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是客觀世界自身力量長期作用的必然結果。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發展的高級階段。
(2)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它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人們既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和發展生產力,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選者與變更生產關系,即物質資料生產方式具有客觀實在性,這集中體現了、也從根本上決定了身會的存在與發展的客觀的。
(3) 。無論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還是其他社會規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具有客觀性。
【點撥】 社會客觀性原理并未否認人的意識對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影響/人對社會的影響邊縣對加速或延緩社會發展的進程,但不能說是決定作用。人根本出事看,社會存在與發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2.正確理解物質的概念
(1) 物質的含義
物質是指 ,這一概念非常重要,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唯物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石。
(2) 對物質概念的理解
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首先,物質概念的外延是除意識之外的萬事萬物的總和,其內涵是從這些萬事萬物的從和中抽象概括出來的,抽象概括出的事物的共性如矛盾、運動變化和發展,等等。其次,諸多共性中只有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因為把萬事萬物同意識聯系起來比較的話,其結果只有客觀實在性這一特性,即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
(3) 從客觀世界來講,
。
(4) 從主觀世界來說, ,這就進一步證明了世界的本質是物質而不是意識。
四、 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
五、 智能提升
一、單項選擇
1. 有人認為,社會生活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是由人的愿望、目的、動機決定的。這種觀點( )
①否認了社會生活的客觀性 ②夸大了意識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③是神創論在社會歷史觀上的表現 ④ 肯定了社會存在與發展不依賴于人的意識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 哲學上講的物質是指 ( )
A. 除意識之外的萬事萬物的根本屬性 B. 除意識之外的一切有形實體
C.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D. 千千萬萬種物質的具體形態
3.下列選項中集中體現人類社會物質性的是 ( )
A. 支配社會發展的規律是客觀的 B. 生產關系是一種客觀的經濟關系
C. 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
D. 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4.物理學家把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成為物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語言反物質的存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在言和系上方約3500光年處有一個不斷噴射反物質的反物質源。200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得對反物質原子的內部結構和物理特性進行了研究。從哲學上看,反物質的存在表明 ( )
A. 世界的本質并非是物質
B. 人類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然
C. 新事物總是層出不窮
D. 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二、非選擇題
希特勒、袁世凱他們想改變歷史的進程,能實現嗎?為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8394.html
相關閱讀: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第二節 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教案
第三節 選擇崇高的社會理想教案
意識的作用
具體分析和解決不同的矛盾